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品與非標品不同的運營思路

▌標品與非標品

說到標品和非標品,很多人對於這方面的理解還不是很深刻,導致在運營店鋪的時候照貓畫虎,把別的店鋪的運營經驗盲目搬到自己店鋪,最終執行中出現各種困惑,今天就說一下標品和非標品怎麼區分,運營上側重點有哪些不同。

▌如何區分標品與非標品?

首先說標品是什麼?就是具有統一市場標準的產品,這類產品在市場上往往具有明確的統一規格、型號或者產品款式,比如手機、家電等,客戶對這類產品的功能已經比較明確,很多時候你不需要對功能介紹太多,顧客來搜索的時候已經對產品有了大概的認識。

非標品和標品相反,沒有統一的市場標準,也沒有統一的規格、型號,比如服裝鞋帽、家居產品等,顧客想到要購買該類產品的時候就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指向,品牌在這裡扮演的角色往往不是特別強。

其實標品和非標品在類目的劃分上沒有非常絕對的界限,不能說哪個類目的產品就肯定是標品或者肯定是非標品,這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是——品牌。

比如零食,在沒有三隻松鼠、百草味、來伊份的時候,這個行業就是標準的非標品行業,客戶想買乾果,往往直接搜索類目詞進來,比如“碧根果”,而且往往會經過多番比較最後才下單,但一旦形成大品牌割據形態,這個類目就開始向標品轉變,用戶在搜索時會有很大一部分人群直接搜索“品牌詞”來找產品,比如想買碧根果的時候直接搜索三隻松鼠。

因此,區分標品非標品的一個重要指標是看顧客在搜索的時候對產品有沒有標準的指向,如果有很多買家都是直接搜索型號進店,那這個店鋪一定是經營標品的店鋪,如果一個店鋪進店關鍵詞大多數類目詞、屬性詞,這個店鋪往往是經營非標品。

▌運營側重點的區別

再說下兩類產品不同的運營側重點:

標品的銷售受價格波動和銷量影響非常大,做標準品,降價銷量會馬上上來,而且銷售排名比較靠前的產品會一直保持非常好的銷售量,後面進入的商家很難逆襲。

這個是由於買家對標品的搜索習慣所導致的,比如你要買一臺打印機,這個一般是硬需求,你搜索了就一定是有需求,一定就會買。不像買衣服,可能天天逛,逛十次才買一次。

買打印機的時候,如果比較看重品質,你一般會選擇惠普,那麼在購買的時候一般你會上網搜索“惠普打印機”,甚至可能會直接搜索型號,比如惠普M126,之後就是看下下面的銷量排名,然後同一個型號下誰家銷量高、價格便宜基本就下單了,決策比較快。而且買完很少退貨,除非有質量問題。

而非標品,比如服裝,很多買家反而不喜歡大品牌、不喜歡爆款,因為會“撞衫”,不僅顯得自己沒有個性,而且還能被別人看出來衣服的價格,所以很多人買衣服在搜索完關鍵詞後翻到10頁以後查看也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即便這個產品月銷只有1件,買家如果喜歡也會下單購買。但這類產品售後很多,服裝行業在活動期間退款率達到40%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因此在庫存上要做好規劃,保證產品有較高的售罄率。

因此,做非標品,往往起步會比做標品起步更容易。

在選款的時候,如果是標品,關鍵看同類產品在市場上有沒有已經成熟的銷售店鋪,如果已經有很多店鋪在銷售,你上架後就要做好打價格戰的準備,同時還要有快速增加銷量的辦法,比如上聚划算或者淘搶購、聯繫淘客團長等。有了銷量後轉化率一般都會有明顯提升。但這裡有個問題就是,經營標品的一般都是品牌的經銷商,成熟的品牌會按照經銷商資質,比如進貨價、代理層級給相應的零售價格調整權限,如果是一級代理,你或許能申請到更寬鬆的零售價格區間,如果是小經銷商在這個方面就會比較受限制,很多經銷商也會選擇冒著被品牌處罰的風險做低價。

而非標品可以做差異化運營,同樣的一件襯衫,你可以定價20,也可以定價500,關鍵看你想做哪個人群。所以非標品一定要做好店鋪風格定位,培養自己的“店鋪標籤”,讓店鋪能夠匹配到更多的優質免費流量。

總結一下:做標品,起步難,一定要打價格戰、想辦法沖銷量;但售後少,一旦排名穩定在前三、前十以後往往非常穩定,而且由於標品受季節、風尚影響較小,所以一旦爆款形成往往能維持幾年的時間。

做非標品,起步容易,關鍵在於做出差異化,做特定人群,把產品溢價做出來,不追求大而全,而要做小而美。但售後比較多,退款率高,受季節、時尚風向影響較大,需要定期上新,保持店鋪活躍度。


題圖來自網絡

標品與非標品不同的運營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