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未動,"鵲橋"先行。
據央視新聞消息:我國的第四個探月任務,嫦娥4號的中繼衛星鵲橋於昨日(2018年5月21日)凌晨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由長征4號丙(CZ-4C)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錄的計劃,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鵲橋"成因
按照計劃,我國將在年底擇機實施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將登錄器和巡視器運載至月球背面,這將是全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由於是在月球背面,巡視器和地球之間的通訊被月球阻隔,因此,我國科學家專門搭建了一座"鵲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將雙方聯繫起來。
"鵲橋"歷程
2018年4月15日,中繼星進抵發射場;
2018年5月8日,CZ-4C火箭完成轉載轉運及吊裝工作;
2018年5月14日,衛星轉場工作順利完成;
2018年5月21日,CZ-4C火箭成功將嫦娥四號中繼星,送入預定軌道。在科學的計劃安排和高效組織指揮下,CZ-4C火箭發射任務獲得了圓滿成功。
"鵲橋"世界之最
第一,"鵲橋號"上架設了一副展開後口徑達近5米的傘狀天線,這是人類深空探測器歷史上最大口徑太空通信天線。
第二,"鵲橋"號將進行人類歷史上最遠距離激光測距試驗。1969年阿波羅11號在月球上放置了一套激光測距反射鏡陣列,創下了激光測距的歷史紀錄。與地月激光測距不同,衛星時刻飛速運行,讓地球上的激光波束準確找到46萬公里外高速飛行的"鵲橋號",難上加難。但中國科學家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案,不出意外,"鵲橋號"將使人類激光測距的紀錄再增加約8萬公里。
"鵲橋"意義
如果"鵲橋"工作正常,我國將在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而中國將實現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對於深入瞭解月球背面,對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變、調查月球地質和資源情況等有重要意義。
並且人類探測月球的最終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將其作為探測深層空間的墊腳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解決好地球上的問題,比如能源問題。因此,探測月球以及今後的載人登月,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科學意義上的問題,而是關係到人類永續發展的關鍵性問題。而在這一領域,中國正在快速領先。
閱讀更多 聚才振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