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风炜:在地量中砥砺前行,你该做好这些准备……

相对于上周的涨涨跌跌,更值得关注的是成交量的进一步萎缩,老股民都知道,每次市场要形成较大级别的底部前,成交是必须萎缩的,萎缩到极限,但究竟这极限是具体多少大家也说不清。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次所谓地量,有上证2004年底的50亿不到、2008年底的200多亿成交、还有2012年的400亿不到,本周上证成交跌破1000亿成交,我们相信这开始接近一个地量水平。

边风炜:在地量中砥砺前行,你该做好这些准备……

地量的判断一般有几个标准,比如人气,其实地量反应的是投资者情绪的极端低迷,甚至可以说“人心已死”;另外判断地量一般是以换手率来研判,比如2005年流通市值不足万亿,那时50亿成交即千分之五换手率了;12年流通市值超过十万亿,400亿即千分之四;当下流通市值预估在20万亿以上,千亿以下即千分之五了,以史为鉴,我们认为真正的底部区域已经到来了。当然印象中,地量往往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段时间,但回头想来,几乎已经不记得地量的具体数字和时间点位了,我们现在回想只记得那是一段低迷的岁月和之后的牛市效应。

边风炜:在地量中砥砺前行,你该做好这些准备……

经历了几轮牛熊,每次在地量时的感受其实不同,从最初的煎熬到慢慢习惯到管他去呢到现在懂得珍惜,人生就是这样,成功总需要一些磨难才会更精彩,讲给别人听时也会更有韵味。

比较记忆深刻的第一次地量是2004、05年,股价跌的面目全非,那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股票产生厌倦,有想退出的想法;第二次08年被套了一大半,但舔着伤口坚定着信心尝试着价值投资;12年底,地量再现,拉着拉杆箱满中国的调研,很多上市企业看到我们都要哭了,说好久没人来调研了;2018年我在家里每天看半年报,感觉充实而美好。

不知道离下一轮牛市还有多久,也许半年、也许一年、也许两年,谁知道呢,但既然早已认定把股票作为终生的职业,那总要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市场。记得“穷查理宝典”中芒格有一篇是专门谈老年人的,现在已过不惑,似乎对此更有体会。人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让自己始终如一的保持对事物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情,这是生命最好的延续方式。我希望在三十年以后依然能够忘却年龄的做着今天同样的事情,看看书、翻翻财报、偶尔健身和朋友小聚,人生不就是这样嘛,至于牛熊更多只是增加了人生的阅历和精彩程度罢了。

边风炜:在地量中砥砺前行,你该做好这些准备……

说着说着又抽象了,最后聊聊最近翻阅半年报的一些感受吧,首先恭喜市场越来越理性,半年报的好坏对股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投机氛围在下降,但相比一些公司中报利空后的直接跌停、利好的效应似乎就微不足道了,这也算是熊市特征吧,放大利空忽略利好;其次,从行业来看,中小板中不乏一些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公司增速有亮点,虽然估值一般,但企业的增速让我们看到了转型的亮点和未来的潜力;第三,传统行业显示了经济的韧性,周期龙头的优良业绩应该能使得市场的恐慌情绪下降一些,并使得估值底更为牢靠吧;最后,是大量民营企业在流动性收缩的同时,显示出现金流的匮乏,无论是本身经营性现金流的萎缩还是应收账款的上升,都预示着这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普遍性的,下半年随着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希望能看到民营企业能在困境中有所回升吧。

边风炜:在地量中砥砺前行,你该做好这些准备……

最后再说说操作吧,本周一家我们之前关注的消费白马由于中报低于预期出现大跌,其实该股估值一直不算便宜,只是基于对大股东运作能力的信任而在估值上放松了对该股的判断,这是一个教训。在价值投资的领域里,应该要更纯粹,也需要更大的安全边际,做了十几年的价值投资,感觉在每一次观察、判断、估值时依然能有不同的感受和提高,这就是股市的魅力。我们想以此告诫当下的价值投资朋友们,建议更单纯的看企业,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眼睛,或是当下最好的投资方式。

在地量中让我们一起砥砺前行吧。

最后,祝大家投资路上一帆风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