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代沒有皇帝定都上海?有什麼原因?

飛人不玩足球


定都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交通便利,便於物資轉運

地勢險要,最好易守難攻

周圍經濟發達,能夠提供充足的人口和物資

地理位置最好位於國中央,便於控制四方

因此,古代上海籍籍無名,遠不如虎踞龍盤的南京

在海運不發達的古代,上海並無特別之處,直到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才立縣,隸屬松江府

現代意義上的大上海,肇啟於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作為長江與中國沿海海運路線的交匯處,上海重要地位開始凸顯,隨著公共租界的建立,上海工商業迅速發展,一躍成為中國甚至遠東最繁華的城市。

上海雖然經濟地位重要,但是政治地位一般,瀕臨海面,周圍無險要地形,很容易受到海上攻擊,不適宜做首都。


戰爭藝術001


關於這個問題, 我覺得問的不太專業,在中國歷史上,上海是一個普通的縣級行政單位,沒有特別之處,我們現在的上海,在元末明初的時候,屬於松江府上海縣,當時上海並不出名也並不繁華,上海的逐漸繁華是在1840年以後,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清朝失敗以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南京條約》規定:“自今以後,大皇帝恩准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於是1843年上海開埠,當時兩江總督壁昌,江蘇巡撫孫善寶向道光皇帝奏請將上海地方對外交涉全權委派與蘇松太兵備道、上海道臺宮慕久,經朝廷批准蘇松太兵備道、上海道臺宮慕久與英國首任駐滬領事巴富爾談判上海開埠以及西人居留地問題,商定《上海土地章程》,為日後上海租界的基本法規。1848年劃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為英租界。1849年劃虹口一帶為美租界。1849年以上海縣城以北、英租界以南一帶為法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併為英美公共租界,1899年又改稱為上海國際公共租界。從這以後,洋人在上海各自的租界內修房子蓋樓,與世界通商發展經濟,使上海租界的區域多次擴大,經濟社會文化與西方國家接軌,是洋人在中國建設的最早的國際化大都市之一,這也就是民國時期我們國人稱的“大上海”的前身,由於上海的經濟文化發達,在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後,上海都是中央政府的直轄市,直到現在上海市的經濟水平仍很高。為什麼說這麼多,我認為你的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上海這麼繁華的國際大都市為什麼歷史上的皇帝不在這裡建都?其實看一下地圖就知道上海在中國的東部邊境上,在浙江省與江蘇省的交界線上,經上海港口可以入海,上海的地理位置不符合古代皇帝建都的選址原則。可以想一下,我國古代皇帝定都的都城基本上是在國家的中心地區,而且水陸交通都很方便,地理位置優越,能攻能守,能有效的控制四面八方,多是長安、洛陽、北京等北方地區,因為中國北方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是最早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可以想一下,我國的東晉和南宋,建都分別在建康府和臨安府,我國曆史上稱為“偏安政權”。如果國都偏居一隅,則多有對於全國指揮不便、鞭長莫及之苦,對統治地位有很大影響。南京和杭州是偏安政權,那上海豈不更是偏安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