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你知道在線課程怎麼做嗎?

@大學老師,你知道在線課程怎麼做嗎?

線上教學正火熱開展,許多老師都覺得“壓力頗大”,在線課程究竟怎麼做,老師還是有些困惑。今天這篇文章將以具體課程為例,希望能給各位老師一點啟發。

在線課程目前大多采用三種形式,直播形式、錄播形式、直播+錄播形式。

1.直播形式

最近大家都有這樣一句戲言,“線上教學把老師逼成‘主播’”。直播形式,就是老師利用直播平臺進行網絡直播教學。

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彭成磊,最近就在某教學平臺移動端上,帶著全校120多名學生開設網絡直播課。一兩天前,他開始備課,併發出上課通知。上課前,他在某教學平臺移動端發起簽到,同學們收到六位數的簽到碼之後,進入直播頁面。與課堂授課不同,線上課程難以及時感知學生是否在聽課,以及對課程內容能否全部掌握。

所以,彭老師就根據教學內容隨機拋出問題,並按下“眾答”按鈕,讓同學們作答。很快,100多名學生便在線發來答案。課程結束時,他還留了一道作業題,結果,當天下午,就有60多位同學發來了作業。在該平臺顯示的“課程評價”中,這門課最終獲得了4.98分的評價(滿分5分)。

直播形式採用直播與線上教學輔助工具相結合的方式,可能會讓教學效果更加顯著。比如清華大學在全校推薦使用“雨課堂”工具,南京大學在全校推薦使用“教學立方”工具,以及已經與許多高校建立合作的教學質量管理平臺等等。

2.錄播形式

錄播形式,也就是老師先提前製作短視頻格式的課程,傳到線上教學平臺上供同學們觀看,然後通過佈置課程作業和定期的在線答疑安排對同學們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

比如清華大學,從2014年起探索思政課慕課教學,清華大學的“思修”在線開放課程由3名教師參與授課和視頻製作,主要講授教材基本內容。對課程的要求就是既能滿足教學要求,又兼具可看性。視頻製作團隊前後更換過三次,三位講授的教師,面對鏡頭,也是慢慢從最初的不適應,到後期能夠自然地面對鏡頭,能以講故事、朗誦詩歌、穿插視頻等形式吸引學生的

關注

3.直播+錄播形式

直播+錄播形式,也就是將上述兩種方式相結合的一種混合式線上教學。比如可以先在線上教學平臺將錄製好的課程上傳,通知學生預先進行學習,再在直播平臺進行答疑解惑。

瞭解了這些形式,那線上課程應該如何製作?

在線課程製作注意事項

1.前期準備工作

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預先確定課程時長,這需要教師將所有的教學知識點進行統一規劃,提前準備好文字講稿。原本的課件PPT可以繼續沿用,但是需要調整PPT內容、字體以及顏色,使其美觀簡潔、風格統一,更適合移動網絡播放。具體時長方面,各位老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不必拘泥於一個固定時長。

2.課程錄製過程

部分老師初次面對鏡頭可能會不自然,但是沒關係,多嘗試幾次。只要在鏡頭面前做到表情自然,語言流暢即可。注意不要出現過多無意義的語氣詞,比如“額”“嗯”等等,老師在講課過程中,也可略帶適當的手勢。

國外負責教師教學設計與技術的理查德·羅斯教授建議生性靦腆的教師在錄製教學視頻時,一定要努力將基調確定在自己是一名熱情的專業教師,對自己所分享的知識滿懷信心且樂於與學生分享。不過對於具體如何才能夠達到合理的平衡,羅斯教授建議教師根據其教學主題和受眾特徵作調整。

3. 後期製作階段

教師在製作教學視頻時,一般會遵循以下三個步驟:預先告知教學內容,進行正常的教學,回顧教學內容。在採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推進過程中,教師通常需要運用一些引導性的言語“標籤”,就像設置的路標,通過“標籤”表明知識流在此中斷。有時間、有條件的老師可以找校內或者校外的機構進行在線課程的後期製作。這部分內容因篇幅限制,這裡就不展開講述了。

本文來源:綜合整理新華網、教育部網站、科技日報、一讀EDU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