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文县范坝镇白皂村:支部引领农村“三变”改革见实效

三年决战奔小康|文县范坝镇白皂村:支部引领农村“三变”改革见实效

距全县精准脱贫还有 493

距与全国同步小康还有 858

“有了股权证、合同书、分红单,我们年底就可以分红了。”文县范坝镇白皂村村民范炳松,是该村的未脱贫户,家里三口人,入股明鸿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土地1.5亩,每亩折股量化资金500元,股金共计750元。

三年决战奔小康|文县范坝镇白皂村:支部引领农村“三变”改革见实效

按照他和合作社签订的协议,他每年将会有按照土地折价股金8%的保底收益60元,1.5亩土地种植的白附子净收益的50%分红,可得1500元,到户配套资金分红1000元,村级集体积累资金入股分红300元,一家两个劳力在合作社里干活90天,可得10000余元的收入。

“算下来,仅入股合作社这一项,就能带来12000余元的收入。”范炳松笑着说:“自己一个老农民,现在也正儿八经的成为股东。”

“股民”和“农民”只有一字之差,却包含着有无稳定收益的巨大区别。这些“股民”到了年底,就有以土地入股量化股金保底收益,生产经营净收入的分红受益,村集体分红收益,在合作社务工分红收益等四种形式的收益入账。

三年决战奔小康|文县范坝镇白皂村:支部引领农村“三变”改革见实效

在白皂村,和老范一样从农民变成股民,从而带来稳定收入的有132户人家,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08户、一般户24户。

记者了解到,村里的多数群众把土地和土地上的附属物,比如核桃树等农业资源变为资产入股,把到户产业扶持资金以现金形式入股,并实现从农民变为股民的转变。

白皂村现有未脱贫人口68户212人,贫困发生率31%,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今年以来,该村党支部盘活各类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三变”改革模式,实现了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共同受益,取得了实效,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建立了白附子中药材种植基地,破解了产业发展瓶颈。”村支书左志明介绍说,支部一班人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开展清产核资和登记备案、评估认定等工作,将村里闲置的撂荒地、山林地等资源和农户分散种植的500亩白附子、核桃,折股量化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进行经营和管理。”

左志明说,这样一来,全面盘活了村里的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死资源”变成了“活资产",有效解决了群众稳定增收的问题。

三年决战奔小康|文县范坝镇白皂村:支部引领农村“三变”改革见实效

在找准产业和盘活资产之后,该村党支部趁热打铁,动员村民入股合作社,将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经营要素通过“易权”纳入股金划算行列。目前合作社已自筹资金15万元,同时将未脱贫户的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和村集体发展资金,以现金形式入股合作社,量化为股份并按股取得收益,较好解决了“三变”改革集体资金不足的问题。

“村民变成股民之后,劳动的积极性很高。”左志明介绍说,村里的合作社吸纳闲散劳动力50多个,做一些管护核桃树和白附子事情,就可以领到务工工资。

该镇党委书记毛鹏说,该村党支部引领坚强、推动有力, 依托中药材、核桃等特色产业和土地资源优势,挖掘农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潜力,加速激活“沉睡”资源,引导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走出了一条抱团发展、致富带富、增收脱贫的新路子,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确保该村“三变”改革工作取得了实效。(记者 董 超)

监制:刘二银 编审:徐 睿 校对:董 超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朋友喜欢和了解文县,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陇南文县发布

甘肃文县网:http://www.gswx.gov.cn/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三年决战奔小康|文县范坝镇白皂村:支部引领农村“三变”改革见实效

文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