後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園,我去讀書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各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持續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積極推進書香京城建設,已經發展成為國家級全民閱讀品牌、首都文化新名片,在全國全民閱讀中發揮了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和典範效應。

為持續濃郁京城書香氛圍,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更好地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閱讀文化服務,第八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相關部門、專家、媒體等到 16+1 區,開展全民閱讀“一區一品”調研活動,推動各區構建全民閱讀區域特色品牌。

從抬眼便可遠望正陽門城樓的北京坊Page One 24小時書店,到萬松老人塔下主打老北京文化的磚讀空間,再到以藝術和戲劇為主題的繁星戲劇村書吧……走在西城區,身邊總會有幾家特色閱讀空間與你不期而遇,構成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

后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园,我去读书

北京坊Page One 24小時書店/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廊坊頭條13號院1號樓1-3層

后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园,我去读书

磚讀空間/一位老人正坐在萬松老人塔(西四磚塔)下閱讀/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四南大街43號

后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园,我去读书

繁星戲劇村/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宣武門內大街抄手衚衕64號

西城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也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在白塔後海的掩映下,西城區建有3個區級公共圖書館、29個街道級公共圖書館和25個特色閱讀空間。尤其是特色閱讀空間的建立與運營,使數百年的歷史景觀配上墨寶書香,讓西城區的閱讀有了一種別樣的人文色彩,也走出一條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創新的“西城模式”。

后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园,我去读书

日前,記者跟隨全民閱讀“一區一品”調研團來到西城區,感受“西城模式”帶來的特色閱讀體驗。

特色空間讓讀者更想讀書

一個普通工作日的早上,前門附近來往行人川流不息,北京坊周邊的商鋪還沒有完全開門迎客,可就在位於正陽門城樓南側800米的位置上,Page One 24小時書店裡已經有“書蟲”選書購書的身影。有的顧客揹著旅行雙肩包,一看就是來京旅遊的遊客,也被這座中西式建築群中的書店吸引進來。

這家於去年11月9日正式開業的24小時書店,面積2500平方米。除了一樓擺放圖書的書桌、書塔,二樓還有兒童閱讀區、家庭親子生活讀書區,三層還設有藝術圖書區、黑膠唱片體驗區、咖啡區等多個空間,不少小型音樂分享會曾在這裡上演。身在其中,抬眼便可望見巍峨的正陽門城樓,低下頭則有書卷在手,讓人倍感愜意。

后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园,我去读书

Page One 24小時書店以環境幽雅著稱,而位於新華書店總店院內的“城市書房”則主打“智慧書店”的概念。走進這座書房,沒有工作人員迎上來,人臉識別系統卻能一下“認出”你,根據你的面部特徵識別出會員信息,再根據之前的購買記錄,專門為你個性化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圖書,然後告訴你推薦圖書所在的位置,奉上高科技的購書之旅。

后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园,我去读书

“使用它的次數越多,它就越聰明,推薦的圖書也更精準。”城市書房的工作人員向前來購書的讀者介紹。在這個“最聰明”的書店裡,讀者挑完書,就可以把他們摞著放到自動售書機上,看到屏幕上顯示的總價,掃完二維碼就完成了付款。

“閱讀環境會對人產生暗示,這樣的空間我走進來就想多停留一會,就想把這裡的書買走。”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楊慶祥本來是作為專家來調研,他走訪北京坊的Page One、城市書房等多家書店後,忍不住買了好幾本書帶走。“讀者感受到這樣的環境暗示,自然就會去閱讀。”他連連感嘆。

社會力量激活文化資源

從商業街區中的24小時書店,到具有大數據支持的智能化門店,再到居民社區中開設的書香驛站,截至目前,共有25家各具特色的閱讀空間坐落在西城區的各個地段,形成了多個文化地標。西城區文化委員會主任孫勁松坦言,西城區建設特色閱讀空間用了4年時間,也是一路摸索著走來。

“過去我們把書店定位成一個商業機構,算的是工商稅率、運營模式,坦率地說,書店跟賣菜沒有區別。”孫勁松回憶,那是在2014年,西城區開始著手創辦特色閱讀空間,觀念隨之改變,“我們發現西城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到了一定階段,傳統的閱讀模式不再能滿足大家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費需求。”

后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园,我去读书

西城區的磚讀空間,是一個將老北京文化與閱讀結合起來的特色閱讀空間。(來源:視覺中國)

2014年4月,西城區第一個特色閱讀空間從北京磚讀空間起步。政府免費提供空間,磚讀空間負責人崔勇提供獨特的公共文化服務。在文化氣息濃郁的磚塔小院裡,讀者可以讀到北京的歷史文化。這座不大的設施一年吸引了近20萬人次的客流量,甚至是一些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年均客流量的近10倍。

這一次的破冰嘗試,打開了西城區特色閱讀空間的探索之路。隨後4年中,在基層及社會各界力量的嘗試下,一座座特色閱讀空間在西城區拔地而起。國有文化企業出力,民營企業、民營機構也參與進來,構建起“15分鐘公共閱讀網絡”。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公共服務處處長王亦君介紹,西城區在歷史文化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眾多的文化名人、故居、古建、典籍等都與西城有著天然聯繫,緊密結合傳統文化做閱讀,就成了書香西城的重要思路。

政府搭臺促進持續運營

幾年下來,西城區的特色閱讀空間總體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在對轄區內特色閱讀空間進行第三方考評後,專家團隊發現,部分閱讀空間存在自身發展面臨困難、運營人專業素養有待提升等不足。據瞭解,部分閱讀空間經濟實力較弱,存在經營虧損的情況。個別閱讀空間租金動輒七八十萬元,對他們的可持續運營帶來很大負擔。

“在閱讀空間創辦的過程中,政府起的是什麼樣的作用?”孫勁松直言,如果只是認為政府扶持就等於給錢,未免太過片面。“有些問題給錢解決不了,一年拿出幾百萬幾千萬元支持實體書店,這錢支持了誰?”孫勁松說,如果最後大部分變成了補貼房租,那就變成了支持房產業主,沒有真正用到實體書店的運營發展上去。

后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园,我去读书

磚讀空間室內一角

“政府應該搭平臺、配資源,把方向、定標準、研討和買服務。”不少專家在討論中都認同這樣的觀點。有些大型商場綜合體願意用較低的租金吸引實體書店入駐,因為實體書店可以吸引客源,為商場增加人流,進而拉動消費。在這種市場邏輯較為成熟的地方,政府只需稍加引導就可以。針對運營者能力良莠不齊的情況,中國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認為,政府可引入專家團隊進行指導或培訓。

此外,如何調動更多資源也成為西城區進一步發展的目標,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就在做相關的嘗試。由於三十五中所在地是原八道灣衚衕,這裡有魯迅、周作人周氏兄弟的舊居,據該校校長朱建民介紹,三十五中在周氏兄弟舊居中建立了一處魯迅書房,將魯迅當年讀過的書擺在其中。

“這樣我們就可以在魯迅的書房裡,讀魯迅當年讀過的書。”朱建民說,以後這個院落會逐步面向全社會開放,不僅其他學校的學生,包括普通市民都可以在登記、預約後來這裡讀書,感受到更多元的閱讀體驗。

北京閱讀季相關活動

后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园,我去读书
后海、白塔……你去西城逛公园,我去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