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為什麼被趙王先殺了?

吉夢維


李牧在早期抗匈奴,曾創造以步兵大兵團殊滅騎兵大兵團的範例;後期抗秦,曾創造圍殲戰的範例。他是趙國得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

據《史記》記載,秦將王翦攻趙,為李牧所阻,久無功,秦國於是施行“反間計”:派人以重金賄賂趙王遷的寵臣郭開,由郭開操作大放謠言(大概意思是這個李牧自恃軍功,不滿朝政,已有造反之心,且暗通王翦,擁兵自重),造謠嘛,什麼都可以編。偏偏趙王遷不加調查就聽信了謠言,暗中趁李牧不備,逮捕並殺害了李牧,自毀長城。李牧死後不久,秦滅趙。

一千多年後,大明崇禎皇帝重走趙王遷的路,殘忍地殺害了宿敵後金的心腹大患袁崇煥。


愛做夢的建設人


李牧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與廉頗、白起、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李牧是長平之戰後,趙國最後的希望,素有“李牧死,趙國亡”的說法。關於李牧之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趙王遷胸無韜略,寵信奸佞,聽信讒言。另一方面,由於權臣郭開賣國求榮,誣陷忠良對趙王遷殺害李牧有著重要的影響。另外,我認為趙武靈王被權臣囚禁致死的悲劇,也是致使趙王遷猜忌李牧的重要原因。因此,秦相李斯使出的反間計才正中下懷。



李牧為何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呢?這就不得不說到李牧偉大的功績;北擊匈奴,痛擊秦國。

趙破匈奴之戰,李牧名聲大噪

在趙孝成王時代,李牧一直防守在趙匈邊境,作為抗擊匈奴的指揮官。李牧對付匈奴,長期使用防守戰略,他駐守在雁門郡防止匈奴南下。李牧對將士下了一道很奇怪的將令,匈奴南下,諸將迅速南撤守營,有膽敢出戰者定斬不饒。從此,李牧軍中一直是城門高築,將士們每天都在營中操練,喝酒吃肉。面對匈奴的頻繁騷擾,李牧絕不出戰,對此趙王十分氣憤,他多次痛斥李牧說他膽小怯戰。但是回到營中的李牧,依然像往常一樣堅守不出。


趙王在朝臣的唆使下,找人替代了李牧,李牧因此抱病不出。趙王換將之後,趙軍全線出擊,結果被匈奴打得慘敗,只得退回營中。趙王終於知道自己錯了,於是請求李牧重新領兵。李牧向趙孝成王提出自己的條件;

  • 第一,趙王不能過問自己的軍事策略。
  • 第二,雁門郡部分地區的稅收,必須由自己掌管。

對於這些,趙孝成王通通應允,於是李牧重新掌兵。李牧依然採用之前的策略,堅守不出,等待時機。終於,匈奴十萬騎兵南下,李牧等來了痛擊匈奴的機會。李牧依靠地形,在代地設下重重的埋伏圈,然後用幾千趙軍佯裝戰敗引誘匈奴。沒想到,匈奴真的上了當,對幾千疑兵窮追不捨,一步步進入了趙軍的埋伏圈。李牧讓農民趕著上萬頭牛羊,他們見到匈奴後,扔下牛羊撒腿就跑。匈奴騎兵見到肥美的牛羊,各個下馬抓羊,於是匈奴騎兵亂作一團。這個時候,李牧對埋伏圈內的匈奴發起了總攻,匈奴王扔下十萬騎兵向北逃竄,趙匈之戰取得大勝,李牧自此名聲大噪。

秦趙肥之戰,大破秦軍

李牧在趙國北境,先後經歷了趙孝成王、趙悼襄王兩位國君。趙悼襄王去世後趙王遷即位,秦王嬴政派桓齮攻打趙國,斬殺趙軍十餘萬人。趙王遷匆忙之中,從雁門郡將李牧調回,於是李牧開始直面秦國虎狼之師。桓齮知道,李牧一定會像當年的廉頗一樣,堅守要塞絕不出戰。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引蛇出洞的辦法,秦軍猛攻李牧防線周圍其他郡縣,迫使李牧出戰救援。


當秦軍不斷騷擾趙國其他郡縣時,郡守不斷地催促李牧出戰,但是李牧還是不出戰,因為他在等待一個時機。當桓齮全軍出動時,秦軍的糧草輜重全部都在秦軍大營,而此時的秦軍營地並無多少兵力。於是李牧派司馬尚進攻秦軍營地,自己在半路設下埋伏阻擊回援的秦軍。就這樣,秦軍本想套路李牧,卻被李牧套路,十萬秦軍回援時被李牧打了埋伏,主將桓齮逃亡燕國。這一戰,趙王遷大喜,因為自從白起長平之戰後,趙國第一次揚眉吐氣,於是封李牧為武安君。

番吾之戰,再退秦軍

秦趙肥之戰秦軍慘敗後,秦王嬴政又派王翦出征攻趙。王翦總結了肥之戰的慘敗,認為應當兵分兩路進攻邯鄲,這樣就可以使李牧顧首不顧尾。於是,一路秦軍通過井陘南下邯鄲,另一路秦軍東渡漳水直撲邯鄲。李牧針鋒相對,派司馬尚沿漳水設防,力求拖住東渡漳水的秦軍。李牧親自帶兵打退了進攻井陘的秦軍,於是,試圖東渡漳水的秦軍見勢不妙急忙撤退。


這一戰,讓王翦認識到了李牧的厲害,只能撤回營中等待時機。秦王嬴政也著急了,攻打了兩次趙國都吃了敗仗,如此一來不僅滅六國的願望難以實現,還會有損秦國的威嚴。在這個時候,李斯為秦王嬴政獻上一計,昔日有范雎離間趙王與廉頗,從而獲得長平之戰的勝利,今天亦可以故技重施。於是,李斯用重金收買了趙王寵臣郭開,讓他務必在趙王面前進讒言除掉李牧。

李牧含冤而死,趙國慘遭滅國

郭開仰仗趙王遷的信任,在趙王遷跟前不斷地說李牧壞話。郭開告訴趙王,李牧雖然和王翦在戰場上打得火熱,但是私下裡一直書信往來不絕,極有可能另有圖謀。對此,趙王遷也半信半疑,一方面,他不相信兩次痛擊秦軍的李牧會叛趙,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忌憚李牧的實力。於是,趙王遷派人去李牧軍中調查,可是趙王所派去的都是郭開的親信。趙王使者來到李牧軍中時,正巧看到李牧在給王翦寫信,一問李牧侍從得知李牧與王翦書信往來頻繁,於是使者就回去稟報了趙王。經過郭開的添油加醋,趙王逐漸對李牧有所懷疑,於是派郭開奪了李牧軍權並設下圈套殺了他。


其實,李牧與王翦的書信往來是李牧的緩兵之計。因為秦軍勞師遠行必然會消耗大量補給,秦軍經過兩次大戰,很多糧草在肥之戰中被趙軍燒燬,又經過番吾之戰的慘敗,秦軍如果拖延下去必然會因為供給不足而退兵,李牧的這一策略與當年廉頗當年如出一轍。李牧被殺後,王翦率領秦軍長驅直入,攻破邯鄲,俘虜了趙王遷,趙國自此滅亡。

趙王為何要殺掉戰功卓著的李牧呢?

1.趙王沒有主見,容易聽信讒言

遷素無行, 信讒, 故誅其良將李牧, 用郭開。豈不謬哉。——《史記》


司馬遷在《史記》中認為,趙王遷平時就沒有操行,經常聽信讒言。從中我們就可以知道,趙王遷自己並沒有什麼主意,但是非常容易聽信讒言,因此身邊的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另外,趙王遷此人不辯忠奸善惡,歷來親小人遠賢臣,這也是造成李牧含冤而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2.郭開賣國求榮,誣陷忠良

郭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奸臣,他先後擔任趙悼襄王、趙幽繆王兩代君主的丞相,受封建信君。郭開此人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貪財如命,只要是別人給了錢就會替別人說話。當廉頗久居家中時,趙王想知道廉頗還能不能帶兵上戰場,於是派人去看望廉頗。郭開因為收人錢財就收買了使者,讓他說廉頗雖然飯量很大,但是頻繁地上廁所,於是也就有了廉頗老矣的典故。面對李斯的收買,他又一次被金錢所打動,陷害了李牧導致趙國被滅。郭開先後陷害了兩位趙國名將,是李牧被害的重要元兇。

3.趙武靈王的下場就是趙王遷的夢魘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明君,他以胡服騎射為引領,逐漸對趙國推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然後就是這樣一位明君,最後卻落得個餓死的下場,趙國權臣李兌就是趙武靈王之死的元兇之一。而趙武靈王的慘劇,在趙王遷心裡留下很深的陰影,因此他對李牧有所忌憚。趙武靈王因為寵愛妃子吳娃,因而廢掉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傳位與吳娃之子趙何。


此舉直接導致了公子章的叛亂,公子成和李兌包圍趙武靈王行宮剿滅叛亂之後,仍然不放過趙武靈王。因為趙法規定,包圍國君宮室是滅族之罪,因此李兌鋌而走險包圍趙武靈王沙丘行宮,最終將一代英主餓死。對於趙王遷來說,趙武靈王的下場就是他所擔心的,臣子擁有太大的權利,就會對自己的王位造成嚴重的威脅。李牧在軍中一直擁有很高的聲望,他素有愛兵如子的美譽,經過趙匈之戰,秦趙之戰的勝利,李牧在趙國備受趙人愛戴。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趙王遷怎麼能不害怕呢?

總結:

李牧死,趙國滅。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之死,不僅直接導致了趙國的滅亡,而且給我們後世留下深深地思索。李牧之死,一方面由於趙王遷沒有主見,容易寵信佞臣,聽信讒言。另一方面,由於佞臣郭開的賣國求榮,誣陷忠良,是促使趙王遷下決心除掉李牧的重要原因。另外,趙武靈王被權臣囚禁至死的下場,也讓趙王遷對李牧的權利和威望有所忌憚。

李牧之死,讓長平之戰後,好不容易積聚些許實力的趙國猝然崩潰,導致趙國再無將才可用,秦國大軍長驅直入攻滅邯鄲。雖然趙國公子嘉逃亡代地自封趙王,但這仍不能改變趙國被滅的事實。李牧之死,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感嘆,趙王遷作為君主,親小人遠賢臣,致使忠臣遺恨,國破家亡,何其痛哉!

但是,從歷史的趨勢來看,歷史進入到戰國晚期,統一的步伐已經勢不可擋,維護裂土封侯的舊有格局終將失敗。而秦國,自孝公商鞅變法以來,先後經歷六代明君,前赴後繼,繼往開來,君臣攜手以窺天下,東出函谷,逐鹿中原。於是,歷史選擇了秦國,選擇了嬴政,李牧只能作為舊時代悲壯的英雄凱歌,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歷史方位


李牧的死亡,有三方面的原因。李牧前期打敗匈奴,使得匈奴十餘年不敢侵犯趙國。後期,面對著秦軍的咄咄攻勢,又是李牧力挽狂瀾,使得秦國不得不轉頭先滅了韓國。李牧被趙王殺了不久之後,趙國滅亡。所以,素有“李牧死,趙國亡”的說法。三個原因,分述如下。

李牧是個獨立性很強的將領

李牧一直對趙王忠心耿耿,但他不同於一般將領的,便是堅信“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一點是李牧身上一個顯著的標籤。

當初,為了給匈奴兇狠一擊,李牧故意示弱於人。到了最後,就連李牧手下的將領都認為李牧太懦弱了。趙王為此責備李牧,但他依然堅持如故。於是趙王大怒,派人代替李牧。

但接替李牧的將領,和匈奴開戰之後,卻是接連吃敗仗。趙王無法,只好再請李牧出山。李牧裝病不出,最後在趙王的堅持下,和趙王約定:“我去了之後還是需要示弱於人!大王能夠允許我這樣,我才會回去!”趙王無法,最終答應了他的請求。

到了後來和秦軍對戰時,趙王聽信讒言,派人來接管李牧兵權。李牧出於戰場形勢以及國計民生,拒不受命,最終被殺。

秦國的離間計

而趙王之所以派人去接管李牧的兵權,是因為聽信了秦國的離間計。秦王曾派王翦等人,假借救燕的名義,想先滅掉趙國。

但是秦軍卻在李牧手下吃了大虧,秦、趙之間僵持下來。等到秦國滅掉韓國之後,趙國此時正發生旱災,秦軍想要趁這個機會,吞併趙國,趙國派李牧、司馬尚前去迎敵。

秦軍屢戰不勝,和趙國相持一年之久。在這種背景下,秦國便不得不用其他辦法。原先潛伏在趙國的間諜,便被秦國啟動了。秦國間諜用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讓他誣陷李牧、司馬尚準備謀反。面對著金銀財寶,郭開答應了秦國間諜的要求。而趙王又是一股糊塗蛋,開始派人接管李牧手中兵權。

趙王遷是個糊塗蛋

郭開曾經進讒言把廉頗逼走,使得廉頗最終客死他鄉。面對這樣的角色,趙王遷卻是對其信任有加。

因為趙王遷從小的時候就不學好,而郭開恰是他的老師,教給趙王遷許多歪門邪道。等到趙王遷即位後,對相國郭開信任有加。

當郭開收到秦國送來的萬兩黃金後,便開始對趙王遷說李牧的壞話。聽了此信,趙王遷大怒,根本不分青紅皂白,便派宗師趙蔥和齊人顏聚去接管兵權。李牧拒不受命,被殺,司馬尚被免職。趙國軍士大感寒心,士氣受挫。秦軍最終攻入邯鄲,俘虜了趙王遷。

綜上所述,李牧之死,是因為秦國的離間計發揮了作用,昏庸的趙王直接掉入敵人的陷阱。而李牧“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優秀品質,更加放大了趙王的昏庸,趙王自毀長城,被秦國俘虜也是理所當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