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保险那些事儿」在路上

□陈国庆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 用我心灵的呼声……”刘欢的歌曲《在路上》,道出了风雨兼程的人生,一路的苍凉和悲壮。

「我和保险那些事儿」在路上

命运的机缘巧合,20多年前,我有幸走入保险行业,成为一名保险人。工作伊始,我先是在基层所里展业。当叩响客户的家门开始一天的陌拜,不知迎接我的是笑脸,还是怀疑的目光,抑或是冷若冰霜的拒绝,伴随着“啪”的关门声。真不想叩门,但不尝试何来成功,进而鼓起勇气,叩动门环。

骑上摩托车奔波于乡间坎坷不平的小路,满脸的汗渍、浑身的尘土、一身的疲惫,真想吼一句“苦啊……苦……”每当收到一笔保费,尽管身乏体倦,但心里像蜜一般甜,归途一边驾车,一边高歌一曲,引来路人目光如炬。

两年业务一线的磨砺之后,我回到县支公司担任保险查勘员。每天和事故现场打交道,有的事故发生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费尽周折赶到,不能按时按点吃饭,处理完现场再披星戴月赶回去;有的事故发生在深夜,美梦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需要立即出发;有时去外省查勘,一去就是十多天,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还有一次竟病倒在外。

又过了两年,我成为一名财务人员,过去是动,此时是静,需要细心和定力。一场暴雨未停,一位浑身衣服湿透的营销员走进财务室,交来刚收回的小麦保险费。当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毛票,滴着水,是雨水抑或是汗水,让我感动,让我感慨……我也亲历了保险财务由手工记账向电子化的过渡与转变。

2002年,我回到办公室工作。事务繁多琐碎,对自己更是一种成长的磨砺。业余时间,我开始尝试用自己稚嫩的笔撰稿,宣传保险知识,传播保险理念,记录身边的感动。伴着蚊虫叮咬,半夜三更爬格子。苦尽甘来,文字和图片开始登上市级、省级报纸,直到爬上《中国保险报》一隅。

2003年年底,公司内部改革,我通过竞聘成为一名团队经理。踏入保险业的12年后,我再一次回到展业一线。保险推销的是服务,承保的是风险,它只有打动客户的心才能成交。一辆长安面包车陪伴我,从公司到客户家,为千家万户送去保障,每天忙碌而充实。我感觉到,与12年前不同的是,国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百姓的保险意识明显提高。保险行销,靠销售人员用脚、用手、用脑、用心,去与客户面对面沟通,以心换心,真诚换真诚。保险的基石是诚信,诚信是它宝贵的生命。

2010年,我来到基层公司担任负责人,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与压力。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单位同事母亲的追悼会上,发现老人生平简介的展板上赫然写着上世纪50年代人民保险的从业经历,我的心被震动了。生活在我们身边不远的老者,活着的时候他们的保险经历我们竟浑然不觉,作为一名人保人,我们对曾经的前辈少了一份关怀。参加完追悼会,我萌发了一个想法:寻找新中国第一代老保险人,抢救和挖掘历史,记载他们曾经的辉煌,了解他们的苦与乐,展示他们曾经无私奉献的经历。我虽然收藏了大量的清代和民国保单、保险资料等,但这些东西已成静物,而我们身边的第一代保险人却是鲜活生动的,是待挖掘的“宝藏”。我应该有所作为,推开时间之门,发掘已经被深埋的记忆。

被寻访的老保险人中有行业的开拓者和缔造者,有专家教授和学者,有战斗英雄,有国家级和省级劳动模范,有多才多艺者和能工巧匠,有“救火英雄”,有经济师和会计师,有展业能手等等。老一辈保险从业者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奋斗,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及开拓向前的创新精神,是保险行业发展的珍贵财富,正是我们“吹尽狂沙始见金”苦苦追求的精神动力!

我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驾车奔忙在路上,从城市到农村,从单位到居民区,一位一位地去寻找拜访。有寻人不遇的失落与挫败,有找到目标的兴奋与得意。今年87岁的老保险人金展,一双铁脚板,常年下乡,在农村督导保险业务,“路一条,只知道完成任务,不知道什么叫困难”。从北京总公司主动到山西省分公司工作的范宝元老人,服从组织安排,哪里需要到哪里去,支援和参与筹建山西运城中心支公司的工作,扎根基层,直到退休。和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武存温老人,踏踏实实做好牲畜保险,被誉为“百姓的贴心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黄文楷,各项保险工作部署有条不紊,不愧是河东保险事业的开拓者。获得省级“救火英雄”荣誉称号的李学仁,在工作中是也是一位“拼命三郎”,“感觉在工作中,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扑身农村,心系百姓的胡盛祖,被誉为“泥腿子保险员”。经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血与火的考验,脱掉戎装成为一名保险新兵的张春芳,没有沉浸在过去的军功章和荣誉中,尽管听力在战争中受损,依然付出百倍的毅力努力,因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拜访了18位运城地区上世纪50年代老保险人。我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跨出运城,走向临汾、大同、阳泉、长治等市,向山西全省范围扩展。不少热心人为我提供线索,给予我巨大的帮助与鼓励。后来我又将寻访的触角伸向了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有幸拜访了保险界吴越、乌通元、李继明、赵同生、王永明、王恩韶等“三朝元老”。在上海一所医院的病房拜访了民安保险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杨延修先生。我还拜访了保险界的元老秦道夫、苑骅等人。为了撰写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第一任总经理胡景沄先生的故事,我用了半年时间,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的儿子和女儿,聆听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

我怀着痴心不渝的赤诚,循着那些健在的老保险人撒下光阴和青春的留影,去挽回和抢救那些行将被人淡忘却弥足珍贵的记忆。中途,也曾心灰意冷,也曾退萎靡缩,是《中国保险报》的编辑,是热爱保险事业的好友给予的鼓励与支持,使我坚持了下来。每当我采访完一位老人,我被感动着,被震颤着。每一次,内心都能得到净化,心灵得到升华,灵魂接受洗礼,是他们书写了新中国第一代保险人的风采。我要通过寻访,写下他们曾经的辉煌,让世人记住他们,让历史铭记他们。波澜壮阔的保险历史画卷,正是一代一代保险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汗水与智慧结晶。

我用我稚嫩的笔撰写了上百篇的保险历史人物文章,发表在《中国保险报》《中国人保》等报刊上。由于撰写人物,涉及许多保险历史事件,涉及许多保险、人文、地理等知识,我经常借助网络、图书馆、历史实物资料寻找答案,也撰写了《太平轮:没有走完的航程》《泰坦尼克号:真相永不沉没》《江亚轮:暮色中的悲歌》《保险月份牌:视觉语言与保险文化的合璧》等文章。保险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奥妙,令我痴迷,我像一个在沙滩捡拾贝壳的孩子,沉醉其间,忘记归途。

从事保险20余年来,回首过往,虽经历不少酸、辣、苦,然而我感觉收获更多的是快乐与甜美。是保险教我懂得未雨绸缪、积谷防饥的道理。当我用保险的理念动员更多的人参加保险,我倍感个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我觉得这是一种最高形式的快乐。我用手中的笔、胸前的相机,记录老保险人的历史与过往,留住生命中激情与热烈的光影,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奉献与求索。是保险让我始终充满激情与活力,让我感觉时不我待。保险使我获得了更多的人生体验,也使我学会了感恩,感恩亲人,感恩客户,感恩帮助过我的人。

人生苦短,不容懈怠。征途没有结束,只有一往无前;梦想不问艰辛,只要付出努力。我,依然在路上……

(作者现供职于人保财险山西省运城市分公司)

(本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请以电子邮件方式传至[email protected]。投稿时请注明《我和保险那些事儿——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主题征文》,并在稿件结尾附注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