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400年前的贝加尔湖,鄂温克人首领带着族人和驯鹿,经历万水千山的跋涉,来到了大兴安岭的西北坡定居,根河的布冬霞部落,驯养着一百多头驯鹿,伴随着叮当悦耳的铃声,可爱的驯鹿在草地上自由的生活着,看着它们呆萌的小眼神,感觉心都被萌化了。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呼伦贝尔自驾,每一天都会有小惊喜出现,一清早沿着辽阔的草原公路行驶,当司机的车一转折进入小道时,绿色的草原出现一个个可爱的精灵,环佩叮当中,可爱的驯鹿在自由的奔跑着。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这里是鄂温克人的布冬霞部落,鄂温克族如今还有大约30000名成员,是我国人数第四少的少数民族。在2003年的时候,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整体搬迁到了根河市郊的新定居点,房子都是按北欧饲养驯鹿的萨米人的房屋风格设计,两户一栋小楼,每家都是楼上楼下,免费居住。当时被媒体誉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走出大山实现定居”。可是后来鄂温克人还是离不开山林,离不开驯鹿,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大山林中。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以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与驯鹿,在很久远的时候,便有着亲密的关系,他们将驯鹿视为吉祥、进取的化身,驯鹿一般都处于半野生状态。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问荆、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鄂温克猎民照顾驯鹿很粗放,过着“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的迁居,主要活动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激流河、阿穆尔河、呼玛河、阿巴河一带。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在驯鹿场的入口处,有一个老者在卖苔藓,这可是驯鹿最喜欢吃的了,驯鹿的中文名字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驯鹿实际上并不是人工驯养出来的。英文 Caribou是指分布于北美的野生驯鹿,而把分布在北欧,经过拉普人管理和驯养的驯鹿叫做Reindeer。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看着驯鹿一点儿都不怕人,闻到苔藓的味道,就凑上前来,用手轻轻抚摸它的皮毛,也温顺的很。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关于鄂温克族的传说中,认为他们的故乡是勒拿河,勒拿河很宽,连啄木鸟也飞不过去。说勒拿河一带有"拉穆"湖(即贝加尔湖),有八条大河流入湖中。湖的周围有很高的山,鄂温克人的祖先是从"拉穆"湖周围的高山上起源的,后来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内蒙古的根河,也带来了和他们相依为命的驯鹿。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在驯鹿场的一隅,还有一个简易的建筑吸引了我的主意了,这个建筑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做撮罗子,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意为“用木杆搭起的尖顶屋”,用三五根约碗口粗细上有枝杈的木杆,相互交合搭成上聚下开的骨架,然后再用30根左右木杆搭在骨架之间捆绑固定,按照季节的不同,分别用桦树皮、草帘子和犴、狍等兽皮,做成自上而下一层压一层的围子,这也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生存,发明更适合实际情形的房子吧。

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人和驯鹿的安逸生活

在布冬霞部落这里,还有一种是食物很特别,那就是用鹿奶和大麦粉发酵后,做成的手工列巴,看着烤在火上很寻常的样子,入口松软,有着浓郁的奶香。旅途就是一个不断遇见的过程,在未知的远方,遇见不同于自己生活中的趣闻趣事,还有当地特色的美食,这样寻觅的过程是快乐的,作别鄂温克族人和驯鹿,我们踏上了了去满归的旅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