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Part

1

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意见》提出,到2023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并且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和有关部门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中的责任,提出了具体措施。

比如,家长要控制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学校层面,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等。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说起来,国家对孩子近视问题真的是不可谓不重视。

每学期学校都会给学生检查视力,把检查结果通知给家长,还发到班级里,让班主任进行教育。

为了端正读写姿势,每个班里都张贴标准三姿图,每天都有专人检查,还会进行评比。

学校对使用电子设备,要求十分具体,细化到:空白页要变成黑色,每节课使用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

放假前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个大型活动,就是国家级的护眼爱眼活动的开幕式。

Part

2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但是,

说起近视,作为一个普通家长,我还是满腹的委屈。

因为我们两口子都是近视,所以对孩子的用眼从小就很注意:

不看电视不玩手机,读写姿势只要在家我都在旁监督提醒,

除了学校的学业,我几乎没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学业负担,

别人说弹钢琴影响视力,我们每天练琴的时间从一小时减到半小时,

每天保证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

幼儿园的时候,孩子的视力一直是1.0,但是一上学,就很快下降。

为此,我没少苦恼,没少费功夫,最终只能痛苦地接受现实:《我的孩子近视了:不看电视,不用平板和手机,原因到底是什么?》

除了遗传因素,除了个人体质,还有没有别的可能因素?

Part

3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老实说,现在的大环境,对孩子的视力起不到任何好作用。

比如:电子产品的普及,大人的高频率使用,大马路上、公交车上、餐馆里、电影院,处处可见低头一族,孩子怎么可能不模仿?大人顾着玩手机,孩子没人陪,只能也玩手机。

室内和户外无处不在的大屏幕,街道上、购物中心,就连楼梯间,都充斥着电子屏幕。闪烁着的画面,诱人的音响,孩子怎么可能不被吸引看上一眼?

各种玩具上的灯光。很多儿童玩具都是用声光电的刺激,来吸引孩子,遥控车上、弹力球里,使用的劣质灯泡,对视力都是伤害。

各种手机游戏,对自控力还没形成的孩子,诱惑力有多大?

电视台的节目24小时不间断播放,一到寒暑假,还会针对假期进行播出——放假的都有谁,主要还不是大中小学的学生,用得着播出这么多节目吗?

Part

4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说回学校。

学校和教育机构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白板、大屏幕、电视电脑、iPad,才算是教学硬件的达标。可是,离开这些,老师还会上课吗?学生还会听讲吗?因为几乎每节课都要使用,有时候这些电子设备是整天都不关,孩子的眼睛能不疲劳吗?

还有户外运动

国家有规定,中小学生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本来每天一节体育课,加上广播操和大课间活动,一个小时是足够的。

但是,有时候是雾霾,有时候是大风,有时候高温,遇到这样的天气,就都无法外出了。那么这一天,还有什么户外活动时间呢?

有人说,现在的学校把学生当小动物圈养,可是这怪谁呢?天气预报一说污染,家长就要询问教室的净化器开了没有;一进入冬天,就要问问暖气的温度够不够;刮点儿风,就想给孩子体育课请假……

孩子的身体不好了,抵抗力降低了,视力下降了,回过头来又指责学校。

我作为家长,真的是宁可孩子吸点儿雾霾,冷风吹一吹,太阳晒一晒,也要保证户外活动的。就算不为了保护视力,孩子也不应该整天待在室内啊!

Part

5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还有一点,就是印刷品的字号大小。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这一点上甚得我心,字体比过去的教材大得多。还有那套《学前快读600字》,字体印刷都很大,一眼就能看得很清楚。但是其他教材、字典、教辅用书、课外书呢?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看这大字!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再看这密密麻麻的!

形势太不乐观了!

给孩子买书,我都特意搜“大字印刷”,但很多书都做不到。我问过出版界的朋友,回答是:大字印刷,同样的内容就需要更多的纸张,提高了书的成本。

但是,如果问家长,我相信,大部分家长,是愿意为了孩子的视力,多付出一点儿钱,购买大字版的图书的。

作业本,格子和行,都很紧凑。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试卷,密密麻麻全是字,看上去都晕。

我曾经给一个学生面批阅读理解,让他把题目读给我听,然后读短文,结果发现他读了三次,都读窜行。除了孩子的专注力不够,紧张、马虎,有没有一个原因,是字体太小、行距太密了?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记得曾经有个新闻,杭州有一位小学老师,把考试卷的字体放大一倍印刷,学生的成绩都有提高。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为什么我们不能研究一下:印刷字体、行距大小,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阅读能力,有什么影响呢?把研究的结果加以推广呢?

为什么国家不能规定一下,给小学生看的书,要用多大字号印刷,作业本要多大的间距呢?

国家把孩子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这些方面似乎还有改善的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