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波與《俺爹俺娘》

百度百科上按攝影師拍攝動機來分類的紀實攝影:社會紀實(報道式)、文化記述(文獻式)、紀實人文(日記式)三大類,上篇所說的解海龍與《“我要上學”》是社會紀實類的代表。今天說紀實人文類的作品。

焦波

焦波是一名記者,曾任淄博日報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現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圖片庫藝術總監。但我們今天不提他的職業,我們提他的作品。要說焦波老師最著名的作品,肯定是《俺爹俺娘》,30年的時間拍了12000張照片,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榮獲首屆國際民俗攝影比賽人類貢獻獎。為什麼能獲得這麼高的獎項?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隨著我們的長大,父母逐漸的老去,我們總是在忙忙忙,等我們不忙的時候,才發現父母原來已經那麼蒼老,佈滿皺紋的臉顫顫巍巍的腿腳,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不需要人人都像焦波一樣用12000張照片記住父母三十年的樣子,但是我們需要在空閒的時間多回家看看抽個時間多打個電話。

焦波與《俺爹俺娘》

焦波與《俺爹俺娘》

《俺爹俺娘》

焦波與《俺爹俺娘》

第一張合影

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老兩口,年輕的時候沒有見過相機,第一次坐在相機面前,還是有些拘謹。

焦波與《俺爹俺娘》

嚴肅的父親

與其說老父親是嚴肅,不如說是倔強。

焦波與《俺爹俺娘》

盼兒歸的母親

在以前,沒有電話和手機的時候,快過年了兒子要回家了,總有老母親在村口坐著,一邊曬著太陽一邊認真的看著來路,有沒有自己熟悉的那個身影。

焦波與《俺爹俺娘》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在外漂泊累了,就回家看看爹孃,不圖你往家拿什麼,人去了他們就開心了。

(文章不方便發太多圖,過幾天再發圖集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