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老漂」生活圖鑑(上)

帶娃“老漂”生活圖鑑(上)

1

因為女兒一個人在上海工作,我又剛退休,閒著也是閒著,就想著去看看女兒,到她那住上個把月。

一是為了照顧她,二呢,其實是聽說她談了男友,去給她把把關。決定好了之後,和還在上班的老伴打了聲招呼,就到上海來了。

女兒上班,我就在家做家務,或者看看電視之類。大多時間,是我一個人,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沒事做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像是在坐牢。

所以,閒下來就會選擇去周圍轉轉。我們住的這個小區,靠近著名的某社區,環境也不錯。

只是感覺人氣不太旺,不是很熱鬧。走出小區不遠就有幼兒園,再多遠一點就有一家小學,據說都是要打破頭孩子才能進的好地方。

一到放學的點,幼兒園和小學門口都聚滿了人,周圍也就那兒最熱鬧。

很多課外的教學機構都喜歡在那個點往那湊,發發小傳單、掃碼送小禮品之類的,無怪乎就是想招睞生源。

除此之外,白天時能看到的大多是推著嬰兒車,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的老人。再或者會在菜場碰到幾個看著眼熟的鄰居,但大多時候點個頭也就過了。

“看到社區黑板上週未有個‘老漂會’,我留了你的號碼,替你報名了!”一天女兒在飯桌上這麼跟我說。

“你怎麼擅自做起我的主來!”我有些不高興。

“那不是您說的嘛!說我不重視您!說我不關心您!您還說沒有朋友!我替您報名就是要擴大你的交友圈,好讓你在咱社區也交個朋友不是麼?”女兒在那揶揄我道。

其實女兒說的也不無道理,我整天關在家裡,怎麼能認識到朋友。

2

週四的時候,我就接到了一個女孩的電話,原來是社區工作人員例行通知“老漂會”開會的電話。

在通知具體時間地點之後,也許還因為是新人參加的緣故,她還多問了我幾個問題,我一一都回答了。

後來在對她問幾人參加這樣的問題時,我奇怪地發問道:“為什麼還要問幾人參加呀?”

工作人員回答“你是新人是不知道,好不容易有個休息日,老夫妻有時就是借這個機會才能休息一下的。”

她電話裡停頓了一會壓低聲音,“有時老人家還會主動要求增加會議的次數呢!”

她在電話那頭笑了,“所以,大多時候,夫妻倆都會參加。我們有時還會組織出遊,會涉及到費用問題,所以人數統計是不能錯的。”

通話結束後,我特地上網查了一下“老漂”這個詞的意思。據說在中國有40%的城市家庭,存在祖輩為教養孫輩而從原居住地流動到孫輩居住城市的情況。

而這種隨孫輩流動的老人被稱為“老漂族”,而且有統計數據說,我國“老漂族”已達1800萬。

“老漂會”的活動地點在社區中心的一處老年活動中心,我進去的時候,裡面已黑壓壓坐了一圈老人在看電視。

不是說“老漂會”嗎?怎麼都在看電視,我有些納悶。

“咦!你是新來的吧?”一個帶上海腔的女人在我身邊發問,我側過頭,看到了一對夫妻。

只是那麼一打眼,就看出他們在“老漂會”中的突出來。他們衣著考究,年紀應該比我大些,但還是顯得很年輕。

“是啊。”我侷促地笑了笑。

“我們才來的時候,也是這樣,熟悉了就好了。”他們笑著和我找了個空位置坐了下來。

經他們介紹我這才知道,“老漂會”原是小區居民自發的活動,後來因為參加的人越來越多,影響力大了,社區也參與進來了,提供場地和服務甚至還有機構提供了活動資金。

“看樣子我應該比你大,叫我王哥吧!”男子說,他又指了指燙著大波浪的妻子“她姓何,你可以叫她何姐。”

“儂做啥事體?我自己會說話的好勿啦。”女人嬌嗲的白了他丈夫一眼。

原來何姐是上海人,知青下放在安徽時遇到王哥,就留在小縣城了。

後來兒子長大回到上海,成家立業,又添了孩子,他們也正好退休,就一起到上海來幫著帶孩子了。

這時候,電視關了。

王哥側身對我說:“每次家庭情感專家來做的專題講課都是裝裝門面,結束後的分組討論才是大家最喜歡的。”

“我就是看中這一點才來的!”何姐點點頭,指指自己心的位置,“憋死了要吐一吐。”

果真如他們說的那樣,專家的課也只是走了個形式。分組討論一開始,那場面,簡直太熱鬧了。

各種帶孩子的分歧、委屈,聽得人目瞪口呆。

有一個老人的話,讓我很受觸動“沒想到老了老了,反倒開始漂泊了;漂泊倒也罷了,卻成了老保姆了;老保姆也罷了,卻成了理所應當了,做得越多埋怨越多……”

3

帶娃“老漂”生活圖鑑(上)

“老漂會”還是蠻有意思的,分組討論時抱怨歸抱怨,卻也會有很多新鮮話題,比如說王哥就提出來,小孩進行某些興趣的培訓時,長輩也要跟著一起學。

他說這樣才能保證跟孩子共同進步,也能更好的進行有力地輔導。

“難不成孩子學一樣,你就跟著去學一樣?”有老人質疑。

“我現在已學了跆拳道、繪畫、聲樂、書法……”王哥還在說,旁邊卻已亂成了一片,很明顯大家都對王哥的話有所懷疑。

“那你還在為自己活嗎?”終於有人來了這麼一句。

王哥還想說什麼,卻被何姐一把拉住,怎麼也不讓他說了。

“老漂會”就是這樣的地方,想說什麼也不藏著掖著,意見不同也好,有些小爭論也罷。過去了也就過去了。

沒人一定要爭出個是非來。更多是因為大家遭際相同,“老漂會”抱團取暖求安慰的方式還是很受老人們的歡迎。

在“老漂會”的日子我也很高興,甚至還交到了朋友。

我們不止結伴晨練、散步,王哥和何姐還邀請我到他們家去做客。

在他們家,我親眼見證了王哥培養小孫女的表現。何姐一邊做家務一邊和我說話,王哥則陪著孫女兒練聲樂。

看到客廳邊角有厚厚一摞報紙,走過去一翻,發覺上面全寫的是毛筆字。

“你王哥寫的。”何姐看我拿著報紙,有些驕傲,“他字寫得不錯吧!”話說完拉著我坐下,給我看她手機裡王哥的照片。

王哥和她還有她兒子的合影,這中間我就看到了王哥身穿跆拳道服的一張照片。

“帥吧?”何姐笑著看著照片,把頭轉向了我,“他啊!就是聰明。學什麼一學就會!我小孫女啊,就像他!”

大概也就在這時候,王哥帶著小孫女出門了,說是要去學書法。

這次見面後不久,因好朋友開了家茶樓,我回去給她幫忙,沒想到這一幫就是兩年。

再次回到上海的兩年後,我輕車熟路的來到了“老漂會”,但接連幾次都沒看到王哥和何姐的身影。

而我因為換了手機,存下的一些電話沒有了,這其中就包括王哥和何姐的。那時,我們還沒有加微信,所以聯繫起來,並不容易。

後來,我問工作人員近來怎麼沒看到王哥和何姐,她告訴我說王哥和何姐的兒子和兒媳在外地開了家公司,之後又添了二胎。

“他們哪有時間再來了哦!”接著她又補充,“他們啊!現在變化可大了!估計你再看見他們,會嚇一跳!”

“變老了?”我問。

“何止是老。”工作人員說,“帶個孩子老十年!還帶倆!還不服輸什麼都要最好!那還不累?”

4

後來,我還是上門找他們去了。

開門時,還真被他倆的樣子嚇了一跳。他們真的像社區工作人員說的那樣,變得老多了!

“妹妹還是老樣子啊!”何姐拉著我的手有些羨慕,然後又摸摸自己的臉,“老多了吧?”她問我。

我看看頭髮花白的王哥,再看看她,有些言不由衷,“哪裡啊!”

緊接著就看到了他們身後被嬰兒車、玩具、書本還有各種零碎的東西佔領了的客廳,“都是孩子鬧騰的,沒法子啊!”何姐有些不好意思。

“我羨慕都羨慕不過來呢,我家那個倒好,只談戀愛不結婚。我想有個娃帶都沒有呢。”我努力地打圓場。

正說著話,就看到王哥、何姐的兒子和兒媳帶著他們的女兒從房間出來了,他們顯然是要出門。

看到我禮貌地打了聲招呼,又對父母交待了幾句,就出去了。

“要帶就一起帶出去!把小的留下來算什麼事!還不是害得我們不能出門!”何姐突然把手中的東西一摔。

“他們這一代獨生子女,不都是這樣?不懂得換位思考的。你也別生氣了。”王哥嘆了口氣。

原來,王哥、何姐的兒子他們要求稍大的孩子要開始單獨睡一個房間了,這週迴來時,恰好是孩子半夜上完廁所害怕,自己爬到了爺爺奶奶的床上一起睡了。

第二天,被兒子發現了。發起火來說,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不能出爾反而,這樣縱容孩子,只能讓她越發任性。養一身的壞習慣以後,讓他們以後怎麼著手進行教育。

於是,就吵了起來。這不,將孩子帶出去,就是要再進行一次單獨教育。

其實大的從一生下來,就是王哥、何姐來帶,從小時候沒日沒夜的照料,到了大了之後的日常照顧、接送,甚至是言傳身教的教育都是老倆口在做。

現在添了個小的,還要陪著睡,什麼時候醒了,什麼時候餓了,都要陪在身邊,一點馬虎不得。

他們幾乎是沒有作息時間的,完全是圍繞著孩子在轉。

我問他們:“今後還去參加‘老漂會’的活動嗎?”他們還沒來得及回答,那邊小的孩子就哭鬧了起來,何姐連忙趕了過去。

王哥苦笑:“一刻都離不了人啊!忙得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哪還能去哦!”

這之後,小區裡偶爾能看見王哥和何姐,但我幾乎從未看到他們同時出現過,不是王哥送大的上培訓課,就是何姐推車推著小的匆匆趕路……

有一次又遇見何姐,我剛開口想和她說上幾句,她卻抱歉說自己要趕回家做飯,時間來不及了!

可正當我轉身要走之時,卻又見她折了回來,她大聲喊住我,然後高興地告訴我說,大孫女被選為一個國際歌唱比賽的參賽選手了!

“整個上海入選的只有十個人哦!”看她一臉幸福的樣子,我卻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

帶娃“老漂”生活圖鑑(上)

未完待續……

帶娃“老漂生活圖鑑” 下集更精彩!

小時光大視界

讓大人帶孩子一起見識世界

本文插畫師/毛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