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資本岩論時光|淺談上市公司亮眼財報背後那隻「隱形的大手」

大巖資本巖論時光|淺談上市公司亮眼財報背後那隻“隱形的大手”

政府補助雖然有一定持續性,但帶來的業績改善有限,需要謹慎看待。

作者:葉鵬(大巖資本投資研究部 高級副總裁)

閱讀提示:本文字數約1200字,全文閱讀大約 4分鐘。

2017年年報披露工作剛剛開始,個股預報密集發佈,業績增長或超預期股票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對象。值得注意的是,在亮眼的財報數據中,時不時會有“隱形的手"參與,那就是政府補助。(編者注:根據wind公開數據統計,2016年有7成上市公司拿政府補貼)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政府補助是國家對經濟進行調節的重要政策,屬於政府轉移支付的一部分,具有政策性和靈活性。通常會表現為以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對企業進行支持。由於政府補助是單方面且無償的,屬於直接增加公司收入,會對企業營收、利潤產生重大影響。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政府補助因補助形式會被歸到經常性損益或非常性損益。中國證監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明確了非經常性損益的定義、具體項目和披露要求,其中“(三)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但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密切相關,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按照一定標準定額或定量持續享受的政府補助除外;”明確了非經常損益中政府補助的認定。

我們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每年4月底選定,剔除暫停上市退市股票)年報為研究對象,約定補助樣本為非經常性損益中政府補助大於500萬(過濾部分小額補助的干擾)的樣本,會發現以下規律:

(1)從補助比例看,A股中補助比例在逐年上市上升,且在遵從非經常性損益定義後,仍具有一定延續性;其中,2017年年報還未報完,因此2016年次年補助比例暫用空白值代替。

大巖資本巖論時光|淺談上市公司亮眼財報背後那隻“隱形的大手”

(2)從企業性質角度看,國企、非國企補助比例接近,國企略高於非國企。國企包括中央國有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非國企包括民營、外資、公眾、集體、其他企業。因國企在早期已基本上市,後續增長非常少,近年IPO主要為非國有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國企補助比例近幾年趨於穩定,非國企補助比例仍在上升。

大巖資本巖論時光|淺談上市公司亮眼財報背後那隻“隱形的大手”

大巖資本巖論時光|淺談上市公司亮眼財報背後那隻“隱形的大手”

如果從財報中剝離補助項,虧損的公司中國企比例也高於非國企。

大巖資本巖論時光|淺談上市公司亮眼財報背後那隻“隱形的大手”

(3)對於公司盈利但盈利小於補助金額的情形,存在粉飾業績嫌疑。約定該情形為“補助改善業績”。國企補助改善業績比例高於非國企,在被ST的情況下,補助改善業績比例會明顯上升,且國企與非國企比例拉大。

大巖資本巖論時光|淺談上市公司亮眼財報背後那隻“隱形的大手”

(4)對於補助改善業績的情況次年盈利不容樂觀,公司後續存在較大概率虧損。

大巖資本巖論時光|淺談上市公司亮眼財報背後那隻“隱形的大手”

從制度方面來看,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很有可能與A股制度有關。A股退市制度中企業淨利潤是一項關鍵指標,除創業板外,連續兩年虧損會被ST,後續財報年度如繼續虧損會被暫停上市、終止上市。因此,被ST之後,企業會試圖再通過諸如資產重組、優質資產注入、股東或第三方現金贈與、出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財政補貼、會計政策變更等措施保殼,而財政補貼無疑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在國企的保殼過程中,政府補助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政府補助雖然有一定持續性,但帶來的業績改善有限,需要謹慎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