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西湖的治理融合著人們對山水文化的情懷

大家好,歡迎來到煥煥的美麗人生。 蘇杭自古以來就是兩個麗且富的地方,而要講杭州,那必須要說的就是西湖了。“面朝著大海看春暖花開”這是人們最嚮往的生活方式,杭州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千百年來,人們對西湖的治理融合著人們對山水文化的情懷,造就了今天西湖,成就了今天的杭州。風景秀麗而舒適,空氣溼潤又開遠,帶給人寧靜又沉穩的心靈。

人們對西湖的治理融合著人們對山水文化的情懷

從唐代開始,杭州刺史白居易建白堤,攔蓄湖水,為便利灌溉,並且獨特的採用一株桃一株柳的間隔種植方式,悄然開啟了西湖景觀設計的歷史。

人們對西湖的治理融合著人們對山水文化的情懷

到北宋杭州太守蘇軾築造蘇堤,堤上建六橋,延續白堤,種植上了桃樹柳樹,建立了三塔形成了三潭印月的美景。隨後南宋時期,知府建趙公堤聯結了西湖直達靈隱寺和天竺三寺。明代萬曆年間,修建了湖心亭“喜清閣”,這不但開啟了西湖湖中景觀欣賞也是最初的湖中島嶼景觀營造的雛形。清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御題了“西湖十景”四字,並且立碑修亭。

人們對西湖的治理融合著人們對山水文化的情懷

近些年來,杭州人們始終維護,修建環湖馬路,周邊配套建設了大批具有特色的園林和別墅。使得城湖空間連通,建築與湖景完美融合。封山育林,清淤疏浚,修繕古蹟,蘇堤白堤補種,西湖景觀全面恢復。

人們對西湖的治理融合著人們對山水文化的情懷

杭州政府還引入錢塘江水,西湖水每年一換,保持西湖水體的透明度,再到每月一換整治周邊環境。經過不斷的調整,西湖變得越來越美麗 ,還被世界納為明湖。

西湖千百年來,一直在不斷改變,向著美好出發,才成就了現在的西湖。知名導演張藝謀的作品《印象西湖》,流動著西湖山水之間的別樣風情,和那千百年前留下來的美麗傳說,開啟了欣賞西湖的新篇章,未來西湖會更美!有人說,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人們對西湖的治理融合著人們對山水文化的情懷

讀書和旅行,前者更容易做到,才會顯得後者更珍貴,也更誘惑。所以,一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引發了無數網友的共鳴。而如今高速發展的交通為人們的旅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黃金週期間遊客人數不斷攀升。

人們對西湖的治理融合著人們對山水文化的情懷

一直有個夢想,一個人,行走在路上。看陌生的風景,結識陌生的朋友,隨遇而安,隨心而行。然而,從埋頭學習埋頭工作,陷於生活的牽絆,始終缺一份勇氣。夢想終歸不過是夢想,那只是存在內心深處“詩和遠方”。有時間去旅遊,去景點,也不過是看更多的風景。我們可以日行幾千裡,卻沒有一路上慢慢走的閒適。我們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風情人我們又看到幾分。我們拍照留念,留在心中的又有幾分。

人們對西湖的治理融合著人們對山水文化的情懷

去年的這個季節,我懷孕六個月,不太適合旅遊,但是內心唯恐以後有了孩子更加無法自由的出行,便堅持要去旅遊。去了長沙,從橘子洲到嶽麓書院再到愛晚亭,僅僅是圍著長沙大學轉了一圈,就已經覺得力不從心。身體受限連嶽麓山也登不上,只能坐車而行。中午太熱又常常午睡,起來之後又是傍晚,時間已經不允許去太遠的地方了。我後悔不該這麼固執,固執的做不合適的事情。慢慢的才學會不去苛求什麼,不一定別處的風景就一定好過眼前的景緻。如果不能去泰山看日出,樓頂上的朝霞同樣讓我讚歎;如果不能躺在草原看星星,夏日的星空也依舊令我迷戀;如果不能走過江南煙雨的青石板,公園的曲徑通幽也令我欣喜。

許多事,不再勉強,讀書和旅行我努力堅持,至少,堅持有一樣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