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区块链媒体公众号突然被封,有人说币圈风暴将至,你怎么看?

郭胜伟


微信大规模封号,这不是第一号,显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之前封号最多的行业可能是微商,涉及三级分销的那些,公众号和个人号都多次被大规模封号过,甚至包括云集微店这样的头部企业也在内,损失非常大。但从微信生态圈来说,这样的净化行动是有益的,可以保护用户体验,营造良性生态。

而这一次封号则针对了区块媒体,它们通常都冠以XX财经的名号。表面看,微信这样打击的是区块链媒体,实际不然。

在国内区块链和币圈其实非常紧密,当下区块链公司很多,但真实从事区块链技术研发和行业应用的并不多。同样,区块链媒体很多,但多数也是以关注币圈动态为主,甚至可以说是挂着区块链媒体的狗头,卖着币圈资讯和服务的狗肉。与其说那些冠以XX财经的媒体是区块链媒体,倒不如说它们是关注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的币圈媒体。

微信每次大规模封号的背后,其实也代表着监管部门对该行业的政策风向。之前微商如此,这次币圈也不例外。

虚拟数字货币从技术上来说有好的一面,但如果被人利用沦为集资工具,那样将反成其害。从理论上来说,所有数字货币的实际价值都为零。由于数字货币是新兴行业,监管相对滞后,除了少数数字货币绑定了权益外,大部分数字货币都是空气币。如果任由它们发行吸纳闲散资金,将吞噬社会财富,造成金融市场新的不稳定因素。

当下国内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和复杂,任何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行为,都将被监管部门重视和遏制。币圈投机炒作风气过重,显然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未来被严加监管是必然趋势。这次微信封杀币圈媒体只是第一步,今后应该将由监管部门出手整顿区块链币圈市场,风暴将至并非虚言。

【蚂蚁虫】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为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虎嗅、钛媒体、艾瑞等多家科技网站认证作者。


蚂蚁虫


自从2017年数字货币 比特币、以太坊的大火,打着区块链新技术的名号,数字货币一路高攀,区块链与数字货币一度被划上了同等符号。在这里提醒大家要区分区块链行业“币圈“和“链圈”前者以虚拟货币为主营业务,而后者主要进行分布式记账与实体应用衔接的落地。

回到币圈里,到处充斥一夜暴富的梦,通过发币 找团队写白皮书,炒作等来实现暴富,行业内外一拥而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需懂什么叫区块链,你也可以参与进去分一杯羹,因为他来钱快。


此次微信的封禁行为,腾讯方面给出的回应是,部分公众号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违反《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帐号被永久封停。

首先来看看国内对于ICO监管政策 ,ICO做为加密货币的发行渠道,由于发起项目无任规范,隐藏巨大的法律风险,于2017年9月份,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首次将ICO定性为非法融资,并开启了一轮大规模清理。今年1月2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又发布了《关于防范境外ICO与“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的提示》,再次警告代币发行融资的风险。

虽然国内命令禁止,但这也挡不住韭菜们的热情,原本在国内的交易平台相继撤至海外,除了运营主体区域外,用户群体,语言文字,团队核心,甚至是投资方仍以国内为主。

另一方面媒体舆论大肆炒作, 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大火,少不了媒体的推动,但大多数都是假借区块链之名,炒作ICO,在大量媒体平台发布宣传软文,以此来获取暴利。且此次封停的公众账号中,有许多都存在融资历史。

对于此次封禁行为,也是给大部分人敲响警钟。区块链行业的资金、人才的聚焦点不应集中在数字货币交易环节,应更多的关注底层区块链的技术开发。这样才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病毒先生(ID:virussir),悟空问答签约作者,十大原创营销自媒体,2017年度最具价值科技&营销自媒体,全网粉丝数超百万,全网原创文章总阅读5亿+。由知名互联网分析师刘涛先生主笔,精选分析最新最热营销案例,提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深度独家观察。刘涛是知名策划人、社会化营销专家、病毒营销研究者,“基础激活”理论倡导者,欢迎大家关注病毒先生。


病毒先生


昨天,多个虚拟货币及区块链相关微信公众账号突然被封,微信方面称这些公众号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违反相关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账号被永久封停。

用区块链技术开发各种所谓互联网币,其实是炒空卖空,这些币也就被网友们称为空气币,说严重了这是变相的非法集资,或者操纵市场扰乱金融秩序,因为币本身不会产生任何价值,而由此衍生出来的很多币圈自媒体恰恰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甚至互相炒作。

区块链技术被普遍看好,甚至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模式,但现在来看该技术被用歪了,这次重手整治是好事,及时刹车,清理环境,把区块链技术拉回到正确发展轨道上来,鼓励和支持正当创新和行业应用,真正造福于网络社会生活。



震长


【部分公众号涉嫌发布ICO和加密货币交易炒作信息,已被责令屏蔽,账号永久封停】。确实,近期传销币泛滥,而一些参与项目宣传的媒体,原则上需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

这与之前的返利平台明知P2P平台有问题还帮助其做虚假宣传,导致民众利益受损类似。为参与传销币项目进行宣传的媒体,明知或应当知道是犯罪活动,仍为其提供帮助,将构成帮助犯罪,应定的具体罪名与刑罚当依据传销币发行、运作的本质逻辑,侵害的法益重大性等,依正犯的罪名及刑罚从轻处理或者以单独的罪名进行刑事处罚。

以《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第287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例,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在共犯理论体系下,帮助行为依托于实行行为才会产生危害结果,脱离了实际行为则无法独立的对法益造成侵害。也就是说,帮助行为需要参与到实际行为中去,与实际行为搭配才能具备刑法上的意义。

本来,区块链技术将改变未来格局,然而浮夸的炒币应用并不被看好。所以,发布炒币信息的区块链媒体,该消停的时候还是消停会儿吧。


------------------------- 我 是 分 界 线 -----------------------------------

不同于那些流于浮夸与表面的“炒币”应用,区块链技术在电签中的落地具有更高的价值也具有更好的前景。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 防篡改等技术特性,与电子数据存证有着天然的强关联。

以电子合同为例,由于它本身就是电子数据,所以它具有易篡改与易删除等安全缺陷,这并不利于该服务的长期发展。因此,为了使用户在合同服务平台上签署的文件与合同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厂商需要对电子合同签署的全过程进行存证。而在根据区块链技术实现的法链应用中,平台将对合同签署的关键环节进行存档,并将关键信息与数据分布存储到整个区块链当中,从而实现电子合同的全流程存证。

法大大的探索领域是自己擅长的电子合同,在2016年,法大大基于区块链技术落地了法链存证平台及阿里邮箱存证业务,目前法大大平台上所签的电子合同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文件数字指纹的分布式存证,进一步强化了平台电子合同的法律证据效力。

所以,我们不难推测,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将有可能成为电签厂商下一步布局的关键。


法大大电子合同


区块链概念大热之后,借着“区块链”和“币圈”也火了一批媒体,而这些媒体很多都是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做着ICO等业务进行集资诈骗,通过文章诱导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买入。在8月21日晚,大批区块链微信公众号被封停,包括火币资讯、币世界快讯服务、每日币读等等多个账号。

区块链概念

根据微信的通告,这些被封停的账号多数都是利用区块链的概念,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被封停的公众号显示:由于用户投诉并经平台审核,违反《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账号已停止使用。

微信在今年7月就开始对虚拟货币交易进行限制,比如限制平台和个人的收款额度,禁止使用微信支付进行虚拟货币交易等等,特别是最近P2P平台频繁暴雷,多数投资者血本无归,投资者维权行为频发,利用区块链概念进行融资诈骗等行为急需大规模整顿,微信公众号被封可能只是第一步。

比特币

针对这次微信公众号大规模封号的行为,其实许多区块链媒体的股东早有预料,未来真正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司,不会用于融资发币等行为。主要会利用其去中心化和可溯源的特性,开展其他业务,比如腾讯在深圳发出了首张区块链发票,而阿里也开发了利用区块链技术跨境转账的应用。


中关村在线


比特币出现在2010年之前,区块链出现在2015年左右。比特币和区块链本来没有丝毫关系。

控制比特币的大集团,也许就是欧美某个大资本家族呢?这种虚拟币,不是无缘无故自然生长出来的,而是某一伙人,策划出来的,讲一套比特币诞生的理由,说的玄乎玄乎,用莫名其妙的字眼定义比特币的来源。然后吸引大量糊涂又乐意尝试新东西并且赌性十足的的韭菜冲进比特币市场。

后来出现了“区块链”,于是创造比特币的那个集团想到了以区块链这个神秘的词来为比特币洗白,为玩比特币的人正名,又可以更好吸引新韭菜。

某些公众号以区块链的噱头,加上能说会道,吸引韭菜进入比特币的赌场。比特币其实是一个全球大赌场。当然在参与交易的人都会否认他们以比特币当骰子赌博。局中者迷糊,旁观者清楚。

封这种祸害人的区块链公众号是一件好事,避免了更多的人被骗进去。

比特币迟早是要崩溃的,玩比特币的人互相之间进行的是无形的血战,但最终都是主导比特币价格变动的大集团获利,这些韭菜在里面斗的不亦乐乎,却不知自己那点小聪明,根本逃不过掌控比特币价格变动的集团的眼睛。

封你比特币公众号等于做了善事,免费更多人受害。控制比特币的集团,就像美国恐怖片里的母虫,主导整个比特币市场。

控制比特币的,也许是欧美某个大资本家族呢?


西格玛的化学


从国内大环境来看,政府还是鼓励区块链技术加速落地的,甚至各地政府都出台了支持区块链发展的政策。但对区块链技术的范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如果是利用这一技术去重构商业模式、设置产品应用场景、改善用户体验等,政府都非常鼓励。毕竟,区块链技术在未来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政府不鼓励发token,亦严禁ICO募资。也就是说,早在之前政府层面就已经定下了基调,对数字加密货币说不!想必之前关停交易所、对数字加密货币进行严厉打击等事情也众所周知。

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还是有人剑走偏锋,试图游走在灰色利益边缘。金色财经、币世界快讯服务等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些币圈媒体在腾讯上传播ICO、数字加密货币交易的阵地。它们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大肆传播一些原本应该被禁止的消息。

腾讯此次出手给出的理由,是“接相关投诉,此帐号涉嫌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屏蔽所有功能。” 在刚开始对这些账号进行处理时,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是限时封禁。但后来的结果却很残酷——账号被永久封停,且再也搜索不到这几个公众号了!

按照腾讯的一贯作风,一旦它出手其实就意味着后面还有更多大动作。而且还不仅仅只牵涉到腾讯,更会将整个行业拉进去!就像当年对短视频低俗、恶俗内容的打击,腾讯就率先开炮,进而引发了从上至下对短视频行业的抨击,最终让正能量成为短视频的主旋律。

因此,接下来极有可能上演的就是币圈大风暴气势汹汹地来袭!微信公众号被封停只是前奏,接下来相关的网站、官方微博等传播渠道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在最后,还会有相关部门出手!看来,币圈这次是要彻底洗牌了。


科技新发现


说个笔者一直很纳闷的事:为什么这些币圈的自媒体会存活至今?

如果笔者没有记错,央行早就说过,不认可虚拟货币的货币属性,并且也多次提示ico的风险,结果变相的各种虚拟货币还层出不穷,这真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各种虚拟货币,唯一的价值属性是什么?

就是匿名。

再透彻的说,就是因为匿名而达到的“洗钱”目的。

所以,需求货币的,只能是见不得人的交易,当然,这种交易一直存在,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影子,但是我们国家为什么对此一直是拒绝的,因为通过虚拟货币,可以实现变相的外汇兑换,在我们的货币体制下,显然是不允许的。


而以美国为代表的“默许派”,无非也就是看中了外汇这个大蛋糕。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府态度不一的原因。

但是如今的虚拟货币,甚至并承担不了这些国际上的“作用”,而更是一个个载体。

什么载体呢?

炒作的载体。

拿着比特币做例子,更多的虚拟货币,根本达不到比特币的客户使用量,而只是用同样的属性,来讲故事,故事的基础是匿名性,故事的高潮是“上涨”。

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包括币圈ico也好,不要把它们比作股市的ipo,它们更像是什么?

传销或者非法集资的手段,用未来的“上涨”前景,让无数人进去,以便始作俑者玩“跑得快”的游戏,那些幻想同样暴富的人,也可能是没跑出去的接盘侠。


这就是币圈很多乱象的本质。

所以,对于这次封了币圈的很多自媒体号,笔者还是开篇那句话:能存在至今,已经是奇迹了!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的一条清狗,更多投资理念与逻辑思考,敬请关注!


雪茄金融狗


其实准确的来说,封的是涉嫌发布ICO等炒币信息的媒体,这类媒体更准确的定义应该为币圈(空气币)的媒体发言人,这也算是给急剧降温的币圈,冲着头的方向再浇了一盆凉水!

8月21日晚间,以金色财经网、币世界快讯服务、深链财经、大炮评级、火币资讯、每日币读、TokenClub、吴解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等领域的自媒体公众号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遭微信官方封号处理。
上述公众号页面显示,“由用户投诉并经平台审核,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帐号已被停止使用”。据新媒体大数据检测平台新榜数据显示,“吴解区块链”“金色财经网”“每日币读”等都曾位列区块链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前50。

一个网友这样评论道:“按照所谓排行榜来封,平时太高调的,枪打出头鸟这也正常。”
不过,虽然上述公众号被封,但是与其相关的微信小程序等仍可以正常访问。实际上,这次封禁账号也只是涉及部分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公众号自媒体,绝大部分依然是正常的,但是这会不会只是一个清理、打击、整治币圈乱象开始的讯号,暂时还无从得知。当然这次封禁实际上也并不是第一次,很多被封媒体的做法是封了大号,开小号,另起炉灶!
其实早在2018年年3月17日,人民网曾发表题为《泡沫破灭大势已定,币圈“媒体”还能一直浪?》的文章,直接指出在目前的区块链行业中,以金色财经、币世界为代表的“媒体”纷纷被业内人士指责有偿荐币、诱导投资人、以“私募”之名变相推介ICO,借此番炒币浪潮大发横财。

根据人民创投记者从币圈头部媒体(更准确的说币圈自媒体)相关的业内营销报价:快讯单条2个以太坊,专访一篇15个以太坊,一些区块链头部媒体,月收入最高能到2000万元-3000万元。虽然非头部的头条号、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的价格则比较低,单条报价也在800元左右,单月收入也能达到十几万。

“世界上78.89%的区块链项目在中国,中国98.89%区块链项目都没有实际落地,卖弄概念。所有区块链自媒体都是收钱发稿,无社会责任,扎堆贴logo,出事抠logo”,一位区块链从业者这样这样评论说。虽然这个数据真实性暂时还无从得知,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也可以看出币圈各种乱象,已然超乎普通用户的想象。

区块链的价值不可否认,也是一种让互联网回归本来意义的方式。区块链并不等同于就是比特币,更不是一众空气币的代言人,用户而言炒币需谨慎,币圈乃至于链圈借这次机会,也刚好可以好好的降降温、清醒一下!


视界云科技


上周二,部分微信公众号因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违反《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腾讯方面责令屏蔽所有内容,账号被永久封停。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在内的多个互联网巨头均进一步收紧数字货币媒体和交易的管理,监管风暴正在不断加大。有熟悉币圈公众号运营的内业人士称,一些币圈大号一篇软文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甚至数十万,融资则以千万级别计算。随着各方监管规范严谨,依靠炒作虚拟货币交易信息而大发横财的情况或不复存在。

币圈大号被永久封号

8月21日晚,一批区块链头部自媒体号被停止使用,大炮评级、深链财经、金色财经网、火币区块链、火币资讯、币世界等纷纷中招。其中一个被封的区块链大号高管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遭到如此严重的处罚,“这次不是清理内容或者禁止更新一段时间,而是直接停用,这个处罚太重了。”

腾讯方面对此表示,部分公众号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违反《即时通讯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账号被永久封停。与此同时,火币集团官方微博发布了关于行业微信公众号被批量封停的说明。火币集团表示,“包含币世界、金色财经、深链财经等一批行业头部媒体的公众号被封停,初步判定为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针对行业媒体的统一行为。”

被封后尝试“另起炉灶”

对于这次腾讯大规模的封号行为,业界认为早已有迹可循。今年3月,腾讯主席马化腾在全国两会上曾说过,做ICO数字货币也有很多的风险,随便发币会有监管问题,“我们并没有参与其中,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危险的事情”。

不过,类似封号行为,似乎对区块链媒体和机构影响都非常有限。根据火币对微信公众号被封作出说明,表示不影响旗下其他业务的正常经营。币世界CEO谭晨辉更新朋友圈动态,“虽然从微信起步,但我司很早就去微信化啦,勿念”。

有接受采访的知名币圈向记者表示,对于上述情况,早已做了预案,等待几天就会再转移阵地,“比如自己做App”,重新开始。据其介绍,实际上目前大型自媒体并非只有腾讯一家,包括今日头条、百度、大鱼号、搜狐等均有强大的自媒体平台。

据记者向今日头条、百度、大鱼号、搜狐等平台了解,他们均表示目前尚未有类似腾讯的打压币圈大号的措施。“现在暂时没收到任何风声。”搜狐自媒体平台其中一位负责人如此表示。

开始收紧区块链管理并非腾讯一家为之,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也启动了类似的动作。记者从蚂蚁金服方面获悉,支付宝对于个人账户涉嫌虚拟货币交易的,会根据情节采取限制账户收款功能甚至永久限制收款等处理措施。接下来,支付宝和蚂蚁金服会继续严密监控排查涉及虚拟货币的场外交易行为,对重点网站和账户建立巡查制度。

百度华南区公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百度百家号一直将虚拟币相关内容纳入到重点审核中,凡含有推荐、预测、售卖、联系方式等信息的相关内容,均无法通过百家号内容审核,不得在百家号平台发布。同时发布此类内容的账号将被扣分、封禁等惩罚。对其他平台近日爆发问题的账号,百家号第一时间进行排查,对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进行封禁处理。

相关提醒 虚拟货币风险大

8月24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表示,防范以“区块链”等名义进行的非法集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称,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这些非法活动主要具备三大特征:一、网络化、跨境化明显;二、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较强;三、存在多种违法风险。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提醒:此类活动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实质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请广大公众理性看待区块链,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

信时记者 潘敬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