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武安》之历史名人演义——李君羡(下)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突然下诏贬李君羡为华州刺史,一月之后又下诏认定李君羡与妖道密谋造反继而诛杀,并籍没全家。其中,“籍没全家”在唐代律法中是最为严重的惩罚方式。除李君羡被斩外,李家十六岁以上男子也一同诛杀,十六岁以下的男子和女眷一律撤销户籍沦为官奴,本族的叔伯及其子女流放三千里,所有家产田宅没收充公。那么李君羡究竟做了什么事,被唐太宗认定为谋反,而不考虑李君羡曾经屡立军功的份上,采用了最为严重的惩罚呢?在《新唐书》中是如此记录的:

《小县武安》之历史名人演义——李君羡(下)

贞观二十二年,这一年,太白金星时常在白天出现。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召见当时负责观天象的太史令李淳风,向其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上天有什么新的安排。李淳风对唐太宗说,这不是什么好兆头,从天象上来看,可能会发生改朝换代的大事,并且说出了“当有女武王者”的预言。于是“女武王者”这四个字就成了李世民昼夜寝食不安的根源。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我李世民辛辛苦苦建立的贞观盛世真的要结束了吗?这一年李治也刚被立为太子,李世民连接班人都找好了,难道李治接不了班?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成功者看来,只要他们想成功就一定会想尽办法达到目的。如何能阻挡这一切的发生,或者说如何能找到那个准备取代自己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事,因为这一年距离李世民去世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李世民苦苦寻找宿命中的那个对手,却迟迟没有结果。这天,李世民邀长安城内所有三品以上的武将到宫中聚餐,一来,和那些为自己称帝出过力的人叙叙旧,联络一下情感;二来,因为李淳风的占卜而郁郁寡欢,借机换个心情。于是,君臣欢聚一堂,喝喝酒,聊聊天。这时的李君羡因为在兰州都督任上的出色才干,被李世民召回长安,封为左武卫将军,爵位晋升为武连郡公。李君羡和其他一些武将一同出席了此次宴会。宴会中,李君羡和各位将军一一碰杯,酒过三巡,有武将提议,这样一杯一杯的碰着喝没有什么新意,不如玩个游戏,当着皇上的面大家都把自己的小名说说,看哪位将军的小名最好笑。在场的将军们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并且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默许。紧接着将军们开始挨着报自己的小名,有阿猫阿狗、臭蛋狗剩之类的,大家也都见怪不怪。唯独到李君羡这里的时候,李君羡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大家感到很意外,怎么武安人愿意给男孩子起个女孩的小名?李世民听后也很吃惊,这么一位勇猛的武将,居然有如此女性的小名。李君羡解释说,在老家时,父母起这么个小名是想让自己活个大岁数,阎王小鬼之类的别过早的来纠缠自己。在场的武将们纷纷举杯为李君羡的小名喝酒。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世民好像忽然想到了什么,后背冷不搜的一阵凉。

《小县武安》之历史名人演义——李君羡(下)

那么,李世民想到了什么呢?其一,李君羡有个女性的小名;其二,李君羡是武安人,爵位是武连郡公;其三,李君羡不仅勇猛无比,闲暇时间还研读诗书。种种这些叠加在一起,刚好应证了李淳风的话“女武王者”。李世民终于找到了那个命中注定的对手,随即下诏,贬李君羡为华州刺史,出京任没有军事权力的文官。李君羡在一个该出现的场合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人生就在这不经意的一瞬间决定了。其实这时的李世民还没有完全确定李君羡就是那个夺走自己帝国的对手,况且念在李君羡对唐帝国建立的功劳上,仅是贬官,因为李世民也拿不准这件事,就在李君羡身边安插了眼线,借机观察李君羡的行踪。

不明就里的李君羡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上书为自己辩解,整理好行囊,带着家人还有李世民安排的眼线向华州而去。到达华州安顿好家人,李君羡总想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自己该如何做才能向皇上表明自己的忠诚的的内心呢?在华州,李君羡没有什么故交,整日沉思在自己的苦恼中不能自拔。不日,有一个叫员道信的术士出现在了李君羡的刺史府。这个人在华州一带小有名气,传言该人不吃饭也能够活几个月,并且通宵佛法,而且还有一项看家本领——算命,算的了过去和将来。找不到出路的李君羡便将此人留在府中,时而探讨佛法,时而把酒言欢。当然每当说到自己的困恼想得到高人指点时,总会让下人退下,希望从员道信这里能够找到排解苦恼的方法。在李君羡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无论如何也和谋反挂不上边。但这一切似乎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李君羡有谋反之心,原本想借自己在长安的便利条件达到谋反的目的,无奈被李世民提前发现,于是被剥夺兵权,安排在华州,谋反之心不死的他,在华州仍然准备着自己的谋反大计,时常找来能够使用特异功能的人密谋。这一切就这样被御史写在给李世民的奏章中。当李世民看到这些奏章后,认为果然验证了自己的看法,结果,李君羡在华州刺史的任上没有待够一个月就被李世民以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的罪名处死。

《小县武安》之历史名人演义——李君羡(下)

毛泽东同志批阅二十四史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用笔在旁边写到“李君羡冤死”五个字。一代将军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不可谓不可惜。在李君羡被处死的四十九年后,也就是武则天天授二年的时候,李氏后人到宫廷前为李君羡鸣冤。最终,李君羡的冤屈得以昭雪。武则天下诏,恢复李君羡的爵位,按郡公之礼重新厚葬。英灵之魂在四十九年后,重新回到了武安,回到了他的出生地武安邑城。在明代,有一支迁徙到武安赵店的李氏后人,在赵店村为李君羡建造了一座李君羡威武将军的牌坊,以此纪念李君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