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走嗎》正在影視圈「發酵」:有一種影像叫張雨哲

“一部對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真實寫照的電影。”這是一位國內資深電影人對導演張雨哲新作《你還走嗎》的評價。他把鏡頭對準社會里的“人”,用長鏡頭去營造最貼近自然的影像手法,還原角色在故事裡的真實寫照。

《你還走嗎》正在影視圈“發酵”:有一種影像叫張雨哲

承襲紀錄片手法——劇情電影不該被分鏡綁住

“我只想誠實地描繪人物,而不是‘製造’出一部電影。”《你還走嗎》導演張雨哲說。

張雨哲是影視科班出身,在河北美術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畢業後,廣泛接觸中國底層社會、邊緣族群,因而奠定其人文關懷精神。然而,在因緣際會下,受傳媒公司製作人邀約,執導首部電影《你還走嗎》,開啟其劇情片導演生涯。

《你還走嗎》正在影視圈“發酵”:有一種影像叫張雨哲

然而,首次做起導演的他,使用精緻的構圖、準確的攝影機運動,完成處女作《你還走嗎》,在國內頗受好評。但當張雨哲談起偶像導演侯孝賢時,張雨哲表示:“侯孝賢不僅改變了我拍電影的方式,更改變我對待人的方式。”張雨哲表示,侯孝賢的電影令他在導演生涯,反覆思索在電影裡該以何種影像手法,才能捕捉到“人”最真實的樣貌。

“成人觀點”的孩童電影——客觀的鏡頭語言

讓張雨哲聲名大噪的《你還走嗎》,改編自真實事件,細膩呈現一名曾經優秀的孩子,如何在被母親離開後,逐漸走向人生的迷途。在2017年張雨哲就想拍攝該片,但因題材過於敏感,難以找到製作公司投資,計劃只好擱置。

在2018年張雨哲才實現該拍攝計劃。全片以用索尼F55攝影機拍攝,並以大量長鏡頭運用,減少過多的攝影機運動,鏡頭儘可能接近客觀真實。

《你還走嗎》正在影視圈“發酵”:有一種影像叫張雨哲

這是由於張雨哲當初看待故事的觀點不同。他想呈現的並非道德批判,也並非純然展現孩子在離開父母后的內心,而是以成人觀點凝視孩童,“如此一來他們說的話就不會是自言自語,而是對話。”

《你還走嗎》拍攝現場——運用“資訊不對等”技法指導演員

張雨哲稱其拍攝手法為“現實主義”,不以過多的臺詞表現情感,而是指導演員表現彼此間內心情感的動作和神情,並且幾乎沒讓演員看過劇本,而是以“口述”手法,現場才和演員溝通臺詞或表演。

《你還走嗎》正在影視圈“發酵”:有一種影像叫張雨哲

為捕捉孩童的真實反應,張雨哲參考多位導演拍攝孩童的技法,包含英國名導肯•洛奇的經典電影《小孩與鷹》,經常會在拍攝前口述表演時,讓演員的“資訊不對等”。例如:拍攝媽媽看到兒子給自己留下的一封封信時候,張雨哲讓演員忘記一切雜念,做自己去發揮,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你還走嗎》正在影視圈“發酵”:有一種影像叫張雨哲

片中描繪王羽和媽媽離別前的晚上在一起聊天時,避免運用濃烈色調,改以柔和光線,襯托角色與情節,不打擾觀眾思考劇情。在鏡頭運用上,也儘可能節制,越是情緒化的場面,視覺越是客觀。例如片尾最終的高潮戲,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此時的奶奶已經離開,當王羽問母親是否還要離開時,此時家裡一片寂靜,拍攝這種畫面,他說:“應該給觀者,留有感知和思考的餘地。”

《你還走嗎》正在影視圈“發酵”:有一種影像叫張雨哲

《你還走嗎》正在影視圈“發酵”:有一種影像叫張雨哲

張雨哲在拍攝這場戲前,並未先發拍攝腳本給工作人員,而是現場口述要拍哪些內容,讓攝影師也依據現場氛圍捕捉畫面,最後以一鏡到底的方式完成了影片結尾的這場高潮情感戲。

《你還走嗎》正在影視圈“發酵”:有一種影像叫張雨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