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流言有一千分貝

流言有一千分貝

“流言有一千分貝,它震耳欲聾,把所有幸福摧毀,轟轟烈烈。”平時一百分被的聲音就是讓我們的耳膜感到不適,更何況一千分貝。留言這東西越傳越嚴重,最終的版本也許會比第一個流言誇張上幾十倍、幾百倍。流言中的主角,有種百口莫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為難。他們即使是把事實講述出來,也沒有人願意相信,認為他們就如流言所說的一樣。這首歌主要還是講述男女愛情關係中信任關係的維持。是否一個毫無根據的流言都是給予這段關係一個致命的打擊。但相同的道理,同樣也適用於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的關係當中。

樂評:流言有一千分貝

最新兩期的《嚮往的生活》中,李誕和池子的話總讓我感到:原來,說話真的是一種藝術。他們總能通過語言化解尷尬,帶動氣氛。相比之下,不會講話的人是缺乏了語言藝術的薰陶,言辭激烈帶節奏的人就是語言極端走向的表現。

人的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不管是佳言巧語,還是刺耳的聲音,都能傳達到你的耳膜,再進入你的大腦。我們需要在耳朵和聲音之間搭建一個過濾網,但過程又是何等之難。第一次把你視為議論焦點的時候,你總會不自覺的在意他們的評價。這個結果又會因人而異。積極向上的人會視好評為獎勵,把壞評作為前進的動力;意志不堅定、自卑的人會被風言風語吹倒,可能再也爬不起來;佛系生活者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樂評:流言有一千分貝

在新媒體資訊年代,說話被放大,被集群形成輿論。哪怕你只是一個平凡的路人角色,你隨意發的幾句話也極有可能會被群捧,亦或是群嘲。試問一下你自己,你會不會被指責而改變你的決定或者行為?明星、名人說話之前都會被提醒什麼話能講,什麼話不能講,三思而後行變成“三思而後說”。這種形式下,各種社交軟件或網絡(Qq、微博)設置“編輯”功能就顯得有很大的必要。它是為發佈者修改文案的一種便利途徑。輿論的壓制,我們表達自己的內心是小心翼翼的,所做也常被左右,有很多聲音在耳邊響起,那麼“我到底應該聽誰的?”

樂評:流言有一千分貝

“我習慣地沉默不去辯解,我閉上雙眼,想的都是你的反應,他們的嘴,我都無所謂。”這其實表達了流言中的主角對待流言的態度。他們不管別人怎麼說,就只希望自己在乎的人能夠不被這些流言困擾,不會破壞這段相親相愛的關係。謠言止於智者。我希望那些被在乎的人能夠成為智者,相信他們的朋友、家人和愛人。沒有什麼比一份信任來得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