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杀悲剧频发,有些话父母别再说了

就在高考结束后不久,一个男孩在参加完高考后,跳河自杀,在QQ空间里留下了数千字的“遗书”。

他在遗书中控诉了自己小时候经常遭到父亲的无端打骂,因为吃饭打嗝被打、因为夹菜姿势不对被打、因为考试得98分被打。

总之,父亲随心所欲的标准,也是他挨打的标准。

不仅如此,父亲还会经常打击男孩的自尊,总是以自己的思维逻辑对他进行说教,而他对此的总结是“套路很老、套路不深”。

最终导致男孩决定自杀的导火索是:他随经营着一辆城乡中巴车线路的父亲一起售票时,问父亲会不会给他发工资,再一次遭到父亲的责骂。

于是,男孩的情绪彻底走向了崩溃,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不知道当悲剧发生之后,男孩的父亲面对孩子的遗书,能否意识到,在孩子短暂的一生中,自己究竟给予了他怎样的痛苦和无助。而孩子最终选择了自杀,真的是因为自己的软弱逃避,还是因为这个家庭一步步把他推向了绝望?

孩子自杀悲剧频发,有些话父母别再说了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直印象颇深。故事的主人公我们姑且称他为小明吧,小明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玩得太疯,把家里的一串钥匙给弄丢了。

于是,爸爸大发雷霆,把他痛骂一顿,并讲了一大堆道理。之后,他还要求小明必须在半小时内找到钥匙。

其实小明之前早就翻箱倒柜地找过很久了,再找当然还是找不到。于是,爸爸就让他在楼道里罚站。

漆黑的楼道,忽明忽暗的感应灯,让小明非常害怕,最后还是邻居把他送回了家。

事情本也告一段落,然而戏剧性的是,几年之后,爸爸也把钥匙弄丢了。爸爸随口对小明说:“奇怪,钥匙怎么找不到了,儿子你明天去换个锁。”

这样一个故事,说来似乎轻松,但却是出现在“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事”的题目之下。

也许那个父亲永远也不会意识到,看似一件小事,却永远关上了父子之间沟通的心门。

孩子自杀悲剧频发,有些话父母别再说了

“凭什么,他永远都是对的,而我做什么都不对。”

这是很多青春期逆反的孩子,会大声嘶喊的一句话。而父母的回答往往是:“就凭我是你爸、是你妈”。

还有一个小段子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父母就是,讲得过你的时候和你“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

一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似乎成为了父母的“免罪金牌”。而很多父母也坚信,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错的是孩子,而他们自己并不需要反思和改正。

但太多的悲剧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孩子自杀悲剧频发,有些话父母别再说了

父母,是人的一生中拥有时间最长的角色之一。做好这个角色,需要我们的反思,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一起成长!

那么要给孩子更高质量的爱,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步:爱不越界,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

第二步:爱的补足,给孩子丰盈的内心世界

第三步:每个孩子都需要感受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足够的重视,获取安全感,得到赞扬与肯定,并把父母作为心中效仿的楷模。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一生底气的由来。哪怕直面风雨,也有港湾可靠。

爱需要表达,即使工作再忙,也要多留一些时间陪伴孩子,主动和孩子交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不要忽略他们的感受。

补足孩子的心理营养,无论何时开始,都不算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