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老人」普遍誕生,子女該做些什麼?

“網癮老人”普遍誕生,子女該做些什麼?

在當下社會上很多人不管是走路、坐車還是吃飯、休息,都在低頭玩手機;半夜不睡覺,挑燈夜戰只為追劇,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近日有媒體報道,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變得“一網情深”,甚至成為“網癮老人”。在智能手機、電腦十分普及的當下,老年人學會運用網絡,能夠更方便獲取資訊信息、進行溝通聯絡,當然是一件好事,最近一位年近六旬的“老網蟲”,手機APP用得比年輕人都要溜。全民K歌、摩拜單車、微信全不在話下,手機自拍完還要美化一下,“人老心不老”的勁頭,讓後輩都深感羨慕。

“網癮老人”普遍誕生,子女該做些什麼?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不但信息獲取速度飛快,線上購物辦公,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都在近我們的生活,在其中有一類特殊人群,我們習慣稱他們為“網癮老人”,對於網癮老人,你是如何看待的?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在享受舒適的老人生活之餘,也加入到互聯網大軍的隊伍中,上午購物,追劇、玩網遊都不在話下,簡直比年輕人還厲害,然而,一枚硬幣也是有兩面的。老年人一旦過度依賴甚至上網成癮,則有諸多弊端。

隨著互聯網進入我們的社會生活,老年人正成為上網生力軍。2017年,50歲以上網民群體所佔比例達到10.6%,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正融入互聯網之中。近年來,陸續曝出的諸如“八旬老翁長時間玩網遊,突發腦梗住院”“婆婆迷追劇在家不做飯”等新聞令人唏噓,引人深思。而這些情況的出現也會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影響,首先,從身體方面講,長時間上網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頸椎病、眼疾等多種疾病。從心理方面看,本打算通過網絡來緩解孤獨,卻是“朋友圈越發越寂寞”,反而增添空虛感和焦慮感。適得其反的結果是我們沒有預期的,而這些情況的出現也反映出社會和子女對老年人關愛存在“缺位”的問題,子女由於工作繁忙,更多給老人物質上關心,真正心貼心的關愛還是少之又少,社區活動關愛行動也沒有實質的進展和項目,現在的人口老齡化嚴重,越來越多的養老問題成為我們不能忽視和一種重要話題。

如果社區和社會組織能夠組織更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子女家人可以更多陪伴嘮嗑,適當安排家庭旅行、老友聚會等社會活動,幫助他們培養書法、唱歌、垂釣等更多興趣愛好,讓他們的生活豐富起來、身心愉悅起來,疏導內心的空虛寂寞,這種“網癮老人”會越來越少的,我們國家的老年人問題也會真正得到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