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徐錚新電影《我不是藥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徐錚老師的最新電影大作《我不是藥神》的海報已經展示出來了,在各大電影院的宣傳欄上,都可以看到,雖然這部電影還要等到7月8號首映,但是,他的海報卻是把我吸引住了,一開始在電影院偶然看到的一張,很有意思,於是用手機查了一下這部電影的海報,出現了很多張,每一張都很精緻。

透過徐錚新電影《我不是藥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更加吸引我的是,其中配有文字和主演的幾張,電影還沒上映,但從這部電影的簡介中,我大致猜到了他的主題,關於法律、人性、道德、信仰這幾個因素之間的博弈,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依託,只是不知,讀者看到這些海報和文字,是否有一種把你內心想說而不知如何表達的話語給精確地表達出來呢?拭目以待吧!

一、付出和回報一定是相等的嗎?在你付出的時候,就要想清楚來,是否值得這樣去做,即使沒有回報。

透過徐錚新電影《我不是藥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這張海報讓我聯想起了看過的很多關於異地戀的故事,男主或者女主,當然往往是男主翻山越嶺,機票火車票都攢了一打,很符合這個飄洋過海來看女朋友的氛圍嘛,可結局往往是,女主由於各種各樣的不喜歡的緣由,拒絕疏遠了男主,而當男主一味地挽留,無果,便開始雙方撕破臉,男主拿出一疊疊車票,一張張賬單,給女生,女生驀然一笑,呵呵二字刺在男主心上,女主毫不客氣地說“當你付出時,就不應當是心甘情願的嗎?也許你認為在我這裡,付出就要有回報”畫面就此打住,我想讀者朋友能夠從中體悟到這裡面的人性、道德問題,無需多言,你自明白。

二、問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你小時候想過,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想過,現在你可能覺得這問題幼稚,其實是因為你忘記了這個問題,你並沒有得出答案,所以你表現為動力不足,這個問題,不是無病呻吟,是解決動力觀的大課題。

透過徐錚新電影《我不是藥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人的一生,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在默默積澱的過程,絢麗的瞬間有,但是是短暫的,榮譽這東西,說句實在話,別人認可,就OK,別人不認可,榮譽就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廢紙一張。必須看清楚這點,我稱之為榮譽的辯證法。我以為,寄希望於那一時一刻的絢爛,人生是會過得很累的,那麼,動力觀到底該是什麼樣的呢?建議讀一讀馬克思17歲時寫的的高中畢業作文,你就能結合自身的特點,找到你的動力觀。我以為,你所愛的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你的奮鬥目標,就是你始終前進的動力,你愛的人可以很多,可以很多角色,這也就是我們先賢所提的大同社會。

三.何為世界?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的世界,你想要的世界是什麼顏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而這是唯心主義,從唯心到唯物,只有一點,即你的態度指導下的具體行為。

透過徐錚新電影《我不是藥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世界上的好與壞都是有的,是一個矛盾對立統一的體系。好與壞的區分是一個灰度識別黑白判斷的過程。即你認為的好和壞是模糊不清的,但最終一定要有一個清晰的界定,決不能含糊。另外就是,追求一種這樣的心境,以相同的姿態接受人生中的你認為的和世界普遍認為的好與壞,我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持你的人生心境不發生大起大落,穩定才能讓你持續地改造客觀物質世界,這才是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向。

四、練為戰,想要追求上進,就需要給自己不斷地加實戰化訓練,即試錯,越早試錯成本代價越小,“越做越錯,越錯越做,才能不犯錯”是我的青年座標。

透過徐錚新電影《我不是藥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我的建議,人不能覺悟得太早,人應該要像《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裡的那段話一樣,需要一段黑暗的經歷,刻骨銘心的那種,讓我們知道,人生的結局不是都像童話,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可這就是必須經歷的過程啊,受得了就熬過去,受不了就是半成品,就是這麼一個殘酷的現實,人生就是實戰,可以有實戰演練,熬過黑的恐懼,方懂得光的可貴。

透過徐錚新電影《我不是藥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一部《我不是藥神》就能夠透露出這麼多十分深刻的哲學思考,或許,你還不能很好懂得,也許你會說,你不想懂這麼深奧複雜的東西 只想活得酷酷的,不那麼累,輕輕鬆鬆多好啊,那麼,當你步入社會,我也只能衷心祝願你的魅力能夠讓你周圍都是願不求回報為你負重前行的救世主,建議聽一下《國際歌》第十句。

透過徐錚新電影《我不是藥神》,看法律道德人性信仰的博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