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後嘚吧嘚
在農村裡,勞動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和發明了很多的工具。就編織出來的,就有很多類型材料的。草編,藤編,竹編等,從簡單的扎制到精美的工藝品,從生活用品跨到各種生產用具。
煮酒隨便拿家裡的幾種編制品出來曬曬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看看山區裡的手工品。
- 竹萁子,用來盛放各種蔬菜,濾水濾米等。
- 蒸籠墊子,鋪上紗布,就可以蒸各種食物,平時可以放土灶臺上烘乾小魚小蝦。
- 竹編篩子,以前用來揚掉穀物裡的雜物,篩選種子等。
- 小魚網,撈魚時用,是用紗線勾織的,用竹片串起來就可以了。
- 菜藍子,平時不用的包裝帶拿來編制的。各種各樣的型號和造型都有。
煮酒所處山區,竹子豐盛,手藝人就地取材,竹編制品種類繁多,看看集市上的一角為證。
現在的手藝人一般都是五六十歲以上了,編制工序多,工藝要求也高,時間和產出比太小,年輕一代的沒有繼承到,真希望這樣的手藝能夠傳承下去。
煮酒話桑麻記
在八十年代初期前的農村,沒有電視
、沒有電腦、更沒有手機可供村民娛樂和消遣。農閒時,幾乎家家戶戶的男女都做各種各樣的手工活。
年輕的女人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村頭或村尾,一邊嘮著家長裡短,一邊手不停歇地編織著毛衣、毛褲,以及勾繡著各種花樣繁多的毛線帽子或襪子等過冬的保暖服飾。
而男人們則上山砍些老竹子,扛回家剝去少許篾白,編織竹蓆、竹凳、竹椅;或剝出篾片,浸水後編織成撮箕、簸箕、篩箕、籃子、籮筐、揹簍、魚簍、泥鰍籠等家庭日常用具;或摘回箬葉、竹葉回家曬乾,跟竹子編織成斗笠等遮陽遮雨的帽子。
年老的阿婆阿奶也不會閒著,帶孫子孫女的空隙,她們一般也會幫襯著兒子或者自家男人編織各種竹製或藤製品以及草製品。以前村民自己編織用具或工具,一是物盡其用
。利用自己家種的竹子或滿山遍野的藤蔓等。二是補貼家用。那個年代大多數人手頭拮据,能省則省,自己編織用具工具只需人工不用花錢。如若編織多了,等到圩日還可以拿去賣了換錢。不過,儘管賣得很便宜,卻少有人問津。後來,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各種各樣顏色鮮豔、造型精巧的機織製品和塑料製品,也就代替了原生態的竹製或藤製品。村裡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輩人還保留著傳統的編織手藝,年輕人都不屑一顧了!
然而,風水輪流轉,
當新鮮感過後,且機織製品易壞、塑料製品不環保的傳說喧囂塵世時,人們又無比懷念當年那些環保耐用的原生態手工編織品。但是這些傳統手工編織品價格卻今非昔比,當年因為“土裡土氣”而無人問津,現在同樣是因為其“土”而揚眉吐氣。圖中約七十歲的阿婆,是廣西柳州柳江區裡壅鎮山村的老人,她是可廣西壯鄉編織能手呢!如今的她已經兒孫滿堂,女兒也給她買了社保退休金。但她卻捨棄不下這份傳統手工藝,週末常常在柳州花鳥市場擺買自己親自編織的竹製品,以及幫著村裡同樣有編織手藝的老藝人代賣成品。
這些手工編織品幾十~幾百元不等,每個週末她都可以賣出不少。她嘆息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人再願意幹這種耗時費力的辛苦手工活,什麼都是花錢去買,或許這門手藝就失傳了!各地的農村手工編織的製品五花八門,但願這些原生態的製品可以長久地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和視野裡!
美食桃淘
農村有哪些自己編織的工具?
農村人自己編織的工具可多了,主要用於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非常實用、耐用!按編織材料分,主要有竹編、藤編、草編等; 按編織用途分,主要有生活勞動類和工藝賞玩類。這裡我們不妨看看農家人經常用的竹編工具——
一、篩子 這個在以前的農村很常見,主要用於篩出未打成米的穀子和分出糧食粗細。不過用這東西也是講究技巧的。小時常看見母親篩幾個圈就將米和穀子分出來了,很實用,也是農家人家家必備的竹編。
二、撮箕 這個在農村也是家家必備,主要用於平時盛東西和秋天曬糧食的時候用。糧食曬後收成堆時就要用到這個,可用其將糧食收入揹簍或收進倉庫。
三、筲箕 筲箕主要用於濾水或盛東西。老媽經常用筲箕生豆芽,因通風透氣,每次豆芽都長得很好,白白胖胖的。
四、搖籃 農家人手巧,誰家有小孩將要出生,都會提前準備好竹編的搖籃,因下面通風透氣,就算小孩尿尿了,一時半會也無大礙,很受年輕媽媽們的喜歡。我還用竹編搖籃搖過我弟弟。
五、菜籃 這個主要用於平時裝東西和去園子裡摘菜時用。我最高興的時候是老媽每天清晨用其裝回的一籃籃南瓜花、黃花、蕃茄、菜豆。很喜歡我家的“菜籃子”。
六、竹椅 竹椅也是農家人的最愛,茶餘飯後或夏夜納涼時,坐在上面聽大人們聊天講故事,晚風吹拂,非常享受!
農村的竹編工具還有很多很多,如竹編簸箕、揹簍、涼蓆、曬席、火籠、籮筐等等,幾乎佔去農家人生活、勞動工具的半壁江山,既經濟,又實惠,還耐用!不得不佩服人們的勤儉和智慧!
歡迎關注土家族阿妹,謝謝分享、點評
土家族阿妹
農村有哪些自己編織的工具?
老孃舅是農村人,看了大家的回答似乎理解錯了。間題是問農村有哪些自己編織的工具,而大家回答的卻是篾匠師傅用毛竹編織的工具,這跟自己編織有很大的出入,因為回答的人並不是蔑匠,這些工具算不來是自己親手編織的。
一、媽媽用麥杆蕊編織扇子和涼帽
我媽媽雖不是篾匠,卻有一手編織的手藝,她能用麥杆蕊編織麥杆扇和涼帽。麥子收割後,我媽媽就將麥杆蕊一株一株抽出來,然後將麥杆蕊放到水裡浸泡五天,涼幹後就可以用來編織扇子和涼帽。一到夏天,我們就拿著媽媽編織的麥杆扇納涼,夏天下地幹活就戴媽媽編織的涼帽擋太陽。
二、媽媽用包裝帶編織鰍籠和藍子
農村有很多廢棄的包裝帶,賣收廢品的也不值幾毛錢,媽媽用她的巧手變廢為寶,用包裝帶編織一個個鰍籠和藍子,一天可以編織五個,拿到市場上可以買25元一個,養老錢都是她用雙手編織出來。
農村有哪些自己的工具?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說一說。
[更多三農精采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我的老家是河北唐山,小時候村子裡有很多手巧的人每年進入冬季前,將秋天晾曬的柳條用水浸泡後開始編制家裡常用的工具。
印象中編制的有柴框、糞框、籃子等。
這些民間的手藝,隨著老一代人的離去,也逐漸失傳。
喜從天降
農村從南到北農民自己編制日常生活用的工具器具比較普遍,主要是依靠當地資源有效的利用起來。
1,籮筐,可以裝糧食等。主要原材料就是竹子了。
2,扁擔。有竹製的也有木製的。主要用來挑、抬東西
3.籃子。盛菜、洗菜等。主要製作材料竹子
4掃帚。這個有用秸稈做的,也有用竹枝做的
蘆花江農民
謝謝您的邀請,其實感覺農村自己編織的工具還是還是很多,掃大街的笤帚、盛東西的籮筐、刷鍋的刷子、廢棄物編織的籃子等等都是,看圖啊~
大美小鎮
農村有哪些自己編織的工具?
在我家鄉的山寨裡,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生產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生產生活工具就是竹編產品。
1、水煙筒—男人的“小老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獨特的文化風情,水煙筒就是我們山區農村人吸菸最常用的工具,俗稱男人的“小老婆”,意思就是愛不釋手。
長約70釐米,直徑7釐米,竹筒中部插小銅管或小竹管,是點菸絲的地方,竹筒內裝著水,上部開口處 用於吸菸。吸食時發出 "咕隆咕隆"的聲音,據說,這樣吸菸,煙要先經過水的過濾,少了許多毒素,所以比吸旱菸科學。
水煙筒由菸斗、煙倉、煙託、插管、煙釺、鑷子、鏈條組成。菸斗由菸嘴、儲水筒、活動菸斗三部分聯成一體。
走進雲南,不論在偏僻的山村裡,還是在熱鬧的墟市上,不論在田野上,還是在城鎮的商鋪裡,都會看到有男人彎著腰,低著頭,端坐於門前的小矮凳,或田間地頭隨地而坐,左手託著一支長約一米的水煙筒,右手,對著水煙筒中間斜伸出來的菸嘴點著火。
嘴巴貼著水煙筒上端筒口,吧嗒吧嗒,咕咕嘟嘟地吸著煙,吸一陣,抬起頭,吐出一縷乳白色的煙霧,臉上充滿著愜意、滿足的神情。偶爾也有民族婦女像男人一樣託著水煙筒,怡然自得地吞雲吐霧的身影。
2、提籮—女人的“百寶箱”。每個農村家庭至少都有一把提籮,平日裡裝女紅,閒暇時間裡走到哪裡提到哪裡,隨手拿起就可以飛針走線;遇到做客、走親戚什麼的,可以用來裝米、雞蛋、煙、茶、糖、酒等,可一眼看出籃裡的東西,方便又實用。
3、揹簍—孩子的“搖籃”。在我們民族山村,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勞動工具裡揹簍就是其中之一,特別是農村婦女,出門做事從不離開揹簍。上山背揹簍,下田背揹簍,走親戚、趕集市背揹簍……
總而言之,無論去做什麼事,哈尼婦女的背上或手裡永遠帶著揹簍。下地時,揹簍裡背有洋芋、花生、茶葉、瓜菜等各類土特產;走親戚時,揹簍裡背有頑皮的孩兒,伴隨著媽媽走路的韻律在溫暖的脊背上香甜地睡去。
4、谷籮—農家人的小糧倉。谷籮,在農村裡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一般家庭只要有竹材都會編制。從選竹、鋸竹、刮青、破竹、削篾片、纏細篾等,一把篾刀就可以全部搞定。
5、果蔬盤—居家必備品。山區民族人民憑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手工技能,讓實用竹編和觀賞型、藝術型、原創型竹編和諧共存,於是,果蔬盤就應運而生。除了裝各類水果、糕點、糖食、乾果外,還可以用來裝蔬菜,盛冷飯,編個蓋子就是完美的茶餅盒,精美耐看又實用方便!
除了以上幾種外,農村裡還有簸箕、蒸籠蓋、篩子、飯盒、魚籮、碗簍、雞簍等許多竹製工具,慢慢的,村民們從農副產品轉型為工藝品,並能從中得到實惠。這些農村的實用工具,你使用過嗎?(文圖均為作者原創)
我是花腰妹,來自雲南民族山區,如果你想了解山區農村,體驗民族風土人情,請關注我!花腰妹願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