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亦正亦邪,「強權」式教育也要男女有別|教子有方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不少家長一直在嘗試不同的教育方式,希望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也許,你至今還沒能找到最合適的那一種,但別急,先來看看這些家長的“教育經”,你或許會有新收穫。

——小博

劉墉,著名美籍華人作家、畫家,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在對自己一雙兒女的教育上,他有獨特的方法。

對待兒子:狠下猛藥

兒子劉軒五歲的時候,劉墉應邀赴美推展中華文化,經常往返於美國和臺灣兩地,和妻兒聚少離多。直到兩年後,一家人定居美國,劉墉才發現,被自己冷落的兒子在陌生的環境裡顯得內向而懦弱,加上語言不通,沒有朋友,幾乎變得自閉。劉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決定用傳統的“強權”式教育來改造兒子。

劉墉發現劉軒特別懼怕一些小蟲子、小蝴蝶,他認為這是對動物不瞭解造成的,就經常帶劉軒到野外玩。為了讓兒子擺脫懦弱膽小的性格,劉墉不惜下了一劑猛藥,他甚至親自為兒子捉蝗蟲燒著吃。漸漸地,劉軒不再畏懼小昆蟲了。

回家後,劉墉讓劉軒把這些經歷寫進作文裡。因為有了親身體驗,劉軒的作文變得妙趣橫生,得到老師的好評,漸漸地,劉軒也變得自信起來了。

劉墉還經常帶劉軒去看電影,這也是劉軒最打憷的事。因為在路上,劉墉總愛讓劉軒問路人 “現在幾點了?”每當聽到爸爸的吩咐,劉軒就特別緊張,舌頭直打結。他怎麼也不明白:“爸爸為什麼總是忘帶表?是不是故意為難我、捉弄我?”劉墉笑笑說:“我是要訓練你放得開。如果口都開不了,怎麼與人打交道,怎麼能成功?”兒子恍然大悟,此後,逐步養成融入社會的習慣。

劉軒“討厭”爸爸的另一件事是,從小時起,劉墉就常常和劉軒玩比丟飛盤、投球、三級跳遠等遊戲。每次劉墉都會贏,劉軒輸了之後,劉墉還不許他生氣、哭喊。不僅如此,還要立正向爸爸敬禮,高聲大喊:“您是真功夫!”一開始劉軒不瞭解爸爸的醉翁之意,後來才明白,爸爸是在教育自己遇到困難時不要氣餒,要有永不服輸的精神。在劉墉的引導下,劉軒很快就融入學校集體生活中,和同學打成了一片。

對待女兒:柔中帶剛

劉墉的女兒劉倚帆比哥哥整整小了十七歲,對於她,劉墉有完全不同於兒子的教育方式。使得在劉墉“強權教育”下備受煎熬的兒子不無抱怨地說:“你為什麼老是管著我,而對妹妹卻那麼溫柔?”

對於女兒,劉墉採取了中西合璧的方式,多加鼓勵,讓其充分獨立,自己把握生活,又在某些方面嚴格要求,原則問題堅決不放任自流。劉墉在希望女兒做個淑女的同時,又希望女兒做個女強人:“因為時代愈來愈進步,孔武有力的男生不見得吃香,嬌小的女孩子照樣可以統治世界。”所以劉墉也用教育兒子的方式教女兒打球,並且延續了自己“霸道”的作風,從來不謙讓女兒——他就是想讓女兒嚐嚐“輸”的味道。

不過在其他方面,劉墉管理女兒的政策卻非常寬鬆,讓她自己管自己。有一次,都夜裡兩三點了,劉倚帆還在洗澡、聽音樂,劉墉只提醒了一遍,就不理了。結果第二天,劉倚帆哈欠連天地去上課,一整天也沒精打采的,自然就意識到生活規律的重要性。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教育方法也不一樣。女兒可以趴在地毯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功課,“她有本事這樣每科照樣拿A,我有什麼話可說呢?”劉墉說,女兒—邊聽音樂,一邊上網,一邊做功課,她能一心多用,不正好適應了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