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7月22日,2018中国消费扶贫高峰论坛在京举行,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社交电商专委会、中国社会扶贫网、CCTV 7、新华社手机客户端、旅游卫视、微博、大公网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温暖中国社交电商消费扶贫行动”正式启动,首媒中国是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

国家相关部委领导、行业专家、市县政府负责人、电商从业者500余人和20多家媒体单位齐聚一堂,研讨交流电商消费扶贫和社交电商扶贫的新趋势、新模式、新路径。

社交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温暖中国社交电商消费扶贫行动”旨在通过凝聚社交电商企业、融媒体的力量,通过强大的媒体团队、会员企业、专家学者、品牌策划、电商平台、行业组织等走进县域,链接市场,助力贫困户完成相应的农特产品上行。

与会嘉宾围绕消费扶贫、媒体扶贫、营销扶贫、培训扶贫、数据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积极展开讨论。

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表示,互联网+消费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战略的重要模式创新。他认为,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实质是依托网络技术,使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流通在线化、数据化,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交易的效率,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社交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姚广辉表示,社交电商消费扶贫就是借助社交电商这种新型模式,依托微商、社群、自媒体、粉丝、直播、网红等模式,将有贫困县、贫困户属性的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的农特产品进行销售行为。对此,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中国农产品电商研究院院长洪涛也认为,应当借助微信、微博、直播,甚至是抖音等各种社交新方式助力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走出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监司副司长韦犁认为,扶贫过程可以由农产品拓展到农村多个产业,让社交电商带动发展。

社交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

首媒中国在社交电商消费扶贫活动中主要负责媒体扶贫板块,通过贫困县价值呈现、文化形象宣导、新闻采集播报、县域自媒体培养、全媒体报道宣传贫困县优质资源及原产地优质农产品等,带动县域产业升级发展,全方位助力脱贫攻坚。

会后,社交电商消费扶贫活动参与单位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促进贫困县域特色农特产品销售,助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党组书记姚广海说,预计在三年的时间里,国家财政会拿出很大一笔资金来支持电商扶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