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字体笔走龙蛇,根据剑法所创作,创始人被称为“草圣”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没有哪一种悠久的文明是一成不变的,相应的,文字的形状和书写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人们不再满足于文字的信息载体的作用,而是更深一步地去追求文字本身呈现出来的视觉上的美观感,是为书法。如果说文字是一个国家的灵魂,那么书法大家则在这个灵魂中烙印上不可磨灭的个人面目。在这些面目当中,“草圣”张旭无疑是最桀骜不驯的那个。

这种字体笔走龙蛇,根据剑法所创作,创始人被称为“草圣”

所有的艺术都来自于生活。每一个生活细节都蕴藏着独有美感。艺术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种美感挖掘出来,投射在自己的作品上,再呈现在观众眼前。蔡邕看见匠人粉刷墙壁而创造飞白笔体;怀素观察风云变化领悟草书的笔法,不粘不断;黄庭坚效仿船桨刺水,笔迹在纸上如同行船的痕迹悠然欲散。张旭也是偶然遇见公主和担夫争道,二人在小道上互不避让,从而悟得虚实结合,进退有致的笔法。而公孙大娘的剑舞则让张旭的书法境界再进一程,得到草书的神髓。

这种字体笔走龙蛇,根据剑法所创作,创始人被称为“草圣”

公孙大娘是唐朝最有名的剑舞大师。时至今日,我们已然无法看到公孙大娘的风采。但是幸运的是,张旭在观看公孙大娘舞剑时,将她的灵动隽逸融入到自己的书法中。每一种艺术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大抵是相通的。“诗圣”杜甫在看过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后,留下千古名篇《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画圣”吴道子也曾观看剑舞,以感悟下笔之法。所以,我们现在有幸从张旭的草书、吴道子的画作和杜甫的诗篇中感受公孙大娘的熠熠剑光,泠泠剑响。虽然“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但在艺术上可能蕴藉一些更好。张旭的笔锋中不经意流露出的剑意或许比直接观看舞剑更加的诡谲锋锐。

这种字体笔走龙蛇,根据剑法所创作,创始人被称为“草圣”

艺术与技术之间有个根本上的不同。艺术是有生命的,是有着主观的人文精神在里面的。在张旭的草书中,一个不修边幅的沉醉之人的形象呼之欲出。他醉生梦死,大呼小叫在纸上信笔狂书。他兴起时,把笔折断,将头发散开,饱蘸浓墨在墙上挥洒出只有他自己能看得懂的文化符号,原始而狂野,就像昏黄摇晃的灯火把他的影子映射在墙上那样捉摸不定。墨汁染在他的胡须上,透过他的衣服,浸入火热的皮肤之中。不过不要紧,什么都无须理会。此时的世界马上就要催颓崩塌,他也如朝露一般,即将随之消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世界末日前的最后狂欢,而末日的节点就掌握在他的手中,在他写完最后一笔的时候。明日又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新的张旭也会随之诞生。一切麻烦事就交给他去做吧。

这种字体笔走龙蛇,根据剑法所创作,创始人被称为“草圣”

事实可能是这样,也可能大相径庭。不过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顶级的艺术作品是有灵魂的。它是主观的、独立的个体。张旭的书法在完成之时就已经摆脱了他的支配和控制,张旭反而成为书法的附庸,他的一切性格特征、生平事迹都是围绕书法服务的。一千多年就这样流淌过去,张旭的肉体早已被冲刷得干干净净,正是这些书法把这个一维的名字解放成一个醉意狂欢的笔者,在历史长河中亘古不变。

这种字体笔走龙蛇,根据剑法所创作,创始人被称为“草圣”

平心而论,我是很不喜欢“遗产”这两个字眼。这个词听上去就感觉老旧、沉重,像尘埃落定的卷宗,是断代的,不可发展的事物。书法是有生命力的艺术,它与中华文法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只要中华文明还在延续,书法的发展就不会断绝,就会有更多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眼前,鲜活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