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去美國留學?因爲在美國「教育是一種信仰」

“美國是歐美國家裡的一個教育大國,也是一個教育強國。而美國教育,也是歐美國家教育中最為複雜的一個討論問題。由於美國是一個文化多元的國家,美國教育也是如此。

為何去美國留學?因為在美國“教育是一種信仰”

美國留學

影響美國教育的原因很多,其中,美國教育理念——教育是一種信仰應該是影響最深的一個原因了。這種理念不僅僅是教育家、教育理論家關於教育的理論體系,而是被美國政府、政黨、全社會所有民眾所接受和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具有廣泛性、深入性和實踐性的特點。

一、教育是一種信仰

美國人認為,一個人不管處於什麼境地,有兩件事是必須要做的,並伴隨一生,一是受教育,二是信宗教。教育與宗教並行,教育與宗教一樣重要。美國人對教育的重視,達到了與信仰宗教一樣的虔誠境界。1620年,歐洲最早的第一批移民,坐著“五月花號”這隻船抵達美洲,就是在現在的馬塞諸塞州波士頓的普里茅斯上岸。

為何去美國留學?因為在美國“教育是一種信仰”

美國留學

如今,在當時上岸時的一塊石頭上寫著“1620”幾個數字,就是對這一重大事件的紀念。那時的移民生活艱苦異常,但從1620年起,這批移民就同時在當地建學校與教會,並在1636年創辦哈佛大學。因此,哈佛大學的老師和學生都引以為傲。他們認為,學校是教化之源,是一個人從野蠻走向文明的必經之路,教育可以消除很多人性中的許多弊端。

這種理念在美國誕生之前一個半世紀就已深深地植根於民眾之中。教育與宗教同樣是一種信仰理念,對美國的教育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由於此,政府和民眾對教育的認識,不是作為一種純粹的功利目的而進行的活動,人們對教育具有了宗教般的虔誠。

二、教育是國家和社會的支柱

美國人和美國政府認為,美國就像一座大廈,支撐這座大廈有三大支柱,一是政府,二是宗教,三是教育。美國教育體系完備,制度健全,各州各具特色。特別是近四千所各種類型的大學,私立的、公立的、教會的,色彩紛呈;美利堅合眾國還沒有誕生之前,十三個殖民地的教育就已具有特色和規模。

因此,美國教育具有天生的獨立性。美國大學所堅守的大學精神是使大學成為保存人類文明的場所,成為培養智者的地方,成為人類精神資源傳遞和知識創造的最佳學堂,成為一個充滿創造和創新的具有獨立品格的思想熔爐,成為一個拒絕庸俗、堅持操守、努力用思想知識、精神呼喚社會良知,引導社會前行的精神家園。由於美國教育已經成美國國家和美國社會的一種獨特的不可或缺的強大力量,美國政府和民眾都認為教育實際上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三大支柱之一。

三、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機會平等

美國從1776年7月4日宣佈建國至今228年的歷史中,始終忠於美國開國者們賴以立國的正義、平等、自由的理想,孜孜不倦地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目標。“保證教育機會均等,提高教育質量”這兩句話,作為美國教育部的座右銘鑲嵌在教育部總部的大理石的牆壁上,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為何去美國留學?因為在美國“教育是一種信仰”

美國留學

美國總統十分重視教育公平和教育機會均等,把教育擺在首位。美國有比較健全的教育法律體系,例如《國防教育法》、《天才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等等。除此之外,還有針對某一個方面的教育法律。這幾個法律,其中心內容是不僅在中小學而且在大學方面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機會均等發展。

這種政府和民間對平等、自由、機會均等的長期不懈的追求,使美國今天的教育更趨於公平和機會平等的目標。倡導教育機會平等和教育公平而由此形成美國教育的多元性、開放性、國際性、靈活性特點,確保教育公平和機會均等,又能滿足並充分發揮不同受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使教育充滿活力和生機。

四、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

人文精神本質上是一種自由、自覺、批判的精神,對善惡、美醜、是非的判斷能力,寬容精神,尊重人,合作精神等,甚至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都是人文精神。美國家庭對培養小孩的人文和人文素質十分重視。在19世紀,美國曾經一度學習德國的洪堡大學的辦學原則和大學精神。

為何去美國留學?因為在美國“教育是一種信仰”

美國留學

直到今天,洪堡大學還是把人文科學以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擺上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一個人哪怕是科學家,僅僅有科學學術專業水平還不夠,還要有社會的良知,還必須具備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