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怎么会干坏事?坏人怎么会干好事?

好人怎么会干坏事?坏人怎么会干好事?

当川普当选已成事实,__就是义务。

这是个填空题。在美国,原本种族歧视是个大家避而不谈的话题,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白人歧视有色人种,可是政客如果不小心吐实,还是很可能会葬送前途,只有川普敢大喇喇地发表种族歧视言论,然后在输了两百万普选票的情况下当选美国总统。

川普能够在不少民主党原本稳操胜券的州逆转胜,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在于他的诚实,敢白目地说出许多中下阶层白人的心声,把老百姓心中敢想却不敢讲的话,在选战时爆出。台湾种族问题没美国那么严重,可是也偶尔爆出歧视东南亚移工的新闻,然后就会有键盘正仪侠出来嘲笑同胞的歧视。

好人怎么会干坏事?坏人怎么会干好事?

偏见跟歧视是大脑中的内置系统

其实,相不相信,无论你多么讨厌有种族歧视或偏见的人,偏见和歧视早就自动储存大脑中,我们却浑然不知。当心理学家用「内隐关联测试」(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掀开心智盲区,证明隐性偏误的确影响心态行为,许多人竟难以置信。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Malcolm Gladwell),透过这样的实验得知他更容易把不好的事物和黑人关起来,他感到十分震惊,因为他母亲出生牙买加,有黑人血统!

在内隐联结测试中,要求被试对目标概念与属性概念做出同一反应。当两个概念之间在心中联系紧密或者兼容时,被试对于这两个概念做出同一反应的反应时就较短,而如果两个概念在心中联系不紧密或者不兼容,反应需要的时就较长。简单的测试能够在十分钟内作完,内隐联结测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揭示人们主观不能控制的自动化联结,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再现性。比如,我们会发现,在意识中我们或许认为性别和学科没有特殊关联,但是在自动化联结中,大多是把男生而非女生和数理连在一起!

研发出内隐关联测试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玛札琳.贝纳基(Mahzarin R. Banaji)和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安东尼.格林华德(Anthony G. Greenwald)一同把他们经年累月的研究成果写成了这本《好人怎么会干坏事?:我们不愿面对的隐性偏见》(Blindspot: Hidden Biases of Good People),来告诉大家我们心中的盲区有多大,心智臭虫有多强力。他们的实验可在implicit.harvard.edu网站上进行,提供有台湾版的繁体中文版,有台湾的学者参与,非常专业。

《好人怎么会干坏事?》要告诉我们,为了符合社会期待,我们擅长欺骗,不仅是欺骗他人,连自己的意识也蒙骗,因为我们想要自己成为好人。可是无论我们怎么欺瞒自己,潜意识里早在过往文化环境里学会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形成社会心智臭虫和盲区,我们总是用有色眼光看待这世界,更糟的是,我们这样的偏见往往是不知不觉的。我们心中默默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黑人、女人、老人、穷人、自己人都有不同标准,无时无刻不在贴标签。因此,我们割裂的心智产生认知的失调,有着不愿面对的矛盾。

好人怎么会干坏事?坏人怎么会干好事?

在我们自我蒙蔽的心里,其实无处不藏着歧视与标签化他人的想法

他们表示,内隐关联测试多年来,让人类潜意识中的心智臭虫、问答谎言、思维失调、刻板印象、内群体偏好等类不自觉的偏见与歧视一一显形。这些先入为主的盲区、歧视和偏见,虽然甚少显现在意识中,可是却因为隐性的好恶而影响了社会上的许多层面,强势的群体无意中让弱势群体更处于无形的挨打局面,进而甚至主导了公共政策的走向。

来找出自己的盲区偏见在哪吧!

如果真的好奇,可以去implicit.harvard.edu网站做测试,看看自己是否有盲区、歧视和偏见,即使有也不需要太难过,这只是在曝露出自己的刻板印象,并不代表自己在理性思考下是认可这样的刻板印象。已有上千万人做过测试,相信多数人都有所谓的有盲区、歧视和偏见,很多公认的好人也会有,甚至连弱势群体都可能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有有盲区、歧视和偏见,例如女性误以为女生的数理天生不佳,所以提早放弃往可能更适合的理工发展。

《好人怎么会干坏事?》也提到许多案例说明偏见和歧视的强大力量。有本好书《不平等的审判: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告诉你,为何司法判决还是这么不公平》(Unfair: The New Science of Criminal Injustice)也告诉我们,种族偏见让特定弱势族群不仅更易被定罪,也被判更长的刑期,还三不五时被警察误判而擦枪走火(请参见〈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告诉你,什么是不平等的审判〉)。

我们为何在潜意识里藏有刻板印象,并非是因为我们天生邪恶,是因为我们演化来的心智,常常要在复杂的状况下省力地快速作出判断,那些无法有刻板印象快速省力地作出判断的人,已经演化的长河中被天择淘汰掉了。而即使偶尔误判的人,总比慢慢思考而不误判的人,还容易在险恶的环境下存活。于是我们大多是一群潜意识中充满偏见的人的后代子孙。这在过去一生顶多只见过几百人的传统社会中,压根儿并非什么问题,可是在天天会遇到不同族群,而且需要复杂协作的现代文明社会里,我们这些刻板印象,却轻则影响了对他人性格、能力、潜质的评价,重则陷他人于不义。

如何消除或超越潜意识偏见

那我们就该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好人怎么会干坏事?》也探讨了我们如何消除或超越潜意识偏见,让我们更认识自己、更客观公正、更表里如一,也提供了一些指导原则与策略。例如过去古典乐团的女性长期显著偏低,可是后来发现利用闻其音不见其人的招募方式,乐团可以更公正地找到优异的演奏家,不再受性别的刻板印象主导,女性开始能够不受制于偏见而显现才华崭露头角;除了改进制度,在更尊重多元文化的社会,也可能会有更多人从小接触了更多样的想法和文化,所以刻板印象更不易根深蒂固。

好人怎么会干坏事?坏人怎么会干好事?

透过人为制度的改善,便可以有效的平衡在某些领域男女比例不均的问题

《好人怎么会干坏事?》是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但也有一点小缺点,那就是作者几乎在整本书中,都仅围绕在他们自己的内隐关联测试的结果作讨论,我相信社会心理学应该有其他类似的测试或研究能够告诉我们那些刻板印象是怎么回事。这些研究是很重要的,因为透过认识我们心中所隐藏的盲区、歧视和偏见,我们才可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也才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心目中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