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潮”过后P2P终局:一场剩者为王的新战役


“雷潮”过后P2P终局:一场剩者为王的新战役

自今年端午期间唐小僧“爆雷”之后,连环“爆雷潮”密集笼罩,犹如推倒了P2P平台的多米诺骨牌,让近两个月来“余震”一波接一波。

当下,后遗症还在行业内蔓延,涅槃or覆灭成为坊间很多忧心行业前景的人打上的问号。而经此一役,P2P行业将迎来一场大浪淘沙般的革命。所以悲观之余,能复盘这场行业危机的因与果,以及展望接下来P2P企业究竟将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提振行业信心、迎接全新监管时代的来临……也应该为业界热议与关注。

是谁触发了这场多米罗骨牌式的坍塌?

“难产”的监管落地、爆雷的P2P平台、“被牵连”的头部平台、投资人抽贷……在这一场多米罗骨牌式的坍塌中,P2P模式陷入自引入1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行业危机。

平心而论,P2P的“爆雷”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中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兴起、繁荣、整合、衰落……很多行业都经历这样的波动起伏。而网贷行业由于牵扯到了离钱最近的金融,每一次起落变化势必让整个社会对该行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反应敏感。

如果回溯,这并非P2P的首次爆雷。早在2014年,野蛮生长中的网贷平台中因监管机制的欠缺,导致部分平台诈骗跑路,让P2P经历一段“至暗时刻”,是时网贷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门槛低、监管空白、无标准化的状态滋生了大量的以非法吸存、诈骗和庞氏骗局为主要形态的平台。

2015年,网贷行业出现了第二次“爆雷潮”,诱因主要是股市风险传导到网贷行业,让平台资金流动性出现了危机。这也从侧面折射了部分平台的产品架构和资产端存在着风险。

相较前两次的“爆雷潮”,今年的引爆则又多了内外部因素。

归结起来,一方面,宏观金融环境收紧+监管日趋严格,投资人信心流失。从去年开始,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项目借贷收紧,于是这些项目就开始转向P2P渠道来规避限制,这种借贷模式加剧了网贷行业的风险。而宏观经济去杠杆等外部性原因也不容忽视,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1-6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为9.1万亿元,同比下降17.9%,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问题的另一面,便是很多僵尸类企业、调控类行业企业失去了续命的资金,开始陆续违约。

另一方面,就平台自身来看,部分平台存在自融、假标、资金池等问题,还有平台产品存在期限错配,加剧了资金流动性问题。

大潮褪去:裸泳者现身、合规者坚守

五年历经三次“爆雷潮”,让不少悲观者忧心:网贷渡劫何时了?而此时整个生态环境更容易让人哀鸿遍野——随着“爆雷潮”持续,风险是否将从有问题的平台外溢,传导整个行业,直至行业资金缩减?

事实上“雷声滚滚”之下,的确几乎每天都有多家网贷平台被爆出逾期、清盘或跑路的新闻,但就像一场优胜劣汰的大考,问题平台的出清反而凸显了信息披露合规度高、运行平稳平台的实力,并通过这样的筛选机制为投资者的未来创造了更好的投资环境。

回顾此次P2P网贷大调整、大分化的现状,不难发现其与信托业发展的历史似曾相识。资料显示,从1980年到1982年底,全国各类信托投资机构已有620多家。而经过多年的清理整顿、优胜劣汰,信托公司数量一度下降到50家左右,到目前信托公司仅68家,集中度大大提升,行业平稳发展。

说到底,危与机从来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此轮“爆雷潮”行业洗牌的积极意义还在于,从长远和终局上看反而意味着一场“剩者为王”的战役与机遇。对于一批在细分领域各具特色、占据主导优势的头部平台而言,这场危机过后意味着更多的是脱颖而出的机会,而非只是沉重的枷锁。

据零壹财经不完全统计,仅仅7月的第一周就有4家网贷平台获得融资,融资金额5亿余元。机构资本正抓住行业洗牌的窗口期,重仓部分资质较好或者有特色的P2P平台。而与此同时,不乏陆金所、玖富普惠等头部平台也依靠合规合法运营,独特的风险控制方法和能力,成为保障信心的基础。

信息披露合规度高的头部平台,总有一种特别的能力能够在行业的剧烈“阵痛期”反而实现逆流而上,当然这背后也存在着自己的发展逻辑。

作为巨头平台加速布局变阵典型代表陆金所,2015年以来经历了业务剥离和兼并整合,“大陆金所”格局初步形成。2016年以来,利用智能投顾进行综合性财富管理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和大型互金平台炙手可热的投资和涉足领域。

再以玖富普惠为例,其依托集团优势稳健成长的背后,有两条主脉络清晰可见:一为合规发展、二为技术创新。从2017年下半年以来,玖富已将合规备案作为了公司的第一要务。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积累,玖富推出了大数据风控“火眼分”、坏账预测系统“彩虹评级”、人工智能助手等,这些均为平台的安全与合规提供支撑。与此同时玖富持续引入AI、风控、区块链、大数据等方面的高端人才,为布局金融科技、拥抱普惠金融未来强势蓄力。

这让玖富普惠收获外部信心。一方面接连获权威机构认可。玖富普惠多年各第三方权威评级中位居前列。不久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8互金蓝皮书中再次稳居行业前三,这也是其连续四年或综合评级稳居前三;与此同时,玖富普惠还获集团股东的再次增资,注册资本增至20亿元人民币。

“雷潮”过后P2P终局:一场剩者为王的新战役

中国社科院《金融蓝皮书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评估(2018)》发布。就像玖富集团创始人、CEO孙雷强调,“合规不是单纯一个维度,而是很复杂、立体化的工作,而且具有持久性”。这场“爆雷潮”从长远来看是P2P行业的一场涤荡,裸泳者现身、而合规者将坚守到底。

中金在研报中认为,P2P退潮或仍将持续2年-3年,在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基础上,再考虑运营成本的攀升,预计三年后正常运转平台不超过200家,即目前运营平台的10%左右。

短期波动不代表行业走下坡路,P2P将谋新变

而毋庸置疑,优胜劣汰大洗牌的另一面是——P2P风口的方兴未艾。

正如《硅谷百年史》所言,“科技创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新技术革命,硅谷的百年科技革命得益于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和市场机制”。

对于隐含金融科技潜能的P2P网贷行业而言,颠覆革命的意义与价值同样存在。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20日,P2P网贷累计满足了2500万左右借款人需求,累计借款金额在7.2万亿元左右(不包含线下理财平台)。扣除净值标、可确认的假标和自融标,累计借款金额依然在5万亿-6万亿元之间。

数据背后,意味着P2P网贷行业作为传统金融业的有效补充,在服务小微企业、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可否认,在中国已发展11年的P2P支持了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短板,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金融体系完善。

基于此,这是当时为什么中国支持并鼓励P2P行业发展的初衷。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国家是承认并支持P2P网贷行业的。但大前提条件是,国家对于P2P行业的态度,必须是在监管的条件下合规发展。新华社、央视近期也多次正面报道过P2P,如同新华社发文评P2P:“不能因短期内出现的问题就否认”。

在中国,P2P毕竟有其刚需市场也有其存在价值的。所以,以偏概全、全盘否定P2P行业的想法并不可取,而将近期的P2P“爆雷潮”就此判定行业走下坡路的观点显然也是浅尝辄止。

无论如何,大浪淘沙后,不规范的会出局,转型成功的会坚持到底。而之后或预示着新一轮的谋变,网贷行业市场待服务前景依然可期。合规基础上,网贷平台有效发挥其信息中介职能的优势,势必继续使P2P与传统金融互为补充,发挥P2P在构建中国多元化金融体系中的积极作用。而P2P隐含的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金融市场的巨大能量也将不可估量。

——————————

王小琉(个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微信公号“王小琉”。科技专栏作者,前中央媒体人。

智能硬件体验者;IT&科技领域观察者、记录者、评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