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民國真大師 不走尋常路的郭沫若

——遠看像條狗,近看郭沫若。

——汝非狗,焉知狗之優劣與高低!

被誤解的民國真大師 不走尋常路的郭沫若

如今在網上,郭沫若的形象昭然若揭:遺臭是主流,流芳為小眾。當然,這裡的“遺臭”指的是人品,而其不過是風流圓滑了些,白居易還曾狎妓過百,李白早年奢居長安,拍盡帝王馬屁。

被誤解的民國真大師 不走尋常路的郭沫若

一言以蔽之,現在有一部分人,寧可相信在平行世界裡,薛定諤的貓如太陽一般永恆的活著,也不遠承認與肯定現實生活中一位為學術奉獻大半生的學者的成就!細想來,猶如銅鏡蒙塵,便手足無措,不願像紳士一般抹去灰塵,而寧願以蓬頭垢面示人,實屬可笑。作為學者,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郭老的學術成就。

被誤解的民國真大師 不走尋常路的郭沫若

相比於同時代的大師,郭老絕對是不走尋常路的。4歲誦唐詩,8歲入私塾讀《詩品》,9歲讀經作律師絕句……從小浸淫詩書,為其後的國學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到了壯年,郭沫若遠渡日本深造,接觸到了歌德、斯賓莎諾、泰戈爾,愛不釋手,後來又吸收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思想主張。其學貫中西的知識儲備,造就了他吞吐中西的文化觀。

洋務運動以來,中體西用大行其道,郭沫若將這一方法論不走尋常路的運用到學術研究上,獲得了同時代的人所達不到的高度。

被誤解的民國真大師 不走尋常路的郭沫若

新文化運動期間,胡適、李大釗等人舉著打倒“孔家店”的旗號,一味對西方文化狂熱崇拜追求,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梁啟超、梁漱溟等人則恰恰相反,認為西方文明需要中國文明來拯救,中國固有文明將取代西方未來的文明。以上所舉之人,均為當時傑出的大師,但是以現在的觀點來看,他們的觀點都是錯的。

被誤解的民國真大師 不走尋常路的郭沫若

此時的郭沫若,吸收了馬列思想,深知辯證的看待問題,才能接近真理。所以他一面保留國學的精華,又引入西方近代科學文化,彌補國學的缺陷,在這一來一去的中西文化研究交融中,郭老開闢了一條摒棄傳統觀念解釋中國傳統,而以外來思想學說觀察和解釋固有文化的學術研究新路徑,比之同時代大師,其境界和遠見,高明許多。

被誤解的民國真大師 不走尋常路的郭沫若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種研究方法當中,他看到了世界各種文化大都有興有替、有盛有衰,唯獨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生生不息。最終他得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中華文化不是沒有面臨過垂老之境,而是“異民族文化優秀之成分”化作一注“血清”,為彼時的中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郭老研究國學的方法與觀點,正是中華文化能源源不斷注入這支“血清”的保障。

除了研究國學,在研究史實方面,郭沫若也獨創了一套優於同時代大師的,更能還原歷史真相的方法論。

被誤解的民國真大師 不走尋常路的郭沫若

當時的社會,研究史實分為兩派:古史辯派和考古證史派。前者以《詩》、《書》、《經》等前代流傳下來的紙上材料為依據,考證歷史;後者則以甲骨卜辭、周金文等地下材料為依據,考證歷史。而郭老看到了兩種方式的侷限性:封建社會,皇室為了統治需要,紙上材料往往扭曲了事實真相,並不完全可信;而考證地下材料,雖然能更加接近歷史真相,但在反映當時社會思想和歷史細節方面,顯得力不從心。

被誤解的民國真大師 不走尋常路的郭沫若

對此,郭老吸收西方思想和方法論,結合兩大學派的優勢,獨創了唯物史觀派,把紙上材料和地下材料熔冶一爐,創造出一個比前人更完整先進的體系。

此外,在甲骨金文探究;周秦諸子思想文化研究;詩詞歌賦人物形象考證;詩歌、詩劇、史劇、小說的創作等方面,郭沫若均有著不俗的成就。涉及領域之廣,令人咂舌。曾經有個小故事,很能反映郭老學識的淵博。

被誤解的民國真大師 不走尋常路的郭沫若

1972年,曾有兩位日本學者到泰山旅遊,山嶺發現一石碑刻有“蟲二”二字,百思不解其意。不甘心,遂找到郭沫若,以求答案。片頃,郭老在兩字上填上幾筆,成為“風月”,意為“風月無邊”,喻指泰山美景。只寥寥幾筆,卻將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現的淋漓盡致。此拆字燈謎雖非郭老原創,但在消息閉塞的當時,也反映出其學識之豐廣。

瑕不掩瑜,瑕依附瑜而生,如果連瑜都視而不見,又何必妄談瑕疵?對待大師,我們也當觀其“風月”,而非揪其“蟲二”不放,那樣,你將錯過“無邊風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