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运营:那些曾经的痛苦,都会使你更坚定

7月炎夏的午后,北京中关村一个穿着草绿色防晒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接到了一通电话,创业大街附近的保安让他把停在路边白线区域以外的共享单车调走。因为该区域道路两侧不允许停靠机动车,所以他只能跟2个运维师傅一起,徒手将单车从路边的单车群中拖出,搬到停在下一个路口的调度车上。

ofo运营:那些曾经的痛苦,都会使你更坚定

他们在保安的注视下,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空腹搬运了1个多小时后,皮肤发烫年轻人一口气喝掉了两瓶水,他身上草绿色的防晒服早已被汗水浸成了灰绿色。这个身高超过180厘米、体重近200斤的汉子重重的坐到路边台阶上,向后倒去,丝毫不顾及旁人的目光。年轻人名叫丛嘉,是ofo小黄车的城市运营。

劳其筋骨

丛嘉负责ofo小黄车总部所在的北京中关村地区,这给他带来了额外的压力。这片区域内有18个地铁口,30多个公交站,早高峰时段,仅苏州街地铁站B口的人流量就可达近万人,用车需求近2000辆。

这里曾被誉为“中国硅谷”,相继诞生了雷军、刘强东等商界大佬。1995年,瀛海威在中关村的路口竖起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如今这家公司已不存在。之后,海龙大厦、中关村E世界、创业大街先后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心。可以说,中关村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缩影。当然,丛嘉没有太多时间去了解这些。

早上8点,丛嘉和装满小黄车的货车一起准时出现在北京苏州街地铁站B出口。货箱开启,从地下涌出的上班族被吸了过来,排着队将刚从货车里搬下来的几百辆小黄车骑走。第二辆货车紧接而至,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

对此,丛嘉早就习以为常。当然除了他之外,不远处一个瘦削的男人也在用手机记录这一切。“我们天天见面,就是从来都没说过话”,丛嘉很平静,“照呗,照了有什么用。”

去年5月底,朋友推荐正处在迷茫期的丛嘉入职ofo。当时,刚刚工作一年的他开始思考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我毕业之后做了一年销售,觉得没什么意思就离职了,当时想做点有意义的工作”,说起自己的过去,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男人不自觉的挠了挠头。虽然不理解什么叫共享单车,但他还是买好当天往返的高铁票来到ofo面试,一周后入职了。正是这样一个看似草率的决定,让他经历了痛苦却坚定了所爱。

上班的人潮逐渐消退,他马上掏出手机,给自己的运维团队派发任务,让他们将中关村各办公楼下过量的单车调度均匀、摆放整齐,同时跨上小黄车准备巡视片区。

当他再次路过苏州街地铁站B口,其他颜色的单车整齐的停了一排,小黄车只剩下1辆,“我就说嘛,拍照有什么用。”,丛嘉耸了耸肩,他一边说,一边拨通电话,让师傅继续将单车调度过来。与此刻从容不同,一年前的遭遇却一度让他陷入迷茫。

动心忍性

去年秋冬,为了保障北京大学近10万名师生用车,他与6名运维师傅一起几乎昼夜不间断的进行车辆调度,板车可以装载20-30辆小黄车,每天要调度30次,这意味丛嘉要与运维师傅一起,每天将小黄车搬上搬下5400次,持续2个月。“每天调度的时候,把这些车搬来搬去,胳膊真的抬不起来了”。

辛劳得到了回报。ofo平台大数据显示此时北京大学日订单已超过3万,每天有5-6千的人骑小黄车。

11月20日雨夹雪,晚上10点半,北京的室外温度已经接近零下5度。因为汗水和着雨水会让外套又湿又沉又冷,不但起不到保暖的作用,还增加了负重,大家索性将外套脱下,在零下5度的天气里穿短袖搬车。“师傅已经累的不行了,也冻得不行了,穿个半袖,那个汗一直往下淌。”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小黄车、关爱小黄车,但丛嘉却有了更深的困惑: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切?

就当我要顺着这个问题聊下去时,丛嘉像被闹钟砸了脑袋似的突然掏出手机,将电话打给了地铁出口附近的运维师傅,让他们做好晚高峰的调度准备。我也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手机,发现此刻刚好是5点30分。

坚定所爱

半小时后,银科大厦楼下,一位穿着灰色衬衫的中年男士拨开单车堆,将仅剩的小黄车拖出来骑走了。“常态”,丛嘉笑了笑。

聊天结束时我追问他,后来你是怎样摆脱了困惑?他给我讲了一段往事:某天晚上,曾被丛嘉帮助过的一个北大学生发来微信提了许多建议,他最后讲道,“你们这边可能还有点问题,但是你们要加油。”丛嘉开心的笑了,他特别感动。“这个用户还是很期待你做好的。”丛嘉说,“就是为了这一个人我也得好好干。可能其他的用户没有表达出来,但其实大家都很期待你把这个东西做好。所以你可能会累一点,但一定要做好”。

我忽然想起了大学毕业后只身走进北京这座钢铁森林中的自己,跟丛嘉一样,我曾迷茫过、怀疑过,也曾因遭受质疑而放弃过,但那些痛苦都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所爱的事情。

晚上10点,在喝了9瓶水、打了37通电话、走了2万7千步、将200多辆车搬来搬去之后,丛嘉回到了出租屋内。明天,他还要面对潮水般的上班族、走过中关村的大街小巷、管理运维师傅、与各种各样的人沟通,只是或许你与他擦肩而过时,不会注意到这个城市交通的守望者坚毅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