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學」:可以說沒有它,就沒有明治維新,就沒有現在的日本

在進入正文之前,大家先看看下面這段話:

福澤諭吉於1884年在他的著作《必須摒斥清國風》說道:為什麼西洋文明流入中國,不通過知識分子,而是通過商人呢?因為中國的知識分子滿腦子儒家思想,他們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產品,也不為所懂,覺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沒什麼大不了......通過中國商人流入的西洋文明,只停留在外觀層次,只是讓市面上多了一些舶來品......換言之,西洋文明的流入並沒有對中國產生思想上的根本變化......日本則與此相反,日本的蘭學者努力研究西洋學問,吸收了西洋文明中最深層的部分......中國引進了西洋文明的膚淺外觀,日本則引進了西洋文明的深層內涵,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文明化腳步如此遲緩,而日本的文明化腳步卻那麼快捷的原因。

這段話在現在看來必然有歷史侷限性的存在,但也不難看出“蘭學”在當時日本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那麼,“蘭學”究竟是什麼呢?

簡單講,日本在閉關鎖國期間,只允許和中國、朝鮮、荷蘭通商,並把通商口岸限制在長崎出島。也就是說,日本選擇了用荷蘭人的視野去吸納所有的西洋文化。這種與荷蘭人交流而由日本人發展而成的學問,即為“蘭學”。這也造成日本在後來的文化模式中,深深地烙印上了荷蘭文化。

(為什麼是荷蘭,這裡就不冗述了,我會寫在評論裡)

“蘭學”:可以說沒有它,就沒有明治維新,就沒有現在的日本

長崎出島

17世紀,德川幕府建立,日本統一,政局開始穩定,導致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從而帶動了手工業、商業、城市交通發展等。而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則促進了產品技術學問的出現,並使得日本人開始重視實學。再加上後來幕府出現財政危機,德川幕府第八代將軍於1720年開始提倡實學的發展,頒佈洋書解除令,鼓勵人們學習翻譯荷蘭文書籍,引進西方技術科學以做出改革,試圖解決一系列財政問題。但這個時候,日本還只停留在形而下的層面,但也算是為“蘭學”的萌發埋下了種子。

“蘭學”真正誕生的標誌是1774年《解體新書》的翻譯出版。這本書的作者杉田玄白等人是在一次觀摩了人體解剖後,將其與荷蘭書籍《解剖學圖譜》一一對比,才發現很多源自東方醫學的醫學理論是不符合實際的。受到巨大沖擊的這些人決定要把荷蘭的醫書翻譯過來,為日本做出一份貢獻。書成後,在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許多醫學界的人紛紛跑到長崎學習最先進的醫學理念。而這一影響力也波及到了其他不同科學領域的群體,一時之間,整個國家出現了一大批蘭學知識分子,他們會召開蘭學研討會,開設蘭學塾教育等等,揭開了蘭學在日本興起的序幕,“蘭學”這個詞才開始進入廣大民眾的視野中,才開始上升到了思想層次。

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說,“蘭學”最早其實指的是從荷蘭引入的醫學,隨著其發展和研究領域的拓寬,才涉及到了天文學、曆法學、地理學、物理學、化學、炮術學等等。

“蘭學”:可以說沒有它,就沒有明治維新,就沒有現在的日本

解體新書

蘭學的傳播使得日本人對西方文明有了新的認識,提出了海防論、富國強兵論的同時,某些蘭學家對封建制度和對日本鎖國制度也提出了批判。衝擊了統治思想和秩序的蘭學於是遭到了統治者的無情鎮壓,本來統治者就只是希望藉助先進的西方科技來滿足國內的生產需要,當他知道這玩意還能開民智,威脅到自己的統治時,你說他們還能忍嗎?

於是,在認清現實的情況下,幕府首先下令禁止蘭學書籍的傳播,將其視為異說,並迫害了一大批蘭學家,例如“西博爾德事件”和“蠻社之獄”等。其次,將蘭學變成了官學,將其納入到幕府的管理之下,將一批蘭學家集合起來設立“蘭書譯局”,使蘭學成為了為官方服務的工具,失去了自由發展的可能,最終使其逐漸帶上濃厚的軍事色彩,成為富國強兵的技術和知識。

“蘭學”:可以說沒有它,就沒有明治維新,就沒有現在的日本

菲利普·弗朗茲·馮·西博爾德

做完這一系列風風火火的鎮壓,幕府終於想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誰知道沒多久,1853年,黑船來航。

不久後日本被迫開國,幕府迫不得已放寬了很多禁令,加上自己的話語權越來越小,威信力也大打折扣,於是各個藩開始自行廣泛使用蘭學的知識和技術進行軍事改革和開設私塾。並且由於開國後,日本人對荷蘭之外的英國、美國等有了新的認識,也才知道荷蘭其實已經被人家甩得很遠了,於是開始學習英語,學習其他國家的知識和技術,“蘭學”便逐漸地被“洋學”取代了,而明治維新,也開始拉開序幕。

但不得不說,蘭學對於日本的近代文化思想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為日後積極引進西方文化做出了貢獻,他培育出的一大批蘭學知識分子都是後來明治維新初期的中流砥柱。但同時,他也顛覆了日本人心中一直以來的“華夷”思想,產生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抗衡的民族主義思想。

“蘭學”:可以說沒有它,就沒有明治維新,就沒有現在的日本

荷蘭商船

有趣的是,在日本出現啟蒙思想的江湖初期,我國在明末清初也出現了早期的啟蒙思想,此時兩國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然而,不同的是,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興起的“蘭學”卻給了日本一個脫亞入歐,邁入工業時代的機會。“蘭學”影響下的日本選擇了一種新的文化模式,從而改變了國家命運,避免了淪為殖民地的下場。可以說,“蘭學”正是明治維新的精神支柱。

兩種不同的文化模式,造就了兩種不同的命運,歷史真的很神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