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縣農村「三變」改革奏響富民曲

漳縣農村“三變”改革奏響富民曲

(通訊員 周詩苑)

今年以來,漳縣立足不同基礎條件和產業佈局,因地制宜探索推行農村“三變”改革,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盛夏時節,走進漳縣大草灘鎮北溝寺,原始森林下,高山草甸上,一群群的羊兒歡騰跳躍;溪水潺潺,水車轉動,小橋流水,遊人如織;錯落有致的蒙古包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格外亮麗······迷人的美景正是漳縣小林村“草原牧歌”農家樂。

“死資源”變成“活產業”

漳縣大草灘鎮把“三變”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新抓手”、脫貧攻堅的“強引擎”、農村改革的“重頭戲”。小林村村主任韓春景告訴筆者,村“兩委”班子抓住發展鄉村旅遊的機遇,以“三變”改革為抓手,把“死資源”變成“活產業”,“草原牧歌”農家樂是小林村集體經濟打造的吃住娛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綜合體。通過個人承包、貧困戶入股等方式,不僅吸收10戶貧困戶務工,而且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戶收入。

“小林村有這麼好的草場,有這麼美的自然資源,我要好好經營農家樂,努力帶動1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為小林村人民辦好每一件事。”農家樂負責人張想德告訴筆者。

依託蔬菜產業脫了貧

武陽鎮在深入推進“三變”改革過程中,積極引導返鄉青年回家創業,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參與“三變”改革,走出了一條鄉村美、產業強、百姓富的發展之路。

“這幾年,合作社給我們提供肥料、菜苗,到了夏季,合作社就統一收購我們種的這些蔬菜,效益好得很,我是靠種菜脫貧致富的。”正在菜地裡忙碌的柯寨村村民李玉體告訴筆者,他一年種兩茬高原夏菜,年收入達七八萬元,效益非常好,現在全村農民基本都依託蔬菜產業來脫了貧。

筆者來到漳縣江魚蔬菜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前來交易蔬菜的村民絡繹不絕。該合作社負責人丁妹妹告訴筆者,合作社免費給群眾提供菜苗子,等到收菜的時候,合作社保底收購,村民種菜的積極性都很高,收入也很不錯,靠著種菜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試點示範”引領成效明顯

該縣“三變”改革試點示範引領成效明顯,已確定試點示範村16個,其中旅遊+“三變”模式2個,工廠化+“三變”模式5個,產業基地+“三變”模式6個,農家樂+“三變”模式1個。全縣累計入股流轉土地、林地7900畝,改革財政涉農及扶貧專項資金整合2481萬元,承載經營主體16個,參與農村“三變”改革人口數達3.2萬人,實現了合作社或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三位一體”的共贏發展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