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徐铮新电影《我不是药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徐铮老师的最新电影大作《我不是药神》的海报已经展示出来了,在各大电影院的宣传栏上,都可以看到,虽然这部电影还要等到7月8号首映,但是,他的海报却是把我吸引住了,一开始在电影院偶然看到的一张,很有意思,于是用手机查了一下这部电影的海报,出现了很多张,每一张都很精致。

透过徐铮新电影《我不是药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更加吸引我的是,其中配有文字和主演的几张,电影还没上映,但从这部电影的简介中,我大致猜到了他的主题,关于法律、人性、道德、信仰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博弈,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依托,只是不知,读者看到这些海报和文字,是否有一种把你内心想说而不知如何表达的话语给精确地表达出来呢?拭目以待吧!

一、付出和回报一定是相等的吗?在你付出的时候,就要想清楚来,是否值得这样去做,即使没有回报。

透过徐铮新电影《我不是药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这张海报让我联想起了看过的很多关于异地恋的故事,男主或者女主,当然往往是男主翻山越岭,机票火车票都攒了一打,很符合这个飘洋过海来看女朋友的氛围嘛,可结局往往是,女主由于各种各样的不喜欢的缘由,拒绝疏远了男主,而当男主一味地挽留,无果,便开始双方撕破脸,男主拿出一叠叠车票,一张张账单,给女生,女生蓦然一笑,呵呵二字刺在男主心上,女主毫不客气地说“当你付出时,就不应当是心甘情愿的吗?也许你认为在我这里,付出就要有回报”画面就此打住,我想读者朋友能够从中体悟到这里面的人性、道德问题,无需多言,你自明白。

二、问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你小时候想过,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想过,现在你可能觉得这问题幼稚,其实是因为你忘记了这个问题,你并没有得出答案,所以你表现为动力不足,这个问题,不是无病呻吟,是解决动力观的大课题。

透过徐铮新电影《我不是药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人的一生,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默默积淀的过程,绚丽的瞬间有,但是是短暂的,荣誉这东西,说句实在话,别人认可,就OK,别人不认可,荣誉就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废纸一张。必须看清楚这点,我称之为荣誉的辩证法。我以为,寄希望于那一时一刻的绚烂,人生是会过得很累的,那么,动力观到底该是什么样的呢?建议读一读马克思17岁时写的的高中毕业作文,你就能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你的动力观。我以为,你所爱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你的奋斗目标,就是你始终前进的动力,你爱的人可以很多,可以很多角色,这也就是我们先贤所提的大同社会。

三.何为世界?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的世界,你想要的世界是什么颜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而这是唯心主义,从唯心到唯物,只有一点,即你的态度指导下的具体行为。

透过徐铮新电影《我不是药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世界上的好与坏都是有的,是一个矛盾对立统一的体系。好与坏的区分是一个灰度识别黑白判断的过程。即你认为的好和坏是模糊不清的,但最终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决不能含糊。另外就是,追求一种这样的心境,以相同的姿态接受人生中的你认为的和世界普遍认为的好与坏,我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你的人生心境不发生大起大落,稳定才能让你持续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才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

四、练为战,想要追求上进,就需要给自己不断地加实战化训练,即试错,越早试错成本代价越小,“越做越错,越错越做,才能不犯错”是我的青年坐标。

透过徐铮新电影《我不是药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我的建议,人不能觉悟得太早,人应该要像《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里的那段话一样,需要一段黑暗的经历,刻骨铭心的那种,让我们知道,人生的结局不是都像童话,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可这就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啊,受得了就熬过去,受不了就是半成品,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现实,人生就是实战,可以有实战演练,熬过黑的恐惧,方懂得光的可贵。

透过徐铮新电影《我不是药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一部《我不是药神》就能够透露出这么多十分深刻的哲学思考,或许,你还不能很好懂得,也许你会说,你不想懂这么深奥复杂的东西 只想活得酷酷的,不那么累,轻轻松松多好啊,那么,当你步入社会,我也只能衷心祝愿你的魅力能够让你周围都是愿不求回报为你负重前行的救世主,建议听一下《国际歌》第十句。

透过徐铮新电影《我不是药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