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潮」過後P2P終局:一場剩者爲王的新戰役


“雷潮”過後P2P終局:一場剩者為王的新戰役

自今年端午期間唐小僧“爆雷”之後,連環“爆雷潮”密集籠罩,猶如推倒了P2P平臺的多米諾骨牌,讓近兩個月來“餘震”一波接一波。

當下,後遺症還在行業內蔓延,涅槃or覆滅成為坊間很多憂心行業前景的人打上的問號。而經此一役,P2P行業將迎來一場大浪淘沙般的革命。所以悲觀之餘,能覆盤這場行業危機的因與果,以及展望接下來P2P企業究竟將如何進行轉型升級,提振行業信心、迎接全新監管時代的來臨……也應該為業界熱議與關注。

是誰觸發了這場多米羅骨牌式的坍塌?

“難產”的監管落地、爆雷的P2P平臺、“被牽連”的頭部平臺、投資人抽貸……在這一場多米羅骨牌式的坍塌中,P2P模式陷入自引入11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行業危機。

平心而論,P2P的“爆雷”是任何一個行業發展中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興起、繁榮、整合、衰落……很多行業都經歷這樣的波動起伏。而網貸行業由於牽扯到了離錢最近的金融,每一次起落變化勢必讓整個社會對該行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反應敏感。

如果回溯,這並非P2P的首次爆雷。早在2014年,野蠻生長中的網貸平臺中因監管機制的欠缺,導致部分平臺詐騙跑路,讓P2P經歷一段“至暗時刻”,是時網貸行業正處於發展初期,門檻低、監管空白、無標準化的狀態滋生了大量的以非法吸存、詐騙和龐氏騙局為主要形態的平臺。

2015年,網貸行業出現了第二次“爆雷潮”,誘因主要是股市風險傳導到網貸行業,讓平臺資金流動性出現了危機。這也從側面折射了部分平臺的產品架構和資產端存在著風險。

相較前兩次的“爆雷潮”,今年的引爆則又多了內外部因素。

歸結起來,一方面,宏觀金融環境收緊+監管日趨嚴格,投資人信心流失。從去年開始,銀行對地方政府融資項目借貸收緊,於是這些項目就開始轉向P2P渠道來規避限制,這種借貸模式加劇了網貸行業的風險。而宏觀經濟去槓桿等外部性原因也不容忽視,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1-6月,社會融資規模累計為9.1萬億元,同比下降17.9%,去槓桿取得明顯成效,問題的另一面,便是很多殭屍類企業、調控類行業企業失去了續命的資金,開始陸續違約。

另一方面,就平臺自身來看,部分平臺存在自融、假標、資金池等問題,還有平臺產品存在期限錯配,加劇了資金流動性問題。

大潮褪去:裸泳者現身、合規者堅守

五年曆經三次“爆雷潮”,讓不少悲觀者憂心:網貸渡劫何時了?而此時整個生態環境更容易讓人哀鴻遍野——隨著“爆雷潮”持續,風險是否將從有問題的平臺外溢,傳導整個行業,直至行業資金縮減?

事實上“雷聲滾滾”之下,的確幾乎每天都有多家網貸平臺被爆出逾期、清盤或跑路的新聞,但就像一場優勝劣汰的大考,問題平臺的出清反而凸顯了信息披露合規度高、運行平穩平臺的實力,並通過這樣的篩選機制為投資者的未來創造了更好的投資環境。

回顧此次P2P網貸大調整、大分化的現狀,不難發現其與信託業發展的歷史似曾相識。資料顯示,從1980年到1982年底,全國各類信託投資機構已有620多家。而經過多年的清理整頓、優勝劣汰,信託公司數量一度下降到50家左右,到目前信託公司僅68家,集中度大大提升,行業平穩發展。

說到底,危與機從來都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此輪“爆雷潮”行業洗牌的積極意義還在於,從長遠和終局上看反而意味著一場“剩者為王”的戰役與機遇。對於一批在細分領域各具特色、佔據主導優勢的頭部平臺而言,這場危機過後意味著更多的是脫穎而出的機會,而非只是沉重的枷鎖。

據零壹財經不完全統計,僅僅7月的第一週就有4家網貸平臺獲得融資,融資金額5億餘元。機構資本正抓住行業洗牌的窗口期,重倉部分資質較好或者有特色的P2P平臺。而與此同時,不乏陸金所、玖富普惠等頭部平臺也依靠合規合法運營,獨特的風險控制方法和能力,成為保障信心的基礎。

信息披露合規度高的頭部平臺,總有一種特別的能力能夠在行業的劇烈“陣痛期”反而實現逆流而上,當然這背後也存在著自己的發展邏輯。

作為巨頭平臺加速佈局變陣典型代表陸金所,2015年以來經歷了業務剝離和兼併整合,“大陸金所”格局初步形成。2016年以來,利用智能投顧進行綜合性財富管理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和大型互金平臺炙手可熱的投資和涉足領域。

再以玖富普惠為例,其依託集團優勢穩健成長的背後,有兩條主脈絡清晰可見:一為合規發展、二為技術創新。從2017年下半年以來,玖富已將合規備案作為了公司的第一要務。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等方面的積累,玖富推出了大數據風控“火眼分”、壞賬預測系統“彩虹評級”、人工智能助手等,這些均為平臺的安全與合規提供支撐。與此同時玖富持續引入AI、風控、區塊鏈、大數據等方面的高端人才,為佈局金融科技、擁抱普惠金融未來強勢蓄力。

這讓玖富普惠收穫外部信心。一方面接連獲權威機構認可。玖富普惠多年各第三方權威評級中位居前列。不久前在中國社科院發佈的2018互金藍皮書中再次穩居行業前三,這也是其連續四年或綜合評級穩居前三;與此同時,玖富普惠還獲集團股東的再次增資,註冊資本增至20億元人民幣。

“雷潮”過後P2P終局:一場剩者為王的新戰役

中國社科院《金融藍皮書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分析評估(2018)》發佈。就像玖富集團創始人、CEO孫雷強調,“合規不是單純一個維度,而是很複雜、立體化的工作,而且具有持久性”。這場“爆雷潮”從長遠來看是P2P行業的一場滌盪,裸泳者現身、而合規者將堅守到底。

中金在研報中認為,P2P退潮或仍將持續2年-3年,在滿足監管合規要求基礎上,再考慮運營成本的攀升,預計三年後正常運轉平臺不超過200家,即目前運營平臺的10%左右。

短期波動不代表行業走下坡路,P2P將謀新變

而毋庸置疑,優勝劣汰大洗牌的另一面是——P2P風口的方興未艾。

正如《硅谷百年史》所言,“科技創業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新技術革命,硅谷的百年科技革命得益於有效的科技創新機制和市場機制”。

對於隱含金融科技潛能的P2P網貸行業而言,顛覆革命的意義與價值同樣存在。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20日,P2P網貸累計滿足了2500萬左右借款人需求,累計借款金額在7.2萬億元左右(不包含線下理財平臺)。扣除淨值標、可確認的假標和自融標,累計借款金額依然在5萬億-6萬億元之間。

數據背後,意味著P2P網貸行業作為傳統金融業的有效補充,在服務小微企業、拓寬居民投資渠道等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可否認,在中國已發展11年的P2P支持了經濟中的薄弱環節,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短板,促進了普惠金融的發展,也有利於中國金融體系完善。

基於此,這是當時為什麼中國支持並鼓勵P2P行業發展的初衷。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國家是承認並支持P2P網貸行業的。但大前提條件是,國家對於P2P行業的態度,必須是在監管的條件下合規發展。新華社、央視近期也多次正面報道過P2P,如同新華社發文評P2P:“不能因短期內出現的問題就否認”。

在中國,P2P畢竟有其剛需市場也有其存在價值的。所以,以偏概全、全盤否定P2P行業的想法並不可取,而將近期的P2P“爆雷潮”就此判定行業走下坡路的觀點顯然也是淺嘗輒止。

無論如何,大浪淘沙後,不規範的會出局,轉型成功的會堅持到底。而之後或預示著新一輪的謀變,網貸行業市場待服務前景依然可期。合規基礎上,網貸平臺有效發揮其信息中介職能的優勢,勢必繼續使P2P與傳統金融互為補充,發揮P2P在構建中國多元化金融體系中的積極作用。而P2P隱含的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金融市場的巨大能量也將不可估量。

——————————

王小琉(個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微信公號“王小琉”。科技專欄作者,前中央媒體人。

智能硬件體驗者;IT&科技領域觀察者、記錄者、評論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