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堂菜譜閃瞎眼:玉米炒葡萄 蘋果炒豆腐

高校食堂菜谱闪瞎眼:玉米炒葡萄 苹果炒豆腐

川農大:蘋果炒豆腐。

高校食堂菜谱闪瞎眼:玉米炒葡萄 苹果炒豆腐

華東師大:玉米炒葡萄。

  那年9月,小佳成為了四川農業大學的一名新生,懷揣著對大學的嚮往,“第一件新事物就閃瞎了我的眼,食堂居然有蘋果炒豆腐這樣的奇葩菜!”“四川農業大學報”官方微博吐槽證實,川農食堂確實有蘋果炒豆腐,“還是阿姨的配方,絕無媽媽的味道!”

  無獨有偶,西南科技大學也在新學期推出“新式”菜品——西瓜瓤加聖女果炒肉,高校食堂又引一陣沸騰。

  食堂愛創新

  為什麼高校食堂的大廚們敢想敢做?“因為高校沒有限制食堂師傅必須做什麼菜。”

  西南科技大學後勤服務集團總公司飲食中心的楊老師告訴記者,食堂推新菜,首先考慮學生是否喜歡,而不是什麼菜系,並沒有嚴格的菜譜。“為了滿足學生們的需求,我們也鼓勵廚師發揮個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何況大學本就是一個需要創新和想象的地方,學校無需過多地限制。”

  川農大杏苑餐廳的廚房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蘋果炒豆腐”的說法不準確,“應該是蘋果燒豆腐。其實蘋果用得很少,大部分還是豆腐,就是想嘗試一下新菜品。”剛開始想用蘋果入菜時,也有人提出異議,但後來大家發現,“蘋果和地瓜都是甜甜脆脆的,地瓜可以炒,蘋果也可以試一試。”

  推行有難度

  “鹹中帶甜,甜中有酸!還是阿姨的配方,絕無媽媽的味道!”川農大食堂師傅精心創意的蘋果炒豆腐,卻遭到了學生的吐槽。小佳說:“蘋果本來挺好吃,但是混著油鹽,一時間味蕾接受不了。”

  推出不到一週,西南科技大學的西瓜瓤加聖女果炒肉也下架了,“個別追求新穎的學生比較喜歡,但大多數學生不太接受。”

  成都市某粵菜餐廳主廚張德興告訴記者,水果入菜其實並不離奇,“西餐中常見水果入菜,最典型的就是沙拉。但中餐重在煎炒烹煮,水果入菜更講究。”水果與一般食材不能隨便混搭,要考慮水果的口感和烹飪的方法,“雪梨炒花枝片、菠蘿炒魚片、火龍果炒鱔球、蘋果咖喱雞等都是比較成熟的水果菜餚。”

  混搭不科學

  “隨便混搭會不會對身體傷害?吃壞肚子怎麼辦?”對此,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楊詠濤說:“水果入菜吃的只是形態和口感,沒有營養價值。”高溫烹飪會破壞水果富含的維生素,導致失去營養價值。楊詠濤並不鼓勵水果入菜,“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使得人們很難通過綠色蔬菜攝取維生素,蔬菜的維生素在烹飪加工過程中流失了。水果成為我們攝取維生素的重要途徑,不應該再被推廣來入菜。”

  互動話題

  高校食堂奇葩菜

  在八大菜系之外,當代中國還有一個分佈最廣、食客最多的“第九大菜系”——食堂菜。無論是在高校食堂、機關食堂,還是公司食堂,你還見識過哪些高洋上的極品菜譜?戳中笑穴的點餐方式?跌破眼鏡的菜品價格?有食堂的地方就有人,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來吧,一起來八一八那些男默女淚的食堂故事吧!

  只因禽流感,菠蘿炒番茄

  江西科技師大:菠蘿炒蘋果為了在味道、形狀、色彩幾個方面達到和諧,食堂師傅“保守”決定水果(菠蘿)配水果(蘋果)。

  湖北經濟學院:菠蘿炒番茄在預防禽流感的艱苦形勢下,為了滿足同學們對番茄炒蛋的思念,食堂師傅用色彩近似的菠蘿代替雞蛋。

  福建師大:月餅炒辣椒要烘托中秋氣氛,月餅卻多年不被同學待見,食堂師傅於是變著法加工月餅,嘗試炒一炒,也許能博同學歡心。

  武漢大學:爆炒妙脆角妙脆角的廣告引起了食堂師傅的注意,揣測同學們愛吃零食,把零食變成菜,吃飯會更積極。

  華東師大:玉米炒葡萄食堂師傅選用的玉米是水果玉米,水果玉米有果味,再搭配真正的水果,師傅覺得有創意又不衝味。

  重慶大學:西瓜梨子炒肉食堂解釋:剛好剩這兩種食材,就和肉絲炒了。

  華西都市報記者李媛莉實習生袁芳圖據網絡

  網絡熱評

  @陳佳佳:華東師範大學發的月餅有梅乾菜扣肉味兒?

  @大狗狗的小芽芽:我以為我們的黃瓜炒草莓已經很奇葩了,還有炒木耳銀耳,親!

  @該用戶不存在嗎:絲瓜炒油條……接受不能。

  @瀟灑騎士不瀟灑:不好吃,吃完就拉肚子,明顯是炒作啊!

  @斯南:西瓜炒雞柳,好吃有營養……這是南林大新食堂一樓的奇葩菜。

高校食堂菜谱闪瞎眼:玉米炒葡萄 苹果炒豆腐

武漢大學:爆炒妙脆角。

重慶工商大學:涼拌黑豆腐。

湖北經濟學院:菠蘿炒番茄。

重慶大學:西瓜梨子炒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