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灭楚之战,既然统治了全境,为什么还是大败而回?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断,皇帝轮流做。其中中原地区在53年里更迭了5个朝代8姓皇帝,政权的不稳定性可见一斑。而在中原之外还有十个割据政权的存在,他们或者依附中原或者不承认中原王朝的正统性,于夹缝中寻找自身的发展,以求国祚绵长。

在众多的南方割据中,南唐是最为强盛的一个,它自杨吴和平演变而来,不承认中原王朝的正统性,而继承大唐国祚,灭闽国,灭马楚,国强而民富。

南唐灭楚之战,既然统治了全境,为什么还是大败而回?

有一首民谣很有意思:三羊五马,马自离群,羊子无舍。说的就是杨吴和马楚都毁在了南唐手中,杨行密之后,吴国立三代君主而被徐知诰(原为李姓,后成为杨吴权臣徐温的养子,建立南唐后改名李昪)篡国,和平演变为南唐,马楚自马殷建立政权后,楚国立五位君主而被南唐中主李璟派边镐所灭。南唐灭马楚一战颇具戏剧性。其结果也很有戏剧性。

马楚建立者马殷一直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和南唐速来不对付,但是马殷儿子多,这在他去世后引发了楚国内乱,让南唐趁虚而入灭了楚国。930年,马殷去世,当时他的嫡长子素有贤明却做了道士,次子马希声继位,两年后马希声去世,顺延到马殷第三子马希范继位,马希范统治的时间要久一些,前后有十五年,947年,马希范去世,王位给了胞弟马希广,这引来了更年长些的马希萼的不满。马希广继位后,曾有大臣劝说马希广让位于马希萼,也有大臣让马希广早点除掉马希萼以绝后患,但是,马希广统统不予考虑。

南唐灭楚之战,既然统治了全境,为什么还是大败而回?

而马希萼却很生气,于是上书当时的中原后汉隐帝,要求做藩王,刘承祐不肯,马希萼就投靠了南唐,争取南唐的支持,然后起兵攻打马希广,最后将马希广杀死自立为王,被李璟封为楚王。马希萼继位后将军国大权交给了弟弟马希崇,然后马希崇又反了,两人交战,又都投靠了李璟。马楚历史上这段内乱时期又被称为“众驹争槽”

951年冬天,李璟派大将边镐攻打马楚国,当时楚王马希崇惧于多方势力的讨伐,暗中遣使者依附边镐,给边镐开了城门,潭州不战而降,就这样,边镐“攻”下了马楚国,南唐将马氏王族和诸大臣迁往金陵。南唐和南汉瓜分了马楚国的土地,只留下了刘言据守的朗州。

马楚灭亡后,南唐曾召刘言入朝,但是刘言不肯,952年,刘言派出王逵和周行逢出其不意攻打潭州,边镐兵败回撤,南楚大部分领土被刘言等人收复。但权力的游戏向来布满杀戮,后来王逵杀刘言,潘叔嗣杀王逵,周行逢又杀潘叔嗣,最终湖南成了周行逢的地盘,只是周氏政权只存在了几年,就被赵匡胤所灭。

南唐灭楚之战,既然统治了全境,为什么还是大败而回?

其实,南唐能灭马楚靠的并非军事力量,而是机会,马楚内乱,互相征伐给了南唐机会;中原王朝正处在后汉到后周过渡期,无暇顾及南方,同样给了南唐机会。然而,当时的南唐根本没有力量统治那么大的疆域,所以即便攻下了马楚,也没办法保有湖南地区,甚至南唐原本的疆域很快就被后周世宗柴荣三攻南唐夺取了不少。

李昪建立南唐后保境安民,偏安一隅,确实让南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和文化大国,然而李璟继位后,虽有文人的浪漫,却喜好攻伐,战事频繁,虽将南唐的疆域扩大了很多,但也给百姓带来了重税和灾难,为南唐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李璟给李煜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让一个本该沉浸在艺术氛围中的才子做了亡国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