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期末,如何讓孩子在考試中考出自信,考出水平?

高考大戰在昨天已經拉上了序幕,高三學生們辛苦了一年,終於結束了這一場人生考驗。記得小編之前高考的時候,晚上睡不著覺,考第一門語文的時候,明明是自己擅長的科目,卻緊張的手發抖,腦子有點一片空白,古詩詞都想不起來。幸好小編一向的習慣是先做閱讀,讓自己的心沉下來,等閱讀完,情緒也穩定下來,再去做前面的基礎題,才沒導致發揮失常。其實學習生涯中,會有很多場大大小小的考試,面對考試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正確的複習習慣,才會更加從容的去面對考試。

臨近期末,如何讓孩子在考試中考出自信,考出水平?

保持良好心態的前提是明白考試的意義。考試最大的作用,是通過考試之後,對於自己的知識體系的查漏補缺,對於學習習慣的調整。最後的分數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的是過程,父母對待考試的態度,也時刻在影響著孩子。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有的孩子平時考試成績還不錯,但一到大考成績就上不去,這就是心態沒調好的緣故。父母不施加過分的壓力,孩子才能坦然去面對成績,把每次小考都當大考去重視,把每次大考都當小考去對待。總是責備孩子失敗將會使孩子變得“無能”,過度的“誇獎”孩子又會自尊心過強,所以誇獎與責備都要有個度。

形成良好的複習習慣需要孩子與父母共同努力。

其實期末考試的題目一般不難,大部分題目直接或間接來源於課本。所以,家長們要提醒孩子以課本為主,把書本知識弄透徹。把各科配套的練習題吃透。把以前的錯題、模稜兩可的題,通過這次複習一定要完全掌控了“它們”,這樣成績就不會差,然而還有些家長讓孩子去“啃”一些難題,這樣基礎知識沒複習,難題又考得不多,最後得不償失。丟西瓜撿芝麻的事一定不要讓孩子做。

臨近期末,如何讓孩子在考試中考出自信,考出水平?

複習應該注意勞逸結合,有些家長覺得馬上考試了,應該讓孩子抓緊時間複習,這種想法作為父母我們都能理解,但是家長更應該讓孩子“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有些家長讓孩子拼命抓緊時間,可謂分秒必爭,還挑燈夜戰,殊不知這樣做孩子們會身心疲憊、思維混亂,造成惡性循環,學習效率並不高。給孩子適當松“鬆綁”是很有必要的。

複習的過程中,會總結、歸納、找重點,是對孩子思維模式的一種挑戰。有些孩子複習起來很輕鬆,一本筆記,能夠做到準確快速的翻完,知識在大腦中的處理速度,在於你輸入進去的知識是否簡潔、有條理而又不失重點,如果你給大腦灌輸進去的思想是雜亂無章的,相當於做了無用功。所以一個高效、有條理的複習計劃相當重要。

以語文為例,複習範圍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基礎知識篇

例如:默寫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這要求我們對課文內容非常熟悉,尤其是一些古詩、重點課文(描寫比較優美、精彩的課文;名家名篇等),更要做到熟背、會默。

複習基礎知識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進行。

語音與漢字:準確區分常見的同音字;能夠辨識簡單的形似字、書寫漢字筆畫清楚,字形規範,不寫錯別字。

古詩詞、散文的重要段落:背誦規定的篇和段。

文言文複習:準確的背誦出所有註釋,全文能較準確翻譯。

臨近期末,如何讓孩子在考試中考出自信,考出水平?

閱讀練習篇:

理解文章的內容、情感及表達方法。

面對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我通常是先看題目,再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有目的性的閱讀能夠增加閱讀的速度,與理解的準確性。快速瞭解整個文章說了什麼,再抓住一些關鍵句,體會作者要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或是說明一個什麼樣的問題,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因為有些問題的答案可以直接從文章中找到或是抓住有關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連貫地敘述;而有些則需要我們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自己的思考結果。

作文篇:

寫作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閱讀積累是寫作的一條必經之路,家長不要認為馬上考試了,閱讀不妨放一放,我們可以在孩子複習累的情況下,給他們看一些寫作類的範文,這樣大腦及得到休息,又對寫作起到臨陣磨槍的效果。有時候你中午看的一條新聞,你吃飯時閱讀的一篇報紙,很有可能就是考試的時候,你的作文素材。源於生活、接地氣的作文有時候更得老師的歡心。作文的行文風格,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書寫工整,你就已經得到了百分之60的分數。

考試很重要,他不是決定你人生成功與否的最關鍵因素。但是希望你們面對考試的時候,都能從容自信的去面對,無論結果如何,出了考場,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