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運營:那些曾經的痛苦,都會使你更堅定

7月炎夏的午後,北京中關村一個穿著草綠色防曬服、皮膚黝黑的年輕人接到了一通電話,創業大街附近的保安讓他把停在路邊白線區域以外的共享單車調走。因為該區域道路兩側不允許停靠機動車,所以他只能跟2個運維師傅一起,徒手將單車從路邊的單車群中拖出,搬到停在下一個路口的調度車上。

ofo運營:那些曾經的痛苦,都會使你更堅定

他們在保安的注視下,頂著近40攝氏度的高溫,空腹搬運了1個多小時後,皮膚髮燙年輕人一口氣喝掉了兩瓶水,他身上草綠色的防曬服早已被汗水浸成了灰綠色。這個身高超過180釐米、體重近200斤的漢子重重的坐到路邊臺階上,向後倒去,絲毫不顧及旁人的目光。年輕人名叫叢嘉,是ofo小黃車的城市運營。

勞其筋骨

叢嘉負責ofo小黃車總部所在的北京中關村地區,這給他帶來了額外的壓力。這片區域內有18個地鐵口,30多個公交站,早高峰時段,僅蘇州街地鐵站B口的人流量就可達近萬人,用車需求近2000輛。

這裡曾被譽為“中國硅谷”,相繼誕生了雷軍、劉強東等商界大佬。1995年,瀛海威在中關村的路口豎起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如今這家公司已不存在。之後,海龍大廈、中關村E世界、創業大街先後成為中國互聯網的中心。可以說,中關村是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縮影。當然,叢嘉沒有太多時間去了解這些。

早上8點,叢嘉和裝滿小黃車的貨車一起準時出現在北京蘇州街地鐵站B出口。貨箱開啟,從地下湧出的上班族被吸了過來,排著隊將剛從貨車裡搬下來的幾百輛小黃車騎走。第二輛貨車緊接而至,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

對此,叢嘉早就習以為常。當然除了他之外,不遠處一個瘦削的男人也在用手機記錄這一切。“我們天天見面,就是從來都沒說過話”,叢嘉很平靜,“照唄,照了有什麼用。”

去年5月底,朋友推薦正處在迷茫期的叢嘉入職ofo。當時,剛剛工作一年的他開始思考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我畢業之後做了一年銷售,覺得沒什麼意思就離職了,當時想做點有意義的工作”,說起自己的過去,眼前這個皮膚黝黑的男人不自覺的撓了撓頭。雖然不理解什麼叫共享單車,但他還是買好當天往返的高鐵票來到ofo面試,一週後入職了。正是這樣一個看似草率的決定,讓他經歷了痛苦卻堅定了所愛。

上班的人潮逐漸消退,他馬上掏出手機,給自己的運維團隊派發任務,讓他們將中關村各辦公樓下過量的單車調度均勻、擺放整齊,同時跨上小黃車準備巡視片區。

當他再次路過蘇州街地鐵站B口,其他顏色的單車整齊的停了一排,小黃車只剩下1輛,“我就說嘛,拍照有什麼用。”,叢嘉聳了聳肩,他一邊說,一邊撥通電話,讓師傅繼續將單車調度過來。與此刻從容不同,一年前的遭遇卻一度讓他陷入迷茫。

動心忍性

去年秋冬,為了保障北京大學近10萬名師生用車,他與6名運維師傅一起幾乎晝夜不間斷的進行車輛調度,板車可以裝載20-30輛小黃車,每天要調度30次,這意味叢嘉要與運維師傅一起,每天將小黃車搬上搬下5400次,持續2個月。“每天調度的時候,把這些車搬來搬去,胳膊真的抬不起來了”。

辛勞得到了回報。ofo平臺大數據顯示此時北京大學日訂單已超過3萬,每天有5-6千的人騎小黃車。

11月20日雨夾雪,晚上10點半,北京的室外溫度已經接近零下5度。因為汗水和著雨水會讓外套又溼又沉又冷,不但起不到保暖的作用,還增加了負重,大家索性將外套脫下,在零下5度的天氣裡穿短袖搬車。“師傅已經累的不行了,也凍得不行了,穿個半袖,那個汗一直往下淌。”

儘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小黃車、關愛小黃車,但叢嘉卻有了更深的困惑: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一切?

就當我要順著這個問題聊下去時,叢嘉像被鬧鐘砸了腦袋似的突然掏出手機,將電話打給了地鐵出口附近的運維師傅,讓他們做好晚高峰的調度準備。我也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手機,發現此刻剛好是5點30分。

堅定所愛

半小時後,銀科大廈樓下,一位穿著灰色襯衫的中年男士撥開單車堆,將僅剩的小黃車拖出來騎走了。“常態”,叢嘉笑了笑。

聊天結束時我追問他,後來你是怎樣擺脫了困惑?他給我講了一段往事:某天晚上,曾被叢嘉幫助過的一個北大學生髮來微信提了許多建議,他最後講道,“你們這邊可能還有點問題,但是你們要加油。”叢嘉開心的笑了,他特別感動。“這個用戶還是很期待你做好的。”叢嘉說,“就是為了這一個人我也得好好幹。可能其他的用戶沒有表達出來,但其實大家都很期待你把這個東西做好。所以你可能會累一點,但一定要做好”。

我忽然想起了大學畢業後隻身走進北京這座鋼鐵森林中的自己,跟叢嘉一樣,我曾迷茫過、懷疑過,也曾因遭受質疑而放棄過,但那些痛苦都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自己所愛的事情。

晚上10點,在喝了9瓶水、打了37通電話、走了2萬7千步、將200多輛車搬來搬去之後,叢嘉回到了出租屋內。明天,他還要面對潮水般的上班族、走過中關村的大街小巷、管理運維師傅、與各種各樣的人溝通,只是或許你與他擦肩而過時,不會注意到這個城市交通的守望者堅毅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