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168
近年來我們自主品牌汽車有了很不錯的發展,各方面也有了很不錯的提升,無論是質量還是銷量又上了一個臺階,一定程度上對合資車造成了衝擊。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國產車價格越來貴了,而合資車卻越來越便宜了。
曾幾何時國產車一直是低端廉價,故障率高毛病多代名詞,除了具有價格上的優勢,其他方面確實沒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但是近年來我們自主品牌的汽車全面發力,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比較有名氣的車企有吉利、比亞迪、哈弗等,旗下車子外觀比較的大氣精美,配置也非常的豐富,做工更加精緻,並且車型也是也是越來越高端,因此受到消費者的親睞,價格也是上漲了。
合資車近年來價格也是在一直下探,一方面原因是合資車推出了更加低端的入門車,另一個原因是價格整體下探。20萬即可買到BBA的入門車型,五六萬同樣也可以買得到合資車。
誠然自主品牌汽車在向高端車型方面發展,但是中高端自主品牌汽車銷量表現不盡如人意,甚至也存在有車無市的尷尬局面。主要原因還是自主品牌汽車整體質量表現不夠好,存在油耗偏大,保值率低的問題。可以說自主品牌汽車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由於受自主品牌汽車的衝擊,合資車的日子也並沒有那麼的好過,尤其是一些非主流車企也是比較尷尬,只能降價銷售。
小強說說車
您覺得國產車的價格越來越貴,合資車的價格越來越便宜,這種想法可能是有些以偏概全。
國產車的售價確實是在不斷地增加,可是增加的不只是價格這一個單一的方面,同時增長的還有汽車的設計、質量、配置以及舒適程度。增長的價格不是片面的在之前的同一基礎上惡意加價,這是自主汽車行業在中高端市場不斷前行努力的結果。
合資車的售價呈現一種下滑的趨勢,這是因為在之前,合資汽車在國內就是一種“金字招牌”,買了合資汽車就相當於買到了“實惠”與“保障”,而這種“情懷”,也就造就了合資品牌在國內的售價一直處於一種居高不下的局面。近幾年,隨著自主品牌的不斷崛起,自主車型的銷量份額不斷增加,年輕人的與自主品牌的接納程度直線飆升,性價比更高的自主車型不斷地吞噬著市場,合資車為了穩固自己的市場不得不採用新戰略:官降、增配。
自主品牌前期發展不易,抄襲、廉價、質量不行等負面標籤鋪天蓋地,不過隨著各大廠商的不斷努力,這種局面在不斷的得到改善。就像是榮威i6創新式的車聯網技術,哪怕放到合資車中也是“身手不凡”的存在。長城的高端品牌WEY,爭當自主豪華品牌的開拓者,雖然國人對此褒貶不一,但是講真,WEY VV7S的設計真心不錯,優良配置加上如此的顏值,那樣的定價還是很合理的。
誇讚自主品牌不是因為那“大情懷”,也不是傳說中的“腦殘粉”,只是自主品牌的進步實在值得被國人所發現,不要因為國產車定價高了而覺得它有點“飄”,你要知到現在的自主品牌真的“不孬”。
汽車很聽話
新年快樂,新年發財
很抱歉,我並不認同您的說法,國產車沒有越來越貴,合資車也沒有越來越便宜。
何出此言呢???
我們都知道,我國是個農業大國,缺少的是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汽車製造廠也是解放後才逐步興建的,起步相對國外而言,是相當晚了。而民營車企就更難說了,幾乎是上世紀90年代才慢慢起步。
也正是因為我國的這麼一種狀態,給了合資車企可趁之機,在我們國家生產銷售的汽車,即便是最低配置的最低端的大眾桑塔納,捷達等車型都買到近20萬元。那真叫暴利啊……
我國車企起步晚,造出來的車輛質量也不高,沒辦法與合資車進行有效競爭。但好在合資車企沒有完全佔據市場,我們還是可以從低端發展……謀求先搶得一塊發展容身之地……
所以,國產車走的是低端路線,先穩住低端市場,再圖謀想高端發展,這也是我國車企發展的唯一出路。
也正因為這樣,國產車給國人留下的是低端低價的印象……
可是,時至今日,我們的國產車企,已經經過了4、5十年的發展,就連起步較晚的民營車企,也得到了將近30年的發展了。
展望現如今的國產車企,個個生龍活虎,猶如“十八九歲的青年一般,已經長大成人了”。
造車的技術水平已經走上了更高的層次,再也不是以前“全車除了喇叭不響,到處都響”的時代了,現在三大件全部自主研發生產的車企一大把,就像長安,長城,奇瑞,吉利……
獲國外獎項的車型也有不少,觀致5曾獲歐洲設計大獎,wey vv5是法蘭克福最成功5款車型之一……長城自主研發的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器也榮獲世界十佳變速箱……出口車輛也是逐年增加……
車型也漸漸往高端發展,如wey,領克,觀致……
車的質量,品質,都有了保證,許多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傾向性價比更高的國產車。
國產車的品質,檔次提高了,價格自然就往上走了。售價高了,是因為檔次,品質更高了……
所以,國產車,只是售價提高了,而不是賣的更貴了……
相比國產車,合資車是因為受到國產車的競爭,為了保住其在市場中的地位,以及市場佔有率,針對我國的市場現狀,不斷推出更低端的車型,以此來增加其競爭能力……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與國產車競爭,把原來的高額利潤不斷下調,妄圖保住其原有地位……
可見,合資車,並非是越來越便宜了,只是越來越低端化了,售價更趨於合理化了……
這就是我的看法,有何更好見解,歡迎留言交流。
謝謝。
醒了
因為之前國產車很便宜,而合資車很貴啊。
吉利、奇瑞、比亞迪最開始造車時,美日、QQ、F3都在5萬元級別,那個時候合資品牌最便宜的轎車,在10萬元左右。
那個時候的國產車,價格低、質量差,甚至修車排隊、漏雨漏風,但那個時候的中國人,還很窮,而合資車又很貴,國產車質量再差,在低端市場中終究是有吸引力的。
車好不好先不說,首先你得有輛車。
如果國產車和合資車一直堅守自己的陣地,互補侵犯的話,那麼在很長時間裡,國產車都會徘徊在十萬元以內的市場,而合資品牌也不會將價格下探到五六萬元的級別。
但是,國產品牌和合資品牌都不是這樣想的。國產品牌不會一直甘心做低端車,奇瑞、長城、吉利、比亞迪,它們都有著強烈的民族情結,它們不甘心一直在合資品牌腳下做低端市場。
而合資品牌彼此競爭激烈,他們也不願任由國產品牌去霸佔10萬元以內廣大的低端市場,於是他們開始在老舊平臺上敲敲打打,面向中國人推出低成本、低技術含量的特供車,不斷擠壓國產品牌的生存空間。
遭到合資品牌打壓後,國產品牌向上突破就變得更加地緊迫,如果不主動推出定位更高、技術更先進、品質更優良的車型,國產品牌早晚只能被合資品牌絞殺在低端市場。
於是,題主提問的現象出現了。國產車的價格越來越高,而合資車的價格越來越低。
這不是件壞事,絕對是件好事。合資車的價格越低,表明它們的技術、品牌優勢就越少;而國產車價格越高,說明我們的實力正在不斷增強。
新車新技術
“如果沒有崛起的自主品牌,或許現在我們還開著一輛20多萬的桑塔納。”
以上這句話雖然說不知道誰說的,不過確實很經典,也很好的解釋了我國汽車行業內形成兩種不同的趨勢,其中自主品牌不斷地向中高端的方向進行發展,而合資品牌不斷地搶佔中低端的市場。
國產車價格越來越高其實是一個很合理的現象,那些被我們叫好的日系車和韓系車曾經也是從廉價、山寨一步步做起來的,不僅品質得不到保障,品牌影響力就更不存在了,那個時候想要打入市場,只有低價甚至廉價這一條可以走。如今有了品牌和研發的積累,價格逐漸升高也是理所當然。而我們只不過是起步晚了一些。不管怎麼說,隨著這幾年來來我國國產車突飛猛進的進步,銷量佔比也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品牌要想做強做大,高端化是他們的必經之路。
如今各個主流車企像是觀致、WEY、領克等高端品牌層出不窮,配置上也可以和合資車媲美,無形之中就會給合資品牌造成了壓力,把老牌合資品牌逼得不得不自降身價來挽回市場。而那些依舊固執不肯改變的合資品牌車型,無論在銷量還是在品牌力上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另外合資車企不斷下探更低的價格,不僅僅是因為迫於自主品牌的壓力,他們也想把產品線延伸到低中高端,佔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總結一句話說來就是,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無論價格更低還是更高, 他們的目的就是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然後為自己的品牌爭取到更多的用戶。
高氏觀市
市場競爭越充分,商品的價格就越接近的本身的價值。
從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來看,它是越來越成熟的,競爭也是越來越充分的,題目中的這個趨勢本來就是合理的趨勢。
1、當年的合資車貴得觸目驚心,現在是接近合理水平
1985年,桑塔納在國內賣20多萬人民幣,如果換算到今天,大約相當於多少錢,能買到什麼車呢?有人真的算了一筆賬。
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個時間點,對“萬元戶”財富的變遷進行測算。從居民人均儲蓄看,上述四個時點居民儲蓄總額分別為532億元、9200億元、7.4萬億元和17.3萬億元,考慮人口變化之後的人均儲蓄為52元、800元、5900元和1.3萬元。這樣算來,1981年的萬元財富相當於當時人均儲蓄的200倍,折算到現在差不多是255萬元。
20萬×255倍=5100萬元,放今天買布加迪有找
這臺車在德國就是一臺正常的普通中級車啊,到了中國之後,簡直天價。
在國產廠商引入更多的品牌之後,國內市場慢慢開始有了競爭,隨後,傲慢的法國人直接被淘汰出了中國市場,當年廣州標緻合資產破產的事兒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
有了競爭就好辦了,價格蹭蹭蹭下降,到了最近10年,國產汽車廠商也開始崛起,國產車品質大幅提升,合資車壓力就更大了,品牌、產品實力最弱的韓系車目前的價格已經比國產車貴不了多少。
2、當年的國產車品質慘不忍睹,現在品質提升了才敢提價格
國產車的價格慢慢提升,也是自己一步步努力的結果。
吉利優利歐
哈弗塞弗
想當年,吉利李書福造車的時候,他還有句名言——“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加沙發”,這種心態造的,那就真的只能叫四個輪子+沙發了。
領克01
WEY VV7S
看看當年吉利的優麗歐,哈弗賽佛,再看看現在的領克01、WEY,為什麼價格越來越高還不夠明顯嗎?
坐上V8去拉薩
一直以來,在國內市場上,一直就是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兩大陣營佔據著絕對主力,自從2014年起,自主品牌的銷量份額就在不斷增長,到2017年底,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已經增長到43.9%。可以說這兩年自主品牌車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可。
另一個現象是,在前幾年,自主品牌主要扎堆於10萬以下的陣營,在10萬以上的車型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時候說起國產車,基本就是“低端”、“廉價”、“質量差”、“山寨”等名詞,說實話,那時的國產車與合資品牌有著相當的差距,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產品質量上,國產車都做得不盡人意,那時候,國產車在市場上就是走的“低價搶市場”的路子。這個時候,國產車解決的是:先說有沒有的問題。
而如今,說起來國產車,人們的形容詞成了“性價比高”、“國際範兒”、“實惠”、“品質媲美合資車”等等,短短几年,國產車已經成為國內汽車市場上一股強勁的實力,在部分領域,如SUV、MPV等,銷量榜單的前排幾乎被國產品牌壟斷。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定位在漸漸偏離初始的軌道,以致於形成了這樣一種新現象:國產車價格越來越貴,合資車價格反而越來越便宜。這時候,國產車已經開始解決:再說好不好的問題。
這些成績的取得,用一句話來講,就是國產自主汽車的品質、技術、工藝在逐步提高,從而也可以看出,此前合資車的價格是虛高的。既然國產車品質看齊合資品牌,所以逼迫合資車不得不在價格上看齊自主品牌,降價以保證市場銷量。
汽車觀察家
常言說,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國家應提高合資、進口車的稅率,適當降低國產車的稅率,多鼓勵汽車的各種創新技術的研發。當年的運10,與現在的汽車行業何其相似,哪怕是打價格戰,也要封殺國產車,國家需警惕,在這一點上,中國人應該向我們的鄰居韓國人學習!沒有當年韓國政府的支持,就沒有現在的大宇和三星!
崢嶸歲月不留痕
悟空啊,為師的來啦!這個問題提的不夠準確,不過立意值得大家探討。國產車也沒有越來越貴,比如中國神車哈弗,比很多合資的SUV可是便宜多了。
應該說國產車這些年來是趨於越來越貴的趨勢,而合資車是趨於越來也便宜的趨勢。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社會背景,主要是國民的購買力的變化。改革開放初期,絕大部分國產廠家並不掌握核心技術,只能生產較低端的汽車,而合資車對自身品牌的定位比較高,並不願意降低身價去拼低端市場,那樣做可能換來了銷量並沒有換來多少利潤,算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如今40年即將過去,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培育起龐大的小康群體,普通中國家庭的購買力大為增強,國產廠家如果只是一味地生產低端車,會被大部分家庭拋棄,他們反倒抓不住這個市場機會,於是他們會選擇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如果國產廠家的技術水平也今非昔比,已經有能力生產出質量上乘的汽車,再加上原材料、人力成本等方面的上漲,國產車價格越來越貴也在情理之中。
合資車相對於過去顯得越來越便宜,在於他們也看到了小康家庭規模的快速壯大,如果只是迎合高端用戶,那將失去很多賺錢的機會,所以他們會通過技術的進步,配置的精簡,來降低汽車製造成本,從而可以有能力下沉到中端市場去獲取用戶,再加上他們的品牌在中國市場多年時間積累起來的口碑,所以對國產車還是構成了較大的競爭力。(富凱財經股佰通)
富凱財經
說白了,兩者都是為了生存,國產車受限於自己起步晚,技術不成熟的特點,只能在利潤薄弱的10萬以下區間拼搏,這樣不是一個車企發展的長久之計,所以當國產車技術積累越來越厚,製造能力越來越強的時候,它們需要往更高的價格區間上探,以此來獲取更高的利潤。
而反觀合資車,幾乎佔據了10萬以上價格區間的所有份額,但是眾多國外廠家看上了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紛紛湧入中國市場,導致競爭也開始劇烈起來。也是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下活下來,合資車只能通過降低價格來換市場,但是因為這個區間利潤高,哪怕略微降價,合資車的整車利潤也不低。
綜上,汽車市場就是這麼瞬息萬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為了生存下去。不管是合資車還是國產車。都要根據市場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大方向和策略,適者生存,好好存活下來,才有進一步壯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