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Part

1

近日,教育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起草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

《意見》提出,到2023年,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並且明確了家庭、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學生和有關部門在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中的責任,提出了具體措施。

比如,家長要控制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學校層面,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等。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說起來,國家對孩子近視問題真的是不可謂不重視。

每學期學校都會給學生檢查視力,把檢查結果通知給家長,還發到班級裡,讓班主任進行教育。

為了端正讀寫姿勢,每個班裡都張貼標準三姿圖,每天都有專人檢查,還會進行評比。

學校對使用電子設備,要求十分具體,細化到:空白頁要變成黑色,每節課使用時間要控制在15分鐘以內……

放假前我們學校曾經有一個大型活動,就是國家級的護眼愛眼活動的開幕式。

Part

2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但是,

說起近視,作為一個普通家長,我還是滿腹的委屈。

因為我們兩口子都是近視,所以對孩子的用眼從小就很注意:

不看電視不玩手機,讀寫姿勢只要在家我都在旁監督提醒,

除了學校的學業,我幾乎沒給孩子增加額外的學業負擔,

別人說彈鋼琴影響視力,我們每天練琴的時間從一小時減到半小時,

每天保證2個小時的戶外活動……

幼兒園的時候,孩子的視力一直是1.0,但是一上學,就很快下降。

為此,我沒少苦惱,沒少費功夫,最終只能痛苦地接受現實:《我的孩子近視了:不看電視,不用平板和手機,原因到底是什麼?》

除了遺傳因素,除了個人體質,還有沒有別的可能因素?

Part

3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老實說,現在的大環境,對孩子的視力起不到任何好作用。

比如:電子產品的普及,大人的高頻率使用,大馬路上、公交車上、餐館裡、電影院,處處可見低頭一族,孩子怎麼可能不模仿?大人顧著玩手機,孩子沒人陪,只能也玩手機。

室內和戶外無處不在的大屏幕,街道上、購物中心,就連樓梯間,都充斥著電子屏幕。閃爍著的畫面,誘人的音響,孩子怎麼可能不被吸引看上一眼?

各種玩具上的燈光。很多兒童玩具都是用聲光電的刺激,來吸引孩子,遙控車上、彈力球裡,使用的劣質燈泡,對視力都是傷害。

各種手機遊戲,對自控力還沒形成的孩子,誘惑力有多大?

電視臺的節目24小時不間斷播放,一到寒暑假,還會針對假期進行播出——放假的都有誰,主要還不是大中小學的學生,用得著播出這麼多節目嗎?

Part

4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說回學校。

學校和教育機構裡,使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白板、大屏幕、電視電腦、iPad,才算是教學硬件的達標。可是,離開這些,老師還會上課嗎?學生還會聽講嗎?因為幾乎每節課都要使用,有時候這些電子設備是整天都不關,孩子的眼睛能不疲勞嗎?

還有戶外運動

國家有規定,中小學生每天保證一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本來每天一節體育課,加上廣播操和大課間活動,一個小時是足夠的。

但是,有時候是霧霾,有時候是大風,有時候高溫,遇到這樣的天氣,就都無法外出了。那麼這一天,還有什麼戶外活動時間呢?

有人說,現在的學校把學生當小動物圈養,可是這怪誰呢?天氣預報一說汙染,家長就要詢問教室的淨化器開了沒有;一進入冬天,就要問問暖氣的溫度夠不夠;刮點兒風,就想給孩子體育課請假……

孩子的身體不好了,抵抗力降低了,視力下降了,回過頭來又指責學校。

我作為家長,真的是寧可孩子吸點兒霧霾,冷風吹一吹,太陽曬一曬,也要保證戶外活動的。就算不為了保護視力,孩子也不應該整天待在室內啊!

Part

5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還有一點,就是印刷品的字號大小。

部編版語文教材在這一點上甚得我心,字體比過去的教材大得多。還有那套《學前快讀600字》,字體印刷都很大,一眼就能看得很清楚。但是其他教材、字典、教輔用書、課外書呢?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看這大字!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再看這密密麻麻的!

形勢太不樂觀了!

給孩子買書,我都特意搜“大字印刷”,但很多書都做不到。我問過出版界的朋友,回答是:大字印刷,同樣的內容就需要更多的紙張,提高了書的成本。

但是,如果問家長,我相信,大部分家長,是願意為了孩子的視力,多付出一點兒錢,購買大字版的圖書的。

作業本,格子和行,都很緊湊。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試卷,密密麻麻全是字,看上去都暈。

我曾經給一個學生面批閱讀理解,讓他把題目讀給我聽,然後讀短文,結果發現他讀了三次,都讀竄行。除了孩子的專注力不夠,緊張、馬虎,有沒有一個原因,是字體太小、行距太密了?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記得曾經有個新聞,杭州有一位小學老師,把考試卷的字體放大一倍印刷,學生的成績都有提高。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為什麼我們不能研究一下:印刷字體、行距大小,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閱讀能力,有什麼影響呢?把研究的結果加以推廣呢?

為什麼國家不能規定一下,給小學生看的書,要用多大字號印刷,作業本要多大的間距呢?

國家把孩子近視率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這些方面似乎還有改善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