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武威到底有多繁華

1000多年前武威到底有多繁華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參果之鄉"等美譽。

那麼,古時候武威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我們通過幾首古詩詞來感受涼州之美。

1. 《涼州樂歌二首》

溫子升(北魏)

遠遊武威郡,遙望姑臧城。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路出玉門關,城接龍城坂。但事絃歌樂,誰道山川遠。

史料記載,這是最早描寫武威涼州的詩詞。一般邊塞詩歌給人留下的印象多離不開戰場殘酷廝殺、氣候寒冷和景色荒涼,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人民生活艱苦異常。而溫子升的這兩首邊塞詩,卻絲毫不見悲涼,相反,詩中描寫的涼州一派繁榮景象:車水馬龍,熙熙攘攘,歌舞昇平。

詩人這樣的描述並不是刻意標新立異,而是有客觀依據的。雖然南北朝時期,戰亂不休,朝代更迭不斷,但自漢代以來陸上與西方的文化交流並未從此中斷。涼州所處的河西走廊地區與西方文化交流的陸上交通要塞,來往的東西方商販不斷,因此,涼州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總體狀況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至唐代天寶年間,涼州已有十餘萬人口。岑參曾作《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描寫涼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風土,詩中同樣形象地反映出當時涼州繁華的情景:“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因此,溫子升詩歌中的描述是真實可信的,併成為內地人尤其是江南人認識並瞭解或者想象西北邊塞風情的一個重要依據。

1000多年前武威到底有多繁華

2.《涼州郊外遊望》

王維(唐代)

野老才三戶,邊村少四鄰。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

這首詩是詩人在涼州,即今天的甘肅省武威市鄉村遊覽時所見聞的田家賽神活動場面的描寫。一個沒有幾戶人家的村莊卻舉行了一場熱鬧的賽田神的活動,其儀式伴有音樂和舞蹈,恰似一幅鄉村風俗畫,展示出一千多年前中國邊塞農村的人文景觀,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情調。

這首詩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在河西任職期間,此詩題注:時為節度判官,在涼州作。這是王維第二次走入人生低谷,把目光投向民間,得到民間滋養而創作出的作品。

歷代詩評家對此詩很少有點評,但當今的文史研究人員從民間習俗和塞外風光等不同的角度,卻不時地提起這篇作品。此詩不僅具有歷史價值,詩歌生動地描寫了鄉民祭祀的場面,其中提到了“灑酒澆芻狗”的場景,即用酒澆在草扎的狗上來進行祭祀,為歷史民俗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同時它也具有藝術價值,詩中對祭神求福場面的描寫,對涼州的賽神巫風的描寫非常生動,結句化用三國曹植的《洛神賦》中的“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表現出女巫婆娑起舞的可愛姿態。

3《邊思》

李益(唐代)

腰垂錦帶佩吳鉤,走馬曾防玉塞秋。莫笑關西將家子,只將詩思入涼州。

這很象是一首自題小像贈友人詩。但並不單純描摹外在的形貌裝束,而是在瀟灑風流的語調中透露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寄寓著蒼涼的時代和個人身世的感慨。 第二句“走馬曾防玉塞秋”,進一步交代自己的戰鬥經歷。北方遊牧民族每到秋高馬肥的季節,常進擾邊境,需要預加防衛,稱為“防秋”。玉塞,指玉門關。這句是說自己曾經參加過防秋玉塞、馳驅沙場的戰鬥行動。和上句以“錦帶”、“吳鉤”顯示全體一樣,這裡是舉玉塞防秋以概括豐富的戰鬥經歷。

不過,詩意的重點並不在圖形寫貌,自敘經歷,而是抒寫感慨。這正是三、四兩句所要表達的內容。“莫笑關西將家子,只將詩思入涼州。”關西,指函谷關以西。古代有“關西出將,關東出相”的說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肅武威,亦即涼州)人,所以自稱“關西將家子”。表面上看,這兩句詩語調輕鬆灑脫,似乎帶有一種風流自賞的意味。但如果深入一層,結合詩人所處的時代、詩人的理想抱負和其他作品來體味,就不難發現,在這瀟灑輕鬆的語調中正含有無可奈何的苦澀和深沉的感慨。

寫慷慨悲涼的詩歌,決非李益這個“關西將家子”的本願。他的《塞下曲》說:“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象班超等人那樣,立功邊塞,這才是他平生的夙願和人生理想。當立功獻捷的宏願化為蒼涼悲慨的詩思,回到自己熟悉的涼州城時,作者心中翻動著的恐怕只能是壯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說:“莫笑”二字當中還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那麼,“只將”二字便純然是壯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為一首自題小像贈友人的小詩,三、四兩句所要表達的,正是一種“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式的感情。

這當然不意味著李益不欣賞自己的邊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將詩思入涼州”的詩句中多少含有自賞的意味。但那自賞之中分明蘊含著無可奈何的苦澀。瀟灑輕鬆與悲慨苦澀的矛盾統一,正是這首詩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它耐人尋味的重要原因。

1000多年前武威到底有多繁華

4《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岑參(唐代)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彎彎的月兒爬上了涼州城頭,城頭的月兒升空照著全涼州;涼州方圓七里住著十萬人家,這裡的胡人半數懂得彈琵琶;動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腸欲斷,只覺得風聲蕭蕭兮長夜漫漫;河西幕府裡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別以來已有三五春;如今在花門樓前又見到秋草,哪能互相看著在貧賤中變老?人生一世能有幾回開懷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須痛飲醉倒。

這首詩中所說的涼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唐河西節度府設於此地。館,客舍。從“河西幕府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等詩句看,岑參此時在涼州作客。涼州河西節度使幕府中,詩人有許多老朋友,常歡聚夜飲。

這首詩把邊塞生活情調和強烈的時代氣息結合了起來。全詩由月照涼州開始,在著重表現邊城風光的同時,那種月亮照耀著七里十萬家和城中盪漾的一片琵琶聲,也鮮明地透露了當時涼州的闊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氣氛。如果拿它和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相比,即可見同樣是寫邊城,寫秋天的季節,寫少數民族的音樂,但那種“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的描寫,所表現的時代氣氛就完全不同了。

至於詩所寫的夜宴,更是興會淋漓,豪氣縱橫,不是盛唐的人不能如此。“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不是有感於時光流逝,嘆老嗟卑,而是有著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豪邁感,表現出奮發的人生態度。“一生大笑能幾回”的笑,更是爽朗健康的笑。它來源於對前途、對生活的信心。同樣,末句“須醉倒”,也不是借酒澆愁,而是以酒助興,是豪邁樂觀的醉。以酒助興,興濃歡悅,笑聲爽朗,豪邁樂觀,讀者從人物的神態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時代脈搏

描寫涼州的詩詞

《武威同諸公過楊七三人》 高 適(唐代)

幕府日多暇,田家歲復等。 相知恨不早,乘興乃無恆。窮巷在喬木,深齋垂古藤。 邊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杜甫(唐代)

驄馬新鑿蹄,銀鞍被來好。繡衣黃白郎,騎向交河道,問君適萬里,取別何草草。天子憂涼州,嚴程到須早。

去秋群胡反,不得無電掃。此行收遺氓,風俗方再造。族父領元戎,名聲國中老。奪我同官良,飄搖按城堡。

使我不能餐,令我惡懷抱。若人才思闊,溟漲浸絕島。樽前失詩流,塞上得國寶。皇天悲送遠,雲雨白浩浩。

東郊尚烽火,朝野色枯槁。西極柱亦傾,如何正穹昊。

《河湟》 杜牧(唐代)

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

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

《夢從大駕親征》 陸 遊(宋代)

天寶胡兵陷兩京,北庭安西無漢營。五百年間置不問,聖主下詔初親征。

熊羆百萬從鑾駕,故地不勞傳檄下。築城絕塞進新圖,排仗行宮宣大赦。

罔巒極目漢山川,文書初用淳熙年。駕前六軍皆錦繡,秋風鼓角聲滿天。

苜蓿峰前盡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

《涼州詞》 陸游(宋代)

壚頭酒熟葡萄香,馬足春深苜蓿長。醉聽古來橫吹曲,雄心一片在西涼。

《武威絕名》 許蓀荃(清代)

武威莫道是邊城,文物前賢起後生。不見古來盛名下,先於李益有陰鏗。

《涼州葡萄酒》 張澍(清代)

(一)

涼州美酒說葡萄,過客傾囊質寶刀。不願封侯縣鬥印,聊拼一醉臥亭皋。

(二)

大好紅醪噴鼻香,嗡嗡入口洗愁腸。琵琵且攏彈新曲,高調依然在五涼。

《涼州詞》 張籍(唐代)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1000多年前武威到底有多繁華

1000多年前武威到底有多繁華

1000多年前武威到底有多繁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