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Toby Morris是一位漫畫家,他創作的一個小漫畫“On a Plate”描述了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怎樣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這個小漫畫收穫了超過20萬個“贊”,看完它,很多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富人家的孩子

窮人家的孩子

走著不一樣的路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父母為孩子傾盡心力,盼著他們成龍成鳳,但結果總是千差萬別。

造成這種差別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描述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兩極分化”現象。

新西蘭插畫家和漫畫家Toby Morris,創作的一個小漫畫“On a Plate”《盤子上》,描述了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怎樣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這個小漫畫風靡了Facebook,收穫了超過20萬個“大拇指”,看完它,很多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01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左邊這個孩子叫理查德。他父母的工作還行。

右邊這個孩子叫寶拉。她父母的工作就差一些了。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理查德的房間溫暖乾燥。他家書櫃裝滿了書,冰箱也裝滿了食物。

寶拉的房間除了人滿為患,也沒啥東西了。她住的房間潮溼、吵雜,她總是生病。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理查德的父母為孩子傾心付出。(他們總是陪伴孩子,還鼓勵他“好孩子”、“很聰明”)

寶拉的父母也為孩子傾心付出.......所以,他們要打兩份工。(他們只有將她獨自留在家裡看電視)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理查德去了一所好學校,資源豐富,學生優秀。學校的老師也熱愛自己的工作。

寶拉的學校呢?班級人數太多,資金不足,老師總是很疲倦,疲於應付各種壓力。(面對這樣的環境,老師都會想:天哪,我需要一份新工作。)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理查德父母對他期待很高,看著他的成績,父母會說:才B+?天哪,我們要給你請個家教了.......

但是寶拉的父母對她成績就有點不同了,看著她的成績,父母會說:B?嘿,不錯啊!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這樣的差異,年復一年.......

理查德父母為他支付大學學費。

寶拉一邊讀技校一邊還要努力工作,她還揹負著債務。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這些效應慢慢在兩人身上積累,變成他們人生中不可忽視的差異。當他們準備進入職場的時候.......

理查德的爸爸對他說:我有朋友在那兒工作,只要我打聲招呼你就能去實習。

寶拉的爸爸對她說:你應該先完成學業,再來照顧我......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他們人生中的差異並不那麼容易被覺察,直到申請貸款才能看出社會對他們的態度......

理查德去貸款的時候,經理對他說:恭喜你!你的貸款被批准了。

寶拉去貸款的時候,經理對他說:我們幫不了你。或者你去 Eazee Finance 試試?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或許因為別人如此待他, 理查德開始相信他值得被別人好好對待,他的成就都是靠自己。

或許因為別人如此待她,寶拉開始裹足不前,學著“掂量自己的分量”。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在理查德的慶功宴上,寶拉和他相遇了。寶拉作為服務生正端著一盤食物分給在場嘉賓。

此時人們正在好奇地詢問理查德: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差距是怎樣一點點拉開的?這組漫畫讓人深思

理查德拿起一塊食物,自信滿滿地說:

不抱怨,努力工作。我討厭別人的施捨。從沒有人端著盤子遞給我什麼東西。

(雖然他正從寶拉端來的盤子裡拿起一塊食物,但他說這句話時,卻對這個事實視而不見......)

02

這幅漫畫,讓我想到全球首富比爾·蓋茨,他的外公是銀行家,他的媽媽是美聯儲的高管、IBM董事,她為兒子拉來了第一筆大生意。

當然,我們也看過一些打破“馬太效應”的例子。一些生來貧困、去靠著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和富有。比如,1997年引發金融危機的金融大鱷索羅斯,他曾說過“我生於貧窮,但我不能死於貧窮”。

但是,我們應該也能夠看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社會階層大體上相對穩定。也就是說,富人的孩子一般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大多依然是窮人;有變化,但變化很少。

那麼怎麼支持、幫助孩子打破馬太效應呢?雖然漫畫沒有給出完整、具體的答案,但卻蘊含了一些小啟示:

1. 從小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環境

首先,一個健康的環境,孩子才能獲得強健的體魄。不一定是多麼高級、奢華的房子,但一定要儘可能地乾淨、整潔。

其次,一個教育的環境,適量的書和玩具是孩子成長的必要陪伴。

2. 陪伴是孩子最重要的教養

美國研究者對貧民窟孩子的大範圍研究結果發現:低收入家庭由於忙於生計、請不起保姆,大多數時候給孩子看電視打發時間。孩子過多注視二維空間影像時,他們的空間推理能力會降低。

通過親密的陪伴,父母給孩子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還有情商的培養,自信心的培育,和最基本的溫暖感覺。

3. 敢於對孩子提出高要求

有些父母會因為自己的基礎不好,而不敢或不奢望對孩子提出嚴格或高要求。

孩子小的時候,往往不具備樹立遠大目標,或執行遠大目標的能力,正需要父母的引領和督促。

父母甘於現狀,孩子也往往如此,那隻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4. 接受好的學校教育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把孩子送進更好的學校,那裡的硬件條件更為先進,更重要的是,那裡有更加敬業的老師和更加優秀的同學。

但往往令人洩氣的是,這些要求的滿足是有條件的;而且很多時候,又迴歸到最初的根源問題:父母的基礎,包括他們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基礎,或者更簡單地說,父母的階層。

我們當然希望孩子是個獨立上進、依靠自己追逐成功的強者。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給他的環境,會影響他是否能成功、或者多麼辛苦才能夠成功。

所以,我們在要求孩子努力上進的同時,自己同樣不能懈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