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价值观和顺风车漏洞,一直在伤害女乘客

滴滴的价值观和顺风车漏洞,一直在伤害女乘客

被免职的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莉,曾经介绍过顺风车的定位:

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

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这就是为什么距空姐打车遇害仅3个月,滴滴顺风车敲敲公开了乘客隐私信息的原因。

1

滴滴顺风车提倡坐车交友

滴滴之前压根没把乘客的生命安全当回事,更何况那些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的“司机骚扰乘客”,“恐吓乘客”等行为。

在滴滴的战略决策中,高层管理提倡把顺风车打造成一个“一边坐车,一边交友”的社交产品。

但这个看似与时俱进的决策,一直在伤害越来越多的女性乘客,纵容顺风车司机的不轨目的。

一、滴滴为什么要在顺风车支付系统中设置免单选项?

乘客坐顺风车抵达目的地后,司机可以选择一个神奇的“免单”选项,乘客将收到一笔退款,也就是上车时支付的打车费。

推出免单选项,我总结出这三种原因:

1、由于司机原因,乘客没有到达目的地。而乘客已经预付款了,司机就可以选择免单;

免单可以用在熟人坐车时,司机选择免单,乘客(朋友)不用花钱。

3、免单可以用在司机和乘客聊得来的情况下,司机可以用它来增进彼此感情。

最应该注意的是第三种原因,司机如果希望和乘客发生点什么,就可以使用免单功能。实际上是滴滴主动提供了免单功能,助长了司机想和乘客发生点什么的不轨意图。

一个小姐姐在某论坛发帖,坐完顺风车收到了退款通知。她一脸懵逼,不知道司机为什么要免单。

滴滴的价值观和顺风车漏洞,一直在伤害女乘客

也就是说,乘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会被司机免单。这会给乘客造成心理负担,为什么不收我的钱?下次坐他的顺风车,会出现什么事情?

而滴滴的产品规则是放任这些事情出现的。

根据滴滴曾经公布的大数据分析得出,男车主愿意给女乘客免单的比例达67%,是男乘客的2倍,晚上22:00-23:00是一天中最容易发生免单的时间段。

滴滴顺风车曾经用“你有短裙,我有暖风”这种性暗示的词语推广免单功能;用“为她免单,我愿意!”强调社交目的。

滴滴的价值观和顺风车漏洞,一直在伤害女乘客

还有更加奇葩的广告:

● 碰巧来到你的城市,碰巧和你顺路,你碰巧喜欢我,而我也碰巧暗恋着你。

● 当你打开车门,焦躁一秒变娇羞,突然觉得一直单身都是在等你。

滴滴的价值观和顺风车漏洞,一直在伤害女乘客

不排除这些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但是用这些小概率现象来宣传顺风车,是不合理的。

强调男性司机搭载女性乘客,还能谈个恋爱,脱个单,这是漠视了女性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

女孩子们什么时候要靠坐顺风车脱单了?

滴滴顺风车的产品理念营销广告,实际上是鼓励心怀不轨的司机把滴滴当作约炮软件。

二、司机对乘客的评价选项很“人性化”

滴滴顺风车司机在接单时,可以看到其他司机对乘客的评价,比如信任值、标签等,留言等。

滴滴的价值观和顺风车漏洞,一直在伤害女乘客

通过这些标签,滴滴顺风车司机在女性乘客上车前,就已经知道女性乘客颜值爆表、声音甜美、优质优雅这些大概情况了。

滴滴顺风车的数据库中收录了“这个美女不一般”、“皇上我想你”、“美女晚上约吗”、“春风十里不如你”等具有挑逗性的形容词。而且数据库中的词语还会不定期更新,如果用户愿意,还可以自己形容词。

滴滴的价值观和顺风车漏洞,一直在伤害女乘客

三、乘客只是坐车,滴滴为什么要显示乘客的性别相貌身材?

互评体系应该是可以给乘客司机相互选择提供参考,这本来是件好事。

司机可以评价乘客“准时”、“礼貌”、“文明”、“支付快”等与乘车相关的词语。

而有关女性样貌、身材、打扮等个人隐私,这些和乘车无关的评价不应该显示,这些评价反而会给乘客带来安全隐患。

上次五月份空姐遇害事件发生后,滴滴开始整改隐藏了乘客性别和头像,但是没过多久,滴滴又悄悄显示出了用户性别。

有微博网友在8月22日评论:“滴滴顺风车悄悄眯眯地又显示性别、头像等信息了,不过可以自己选择公开还是隐藏。”

有知乎网友在8月25日晚间评论:“直到8月24日还能看到自己要拉的乘客是女性。但现在滴滴顺风车又把性别显示关了。”

滴滴顺风车甚至在筛选乘客的选项中专门提供了性别一项,给予了司机按性别挑选的权利。

2

顺风车和快车对乘客而言都是打车

虽然顺风车和快车同为滴滴旗下,但运营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 顺风车是私家车辆,不受政府监管;快车是运营车辆,受到政府监管。

● 顺风车是接单模式,司机可以主动挑选乘客;快车是派单模式,司机无法挑选乘客

● 顺风车司机接单目的性复杂;快车接单主要为了赚钱

● 顺风车路途较远,可以借口搭人改变路线,乘客有安全隐患;快车路途较近,不能随意改变路线,乘客安全隐患低

● 顺风车司机是个人用户,和滴滴没有雇佣服务关系;快车司机相当于员工,和滴滴有雇佣服务关系

滴滴的价值观和顺风车漏洞,一直在伤害女乘客

有人承接各类接单洗白服务

但实际上,乘客没必要理解产品的逻辑,很多乘客也无法理解这个逻辑。

乘客只需要知道基本的流程:乘客用滴滴叫顺风车,顺风车司机是滴滴提供的,乘客通过滴滴把钱付给了顺风车司机。

但是对滴滴公司而言:乘客坐顺风车,是和车主产生交易关系(在市场上这种属于黑车),滴滴只是作为工具收取一定信息服务费。

通过快车和顺风车的区别对比,明显可以看出坐顺风车会暴露更多的安全问题。

但滴滴的运营资源当然是偏向内部快车,顺风车只是顺带着做的。

这种矛盾必然会滋生一些问题。

3

客服系统重大缺陷

1、受害者好友曾经多次联系滴滴平台客服,但滴滴一线客服称,一线客服没有权限,将有相关安全专家介入处理此事,会在1小时内回复。

2、随后滴滴平台反馈热线(95066)来电,表示已联系上司机(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表示受害人没有上车。

3、根据温州警方发布的公告称,受害人亲友报警后,永嘉警方和乐清警方分别尝试与滴滴平台沟通,后无果。

4、在警方第三次要求下,滴滴平台才提供了司机车牌号及相关信息。

5、警方三次向滴滴索要信息,耗时92分钟。受害人亲友从第一次和滴滴客服沟通到得到确定,耗时151分钟。

这些情况暴露了滴滴顺风车客服系统存在重大缺陷:

1、乘客人都失联了,还要用过繁琐的流程制度来处理,在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时,滴滴应该备有紧急应急预案,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应该立即响应。(不止是顺风车,快车也同样会出现这种状况)

2、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来说,都应该知道乘客失联后,无论如何都不能联系司机。如果联系了司机,反而可能致使乘客面临更危险的境地。

据曾在滴滴公司做过客服的员工称:“滴滴的基层客服并不是直接由总部管理,而是属于外包公司,并非滴滴自家员工。客服的权限很小,只能反馈问题。客服只能负责把问题交给滴滴,回不回复多半是滴滴负责的。”

该员工还表示:“如果警察来找客服要司机的信息,滴滴规定必须提供介绍信、立案通知书、两个警官的警号,三者缺一不可。”

之前,滴滴平台曾经发生过个人信息外泄事件,2017年央视《疯狂的个人信息贩卖"黑市"》报道曾经提到,网上出售乘客的滴滴打车记录的信息贩子,经警方证实,包括一名滴滴公司外包客服人员。

如果无法做到保障乘客生命安全,同时保障乘客隐私安全,那这个产品就不应该推向市场。

4

用户价值究竟是什么

对用户最好的价值是节省时间、节省钱,这两点滴滴都做到了。但是随之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滴滴要解决用户的安全问题。

用户安全问题应该先于用户价值问题,但在滴滴内部,这点显然是缺失的。

滴滴的道歉信中还在强调:无论法律上平台是否有责任,未来平台上发生的一切刑事案件,滴滴都将参照法律规定人身上伤害的3倍进行补偿

出行保险、医疗保险都是在出事之后给予乘客的赔偿,而不是保障。滴滴要保证的是不会出现这种刑事案件,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如果滴滴肯花三倍的钱,在每一位乘客出行安全上做到位,未来可以避免此类刑事案件发生。

如果滴滴愿意投入更多资源,把关每一位司机,未来可以避免此类刑事案件发生。

如果滴滴愿意不注重盈利,有问题的司机坚决不用,未来可以避免此类刑事案件发生。

别让一个错误的价值观,毁了一个好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