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造假刺痛大衆神經,區塊鏈「包治百病」?

有人認為把區塊鏈用在疫苗供應鏈上方便監管;也有人表示區塊鏈改變不了人為造假。

近日,長春長生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百白破”疫苗檢驗不合規等兩起問題疫苗事件曝光和持續發酵,引發公眾對疫苗安全的擔憂。重大公共問題面前,區塊鏈行業人士也紛紛思考新技術的解決路徑。

疫苗造假刺痛大眾神經,區塊鏈“包治百病”?

有人認為,可以把區塊鏈用在疫苗供應鏈上,讓溯源簡單,方便監管;也有人表示,疫苗事件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區塊鏈改變不了人為造假。

技術猜想:區塊鏈植入疫苗供應鏈

疫苗事件曝光後,有業內人士認為,區塊鏈如果在疫苗供應鏈上應用,可以通過RFID標籤錄入、讀取、識別,將每一支疫苗都當成一個節點,公鑰給醫生,私鑰歸疫苗接種者(或監護人),這樣疫苗從生產、質檢、入庫、出庫、流通、接種等各環節都登記在區塊鏈上,保證所有信息真實有效、無法篡改,以防作假。

所有企業上市銷售的疫苗,均需報請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簽發,再進入供應鏈。疫苗的供應鏈路線是:生產企業→批發企業→疾控中心(省市縣各級)→接種單位。另一種把區塊鏈植入疫苗供應鏈的思考是,把中檢院的檢測技術形成一個公鏈,共享其檢測疫苗的技術,申報參與公鏈的機構組織,需要具備審查的資質,例如地方的科研機構等,審查的過程以智能合約方式觸發,參與了審查可以使用中檢院公鏈token用以激勵。

無論是把每隻疫苗當成一個節點,還是利用公鏈Token協同科研機構審查,兩種思考都認為區塊鏈對醫療行業可溯源至關重要。

信任擔憂:區塊鏈改變不了人為造假

疫苗涉及公共安全,技術層面的問題很單純,但技術以外的問題很複雜。疫苗安全問題頻發,癥結在於監管。

鳳凰網評論稱,種種跡象表明可能是監管部門的不作為、同藥企之間存在利益輸送,導致了涉事企業屢屢違法。一些觀察人士“起底”長生生物的國企改制和上市過程,發現其背後存在明顯的權錢交易和利益輸送。比如,該企業在私有化過程中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給了公司高管,有違規操作嫌疑。與此同時,該企業通過多種特殊方式獲得了監管部門的審批,得以合法生產多種具有市場壟斷性質的疫苗。

此外,對製藥企業違法違規的懲罰力度太小,企業違法成本低。人民網評論,惡企在被查出問題之後,雖也受到一定懲罰,但與獲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讓其痛改前非。人命關天的鬧劇後,受害者維權無力,企業“自罰三杯”,監管者慣性失語,如此“寬鬆”也是變相縱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

此次狂犬病疫苗生產造假由內部舉報揭開,“百白破”疫苗9個月前已出事卻繼續流向山東市場,被注入進21萬兒童體內,都不是單純的區塊鏈可以解決的。

業內人士:中心化溯源方式效率也不錯

另一種思考方式是,參考溯源/可追蹤思想,結合中心化方式的效率,改善疫苗供應鏈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區塊鏈技術只是一個工具,一定程度可以用區塊鏈這個技術,但是改變不了人為製藥過程的造假。”他說,“目前大家講的區塊鏈應用於疫苗,大多數都是講溯源的應用,中心化方式同樣可以溯源,而且效率也不錯。”

據瞭解,國內已有城市將可追溯技術運用至疫苗供應鏈中。上海率先建成疫苗和預防接種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覆蓋第一類疫苗和第二類疫苗的採購、供應、倉儲、物流和接種的全環節、全過程、可追溯綜合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