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我叫你一聲大學老師,你敢答應嗎?

大學老師群體中,輔導員似乎有點尷尬,如果說大學老師的主要任務是科研和教學,輔導員好像沒怎麼沾邊,雖然有些輔導員也教過“形勢與政策”這種公共課,但也始終不是專業課。說輔導員不是大學老師吧,學生多半還是這麼叫的,說輔導員是大學老師吧,領導、專業授課的老師和部分社會人士,對輔導員的教師身份認可度不高,好像更偏向於輔導員是一個行政人員。那真實的輔導員到底是怎樣的呢?

原來,學生都是這麼看輔導員的

其實,在大學裡我們常常聽到學生這樣的抱怨:

● 輔導員?輔導員是什麼?能吃嗎?好像就大學開學的時候見過幾面,我連他長什麼樣子都忘了。


● 一學期能見到輔導員三次就不錯了。


● 講真,輔導員這個物種知道的是個老師,不知道的以為是我媽。為什麼?管得寬唄~


● 都大學了,為什麼還要強制我們早晚自習,我讀大學可不是來做這個的,他以為他是我高中老師嗎?


● 請假要走各種麻煩的程序,說家裡出事了,非得讓我爸媽打電話說明,事多。


● 真的很囉嗦,每次聽他說話都感覺自己耳朵快聾了。


……

很多大學生在剛入學的時候,對輔導員略有敬畏之心,但隨著從大一萌新到大二、大三、大四“老油條”的轉變,有些約束讓他們變得厭煩,於是提到輔導員就是一片怨聲載道,吐槽不斷。

往往這個時候輔導員都會大喊冤枉,因為很多事情真的不是他們能做主的,而很多事情確是因為他們的負責而被誤解。

學生誤解背後真實的輔導員

1. 學生說一學期見到輔導員的次數少得可憐

麥可思對中國“2017屆高校畢業生認為母校的學生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多選)”的研究發現,2017屆大學畢業生認為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是“與輔導員或班主任接觸時間太少”(本科:50%,高職高專:46%)。那麼,在學生視線範圍之外的輔導員,時間去哪兒了?

曾經,北京大學教育學院“首都高校教學質量與學生髮展監測”項目組在2014年實施的“首都高校輔導員職業現狀調查”數據顯示,輔導員平均每週的工作時間安排為:學生日常管理和學生事務平均19.78小時,學生教育平均6.75小時,學生諮詢服務平均6.58小時,參加學生活動平均5.15小時,開展深度輔導平均5.96小時,處理學生突發事件平均2.63小時,其他行政事務平均8.92小時,其他工作平均5.38小時。(《光明日報》,2015-07-23)

通過該數據我們可以瞭解到,高校輔導員工作時間投入較多,且事務性工作佔比較大,導致他們直接投入到學生教育與諮詢服務方面的時間被大幅壓縮。另外,一名輔導員往往需要面對三四百名本科學生,這也是造成某些學生一學期見不到輔導員幾面的原因之一。

不過,也有輔導員表示,大學生抱怨基本見不到輔導員,但有時候在學校裡同學看見了自己,不是撇開頭,就是假裝玩手機,當做沒看見,距離稍遠的,直接轉個方向避免相遇,這……也是很讓我們輔導員無語呀~

2. 討厭輔導員管得太寬

有些輔導員和學生一年見不到幾次面,而有些輔導員卻讓學生覺得出現得太頻繁,太約束他們的大學自由生活,什麼監督早自習、寢室檢查、節後點名清查,甚至有時候還佈置作業,感覺自己在大學裡面像重新讀了一個高中,真的煩人。(emm……大學輔導員表示,為什麼感覺自己不管怎麼做都要被說,被討厭呢~)

但從某些方面來看,這些恰恰是輔導員十分盡職盡責的表現,他們完全是操著老媽子的心對待學生,但卻承受著學生的不理解。

比如,學生抱怨輔導員經常“駕臨”寢室,感覺自己的寢室空間十分不自由,而輔導員為了確保每個學生是否安全就寢,巡視著N個寢室,全部檢查完畢之後,時間已經不早了。

比如,學生請假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當了多年輔導員的人卻知道很多學生的請假理由是不符合規定,或者是胡編亂造,只是想出去旅遊或者不想上課而已,說的是因為有事回家或者生病住院,往往拿不出證明。這個時候怎麼讓輔導員放心批假呢?一些大學生失蹤的新聞,讓輔導員們揪心的同時,也讓他們為自己的學生提心吊膽,萬一出了什麼事,輔導員肯定會自責萬分。所以輔導員對於學生請假這件事,確實有事應該請假的他絕對不會拒絕,但是明顯有問題的請假,輔導員一定會拒絕,這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也是對學生負責。

有事就找輔導員,但輔導員有事找誰?

雖然大學生抱怨著輔導員常常見不著或者輔導員太嚴厲,但有事找輔導員確是大學生深刻明白的一件事情,而輔導員同時深諳其理,手機24小時待機,隨時待命學生的“呼喚”。

有人問,大學生一般什麼事情可以找輔導員?輔導員答曰:任何事!

請假、勤工助學、蓋章簽字、寢室問題、同學矛盾、心理鬱悶、情緒不佳、貧困資助、就業指導、生病急診……別說這些學生的常見問題,就算是問誰的辦公室在哪裡,哪個食堂的飯最好吃,只要學生打電話,輔導員都給他包圓了,就是這麼“服務周到”。

在針對學生事務上,輔導員彷彿變成了一個萬能的人,學生有事找輔導員也是他們非常認同的,因為這就是輔導員的職責,可是,有誰想過,如果輔導員有事呢?

輔導員是大學裡比較特殊的群體,通常是還未走出大學校園,就直接工作在大學校園的應屆畢業生。相比於普通授課教師,輔導員承擔的工作內容繁雜很多,從學生入校到畢業,輔導員必須全程陪伴。而正是這樣一份繁雜的工作,影響著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甚至對某些學生的選擇產生影響。但因為自己的工作職責和劃分,難以從同行和工作中找到自我認同感,職業認同度較低,造成輔導員隊伍不穩定,這也是不少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中面臨的難題之一。

對此,武漢大學前些年就希望通過對輔導員職業發展道路的規劃幫助其提升自信心,推動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使輔導員成為學生的學業促進者、生活指導者、思想解惑者,還搭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輔導員培訓平臺。

辅导员,我叫你一声大学老师,你敢答应吗?

武漢大學的做法值得很多高校參考,增加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讓輔導員工作走上專業化、職業化的道路,是他們最終走出職業尷尬的有效路徑。

辅导员,我叫你一声大学老师,你敢答应吗?

回到我們的標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不過全文下來,我們提到了輔導員的工作和職責,好像除了解惑,也沒有什麼是傳道授業的,關鍵是,學生找你解惑的也比較少,還基本不是學業上的事情。此外,普通大學老師的科研和教學任務,並不是輔導員的主要工作和任務,說到底,輔導員和普通大學老師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小微也曾聽到一些輔導員的吐槽:“當別人說我是大學老師的時候,我真的想回一句,不敢當不敢當。”那麼,其他的大學輔導員呢?別人叫你一聲大學老師你敢答應嗎?

主要參考文獻:

敬業的高校輔導員,如何更專業 [N]. 光明日報,2015-07-23(15)

辅导员,我叫你一声大学老师,你敢答应吗?
辅导员,我叫你一声大学老师,你敢答应吗?

作者| 麥小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