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與哲學之間的關係

最近有句話很流行,“物理學的終點是數學,數學的終點是哲學,哲學的終點是神學。”

突然覺得金融學與哲學之間也有者相似的關係,那就是金融學的終點是數學,數學的終點是哲學,哲學的終點仍然是神學。

如何來理解呢?

第一,金融學的大部分理論,都可以轉化成數學,或者說用數學中有規律的數字、各種公式、各種圖形來呈現,而且金融學很多時候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運算,所以說金融學的終點是數學。

第二,哲學是研究世界和社會、事物最基本規律的學科,在我看來更多的是一種探索真理的態度和方法,金融學從理論的發現和提出,到總結推理出數學公式和圖表。用的都是跟哲學有關的方式方法。

而金融界的各位大佬,像巴菲特、索羅斯,都是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成功的投資方法,從這個角度來說,說他們是金融界的哲學家不為過吧。

第三,物理學中電子的規律,你可以預測它可能出現的位置,也可以預測它運動的規律,但你無法同時預測出它準確出現的位置和運動的規律,這跟經濟中很多現象有神似之處。

還有一個更神奇的,叫做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的貓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定諤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他說的是,有一個箱子裝有一隻貓和一種放射性物質,每小時有50%的幾率衰變,如果衰變,那麼將觸發箱子裡的機關,打破裝毒藥的瓶子,那麼貓會死亡;但如果原子沒有衰變,則貓是活的。問題是如果你不打開箱子,那麼你不會知道貓是否死亡;但如果你進行觀測,那麼可以理解為你進行觀測之前貓處於不死不活的狀態,貓死與活決定於你進行觀測的時候,也可以理解為貓死與活決定於原子衰變的時候,更重要的是你不知道原子衰變的具體時間。

這是不是有點像股市,明天開盤前,你知道有50%的概率大盤會漲,但也意味著有50%的幾率會降,你也知道會有一天股市會漲,但是那一天會漲,會漲多少,金融學無法準確預測,數學也無法精確計算出來,能夠解釋的,恐怕只有神學了。

開個玩笑,但你可以當真。

因為我們現在都是在進行的左側交易,也就是根據時間軸左側的歷史圖形和數據進行分析,什麼頭肩頂,什麼五浪理論,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右側交易”也就是準確的預測未來的數據,著名的經濟學家李大霄,信誓旦旦的說2691的“嬰兒底”不會破,不也是說破就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