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 谨防虫咬致病

夏末初秋 谨防虫咬致病

日前

记者从海曙区第二医院获悉,近期,“虫咬性皮炎”患者增多。医生提醒,夏末秋初,天气凉爽了许多,但依旧是蚊虫的活跃季节,也是登革热容易流行的时期。过敏体质的大人及小孩抵抗力较差,平时应避免去野外等蚊虫多的地方,或者着长衣长裤。若因蚊虫叮咬患“虫咬性皮炎”,应及时治疗。

夏末初秋 谨防虫咬致病

家住东方阁的李女士说,前日傍晚她带着3岁的女儿到楼下玩,回家后孩子一直挠胳膊和小腿,她仔细一看,孩子不知道被什么虫咬了,于是给孩子涂芦荟膏止痒。没想到昨天早晨起来,她发现孩子胳膊和小腿出现了大片红斑和水疱,于是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经检查,原来是得了虫咬性皮炎。

夏末初秋 谨防虫咬致病夏末初秋 谨防虫咬致病

海曙第二医院皮肤科医生谢晶介绍,立秋以来,已接诊了近50多例“虫咬性皮炎”患者,其中以10岁以下的孩子居多。“虫咬性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主要与蚊虫叮咬有关,入秋以来患儿明显增加。此时气候适宜蚊、毒蛾、隐翅虫等生长。皮肤遭昆虫叮咬后,其唾液中的多种抗原成分进入皮内引起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导致皮炎。常见的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并伴瘙痒、疼痛,严重者可有发热、恶寒、头昏、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主要发病于暴露部位和腰周。

谢晶提醒,一旦被蚊虫叮咬,要避免抓挠患处,以免继发感染,局部瘙痒疼痛明显可口服维生素C、扑而敏减轻症状;外出时随身携带风油精类的搽剂,叮咬后可立即涂抹,有利于减轻局部反应;出现全身性过敏症状者,如大汗淋漓、心跳气促、发烧和休克等全身症状,必须立即去正规医院就诊。

随着高温持续、降雨量的增加,

我区已进入蚊虫活跃季节,

蚊虫密度逐渐升高,

提醒大家注意防范登革热。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子,

没有蚊子就没有登革热,

做好防蚊、灭蚊、清除蚊虫滋生地

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登革热吧!

夏末初秋 谨防虫咬致病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什么?

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

夏末初秋 谨防虫咬致病

登革热有什么临床症状?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登革热怎样预防?

夏末初秋 谨防虫咬致病

1

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

排干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平洼填坑。

及时清理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

家庭用的水缸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

防治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

2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

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驱蚊器等装备。

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外出时穿长袖长裤,在皮肤裸露部分涂抹驱避剂。

必须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时可现场喷洒灭蚊剂。

夏末初秋 谨防虫咬致病

登革热可防可控,

预防登革热人人动手齐参与,

爱护清洁环境,保护个人卫生,

清理控制容器积水,

从源头起消灭蚊子,

才是预防登革热的最佳办法喲!

记者:朱燕君 通讯员:陈鸿奎

综合:海曙疾控

更多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