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清朝的作弊相比,現在的縮印弱爆了,人家小抄多達三十萬字

有考試就會有作弊的情況發生。說來慚愧,小編在期末考試的時候也曾經做過弊。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因為小編的作弊手段和技術水平與清朝的“作弊大神”相比,簡直弱爆了,根本不值一提。那麼且看這些清朝的考生如何作弊。

和清朝的作弊相比,現在的縮印弱爆了,人家小抄多達三十萬字

現在的考生考試之前多多少少有個考試範圍,而在古代,考生要學習的儒家經典以及各種重要書籍簡直是浩如煙海。因此古代考生的小抄都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字數多。有一個天津人家中有一件藏品,是清朝時期科考的小抄。這套小抄一共有九本,每本小抄也就四分之一手掌大小,半釐米後,上面全是蠅頭小楷,總共竟然有十萬字之多。翻這個小抄就等於看了一本書啊。這個小抄還有配套的工具,是一雙厚底的布鞋。鞋底是中空的,用來藏匿這些小抄。從硬件到軟件一應俱全。

和清朝的作弊相比,現在的縮印弱爆了,人家小抄多達三十萬字

十萬字的小抄還不算多。海南有一個收藏家,收藏了一部白布做成的小抄。這部小抄一共三十二頁,上面的字和一個米粒差不多長,足足有三十萬字之多。為了方便閱讀,這部小抄已經以各個經書為總目做好分門別類。在“重點題型”上改用硃砂書寫,讓自己能夠一目瞭然。這個作弊者對小抄真是做了苦功。

和清朝的作弊相比,現在的縮印弱爆了,人家小抄多達三十萬字

在科舉中作弊並不是個人行為,已經形成一種風氣。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巾箱本應運而生。巾箱是古人放頭巾的小木箱,非常狹小,巾箱本就是指巾箱可以放下的書籍。巾箱本堪稱是古代的縮印。最小的巾箱本只有兩個一元硬幣那麼高,上面的字非常小,而且密密麻麻。看來以此作弊的考生必須有一個好視力才行。

和清朝的作弊相比,現在的縮印弱爆了,人家小抄多達三十萬字

這些是寒門學子的作弊方式。而出身富貴的學子選擇從“根源”入手,即審批試卷的考官。考卷上的姓名肯定已經密封起來了,但是考試內容是公開的啊。有的高門大戶的考生事先用錢買通考官,然後給考官遞一個紙條,上面寫上自己在考卷第幾頁第幾行寫了什麼字。考官拿到紙條後,在試卷裡面挨個查找。相傳在咸豐初年,有一個考生與考官關係很好。放榜之後,考生名落孫山。他質問考官:“你怎麼沒給我過啊?”這考官的回答更加奇葩:“你沒給我傳紙條啊。”

和清朝的作弊相比,現在的縮印弱爆了,人家小抄多達三十萬字

在這樣的風氣之下,很多真正飽讀詩書的人才被這些作弊的人壓在頭上,可見清後期官場的腐朽和科舉制度的巨大漏洞。考試的時候,我們要拿出真才實學,即使考砸也不要緊,要知恥而後勇。小編就為自己曾經的錯誤舉動感到深深後悔。抄襲固然可以取得一時的好成績,但是能抄一輩子嗎?

參考文獻:《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