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忠心爲國,卻以謀反罪被殺,死後三位皇帝爲他平反

鰲拜是忠臣,被以謀反罪被殺,康熙親政,就算他懂點事,他才14歲能懂多少?康熙殺鰲拜最大的幕後黑手是孝莊太皇太后。

康熙和孝莊,對順治留下來的4個輔政大臣,沒有一個看得順眼的。索尼早死且不論,另外三個,只有遏必隆最聰明。他知道,輔政這回事,輔來輔去,就會被說成“干政”,而且跟皇帝是沒道理可講的,所以,遏必隆才多次請辭去輔政大臣之職,並且被允許了。

此人忠心為國,卻以謀反罪被殺,死後三位皇帝為他平反

而鰲拜和蘇克薩哈頭腦就過於簡單了。蘇克薩哈最冤,他運氣不好,被皇帝選為“棄子”。當然,皇帝也可以“棄”鰲拜,蘇克薩哈被“棄”單純就是因為倒黴而已。

蘇克薩哈之死,裡頭確實有鰲拜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康熙和孝莊需要蘇克薩哈去死,並且又不想髒了自己的手。他們可能有意無意向鰲拜表示了什麼,或是冷眼看著鰲拜與蘇克薩哈失和而暗地順水推舟,使得蘇克薩哈最終死於鰲拜和班布爾善的參劾。

此人忠心為國,卻以謀反罪被殺,死後三位皇帝為他平反

這之後,鰲拜誤以為自己是替皇帝辦事的人,是皇帝的親信,從而對康熙和孝莊掉以輕心。說鰲拜“不歸政”,但問題是,鰲拜一輩子戎馬生涯,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武將,生平就沒參與過那些傷腦筋的文職事務,他有什麼可“歸”的?

鰲拜表現出來的顯擺資格,居功自傲,盛氣凌人,這很正常,太師、一等公,牛氣點、翹尾巴,這有什麼奇怪的?

問題在於他手裡握著的兵權。有道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他哪知道他自以為很正常的事,就這麼被康熙和孝莊盯上了。

此人忠心為國,卻以謀反罪被殺,死後三位皇帝為他平反

鰲拜被抓,毫無反抗,束手就擒。或者說,這一切發生得太突然,鰲拜根本沒反應過來。當康熙宣佈鰲拜罪狀後,鰲拜才明白,這一切根本是個圈套。之後,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

說鰲拜謀反,大概康熙自己都不信吧。鰲拜手握重兵,直至被抓,未曾擅自調動一兵一卒,他拿那些他本來就搞不定的文職事務謀反?吃撐了吧?

其實,在除《清史稿》而外的其他史料上,都說鰲拜“忠心事主,始終不渝”“梗直忠義”。鰲拜曾經為了康熙的爹順治繼位的事不惜起兵幫忙,這樣的人,真的有心覬覦大權嗎?

此人忠心為國,卻以謀反罪被殺,死後三位皇帝為他平反

​還要說回遏必隆。他原本“屢乞罷輔政,許之。”本來都允許人家辭職了,但鰲拜事件後,還是以“緘默不加阻,亦不劾奏”為罪名把遏必隆削職奪爵下了獄,可見康熙和孝莊到底有多歹毒。當然了,大概是看到他真的很老實,不到一年又把爵位還給他了。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就叫“帝王心術”啊。

此人忠心為國,卻以謀反罪被殺,死後三位皇帝為他平反

就算鰲拜再忠心,但畢竟手握重兵,太皇太后還是不肯放心啊。

這些情況,康、雍、乾都知道,他們非常清楚鰲拜是冤枉的,所以在局面平定下來以後,三位皇帝都替鰲拜平反,告慰老臣的在天之靈。一是求得心理安慰,二來,心虧得太厲害,也會怕晚上睡覺都睡不安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